吕黛娜
【摘 要】2013年1月以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常常陷入“十面‘霾伏”的困境里。雾霾难以治理,难在它悬浮在整个大气环境中,时有时无、时轻时重,不能集中治理。长期处在高浓度PM2.5环境中,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治理雾霾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事际上,虽然雾霾的形成环境是复杂的,但根本在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自然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人类目空一切的膨胀,因此必须回归自然,与之和谐相处,才是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雾霾;PM2.5;环境污染;生态建设
曾经英国伦敦雾霾弥漫,压抑的氛围铺天盖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样的“景象”此时正在中国上演。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上百个城市都“沦陷”为重灾区,公众抱怨环境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不能一味发展而舍弃环境,牺牲环境的代价有多不明智,雾霾正在告诉我们。
一、雾霾的现状
回看这几年,中国雾霾天气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且持续时间延长。在1961-2013年的五十三年间,雾霾天气的频率持上升状态,尤其是霾日的天数明显增加。2013年是雾霾天气发生最严重的一年,其中京津翼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为污染重灾区。不仅雾霾天气发生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大气污染程度也呈不断加重的趋势,雾霾天数的显著增加,几乎呈常态化态势。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释放的化学元素、重金属等进入大气中,造成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相较于人口较少的郊外,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雾霾天气发生率较高、较严重。雾霾天气在秋季和冬季发生频率最高。
二、雾霾的成因
雾霾指雾和霾的混合物。雾和霾是两个互不相同的概念,在自然界中也是两种天气现象。雾由小水滴组成,虽然影响能见度,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作为自然现象与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指排放到空气中的烟粒、尘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由大气污染所导致的结果。通常可用空气湿度来区分雾和霾,雾的相对湿度大于百分之九十,霾的相对湿度小于百分之八十。雾霾天气通常出现在污染重的区域,从湿度上很难区分二者,因为在湿度大、不利于扩散的污染过程中,雾和霾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会相互转化。
霾污染是因为空气中微小颗粒含量过高使得空气质量下降。PM2.5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入肺颗粒物。PM2.5的化学成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组成的,当PM2.5的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同时大气中的毒害物质也会成倍增加。正因如此,离不开洁净空气的人们谈霾色变。雾霾天气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与自然矛盾不断激化的表现。
在中国,雾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专家们已经寻找到雾霾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导致雾霾天气出现的污染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我国大城市的区域空气污染类型,在短短30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
雾霾天气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自然因素方面来说,冬季空气气压低、湿度大,空气流通性差,细微颗粒物就聚集在空气中。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雾霾天气容易发生。自2013年1月份以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由这样的自然原因引发的。从人为因素角度来看,“1999年至2011年的13年时间,我国重工业产值由58. 1%上升到71.9%,而轻工业产值比重则由41.9%下降到28.1%。”[1]目前我国工业消耗仍以燃煤为主,“我国每年均消耗9.7亿吨标准煤,煤的消耗占能源消耗的75.8%,石油占17%,天然气占4.9%。这些矿物燃料的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2]与此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力军”。治理雾霾需从源头入手,即要控制好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是人类所有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PM2.5上的集中表现。
三、雾霾的危害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约1万公升的空气,当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的时候,肺成为了最受伤的人体器官。有关研究表明,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北方人的平均寿命会减少5年。冬季是雾霾频繁发生的季节,2015年全国有18个城市遭遇了20天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三方面。
一是伤肺。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特别是PM2.5颗粒将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这些带着病毒、细菌的细微颗粒会引起鼻部疾病,严重时可引起肺硬化,而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七八年以后罹患癌症的概率会增高很多。大量研究已经发现,人群无论是短时间还是长时间暴露在雾霾污染环境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会明显增高。二是伤心血管。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气压较低,空气湿度较大,是人体不能出汗,心脏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大量研究显示,长时间曝露在PM2.5环境中,会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产生更严重的病变。三是伤大脑。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做出结论,当空气中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脑功能会衰老3年。长期受到PM2.5污染困扰的人群,会增加罹患认知障碍的风险。
(二)对社会安全的危害
雾霾天气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大气能见度下降,这对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轻则影响公路、航海和航空运输,重则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封路。2013年1月13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早上八点至下午五点的九个小时期间,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长沙至湘潭路段,连续发生了四十多起交通事故;广西全州县境内衡阳至昆明的高速公路全州湘桂收费站附近也发生了二十车追尾事故。
四、雾霾的治理
雾霾的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消减污染源,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雾霾的重要措施。
(一)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
雾霾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雾霾天气的产生不仅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有关,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必须要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尽量选择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提倡公共交通,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治理大气污染个个有份的主人翁意识。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实现全民参与雾霾治理的新局面。
(二)转变传统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
大气污染与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重化工业分布具有集聚性,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分配难以合理,同时地区环境污染隐患也增大了。我国必须对工业布局合理优化,使地区间得到优势互补。在产业结构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也须转变,多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做事情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才是解决环境恶化的关键。
(三)综合治理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现在是工业化的中期,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产业结构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出转变。所以消减燃煤污染源的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型能源和绿色能源。对城市里汽车尾气排放严格把控,对排放标准不合格的严肃处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倡导绿色出行。城郊推广使用洁净煤、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秸秆燃烧。
(四)用政策法规来保障环保措施的执行
从源头治理雾霾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化现有的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两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天气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根据环境保护的自然规律,即使是现在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
科学技术是监测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科学技术为依据可以大幅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雾霾天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及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种排放。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直接影响空气中PM2.5的浓度,控制PM2.5的含量是治理雾霾污染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加强对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同时,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确保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
五、总结
事实上,雾霾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的积累问题的表现,它在长期中形成,也需在长期中解决。雾霾的治理不会立竿见影,关键是要一步一步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中国工业统计年鉴(1999-2012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龚期绳、龚伟.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J].《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12期,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