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三号线全线统一,以“新丝路之旅”为主题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深入演绎西安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气质;并对地下交通环境、地域文化、公共艺术本体以及创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满足社会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需求,揭开西安地铁文化全面发展的序幕。
一、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西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累积了数千年来周秦汉唐的丰富历史遗存与唐风汉韵的恢宏城市精神。因此西安地铁的建设应在提升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上,体现城市地域特色,以地铁公共艺术的视觉形象塑造西安的精神气质、传播西安的历史文化、展示西安的全面发展。
从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的经验来看,壁画艺术已经成为其装饰的主流。无论从视觉效果、空间环境、艺术呈现、耐受程度来说,壁画都是一种适宜地下交通环境的艺术形式。地铁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幽暗的环境,加上熙攘嘈杂的人流,从某程度来说,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在地铁的入口、通道、展厅等处以壁画形式装饰地下交通空间,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同时丰富的表现内容、多变的艺术手法给地铁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个平台让乘客最直观地领略到城市的文化魅力。目前西安地铁一、二号线分别于 2013、2011年通车,点缀在其间的一百余块壁画已经成为西安的文化传播载体,成为旅游大省最亮眼的艺术名片之一。
西安地铁一、二号线壁画设计同样以发掘站点文化为主,形成“一站一景一故事”的艺术效果。按照日本著名策展人南条史生的说法,定点艺术(Site-Specific Art)除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还需要融合展示地点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空间属性与历史文化脉络。如一号线半坡站,以出土的 “人面鱼纹盆”作为符号象征,表现先民的集体智慧与创造成果;玉祥门站则将爱国忧民的冯玉祥将军刻画入微,纪念西安城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二号线安远门站的《御守》,表现气势恢宏的将士出征场面,映射现代社会的和谐安定;小寨站的《古韵新尚》古代仕女演奏乐器的场景与现代人物交相辉映,产生别具魅力的效果。每一站的壁画利用视觉语言划分区域,与标识导视系统相结合,实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二、西安地铁三号线的规划设计
从地铁线路的公共艺术规划来讲,片段性的精神象征和场域记忆固然重要,但要完整而全面地体现城市精神,全线统一规划一个主题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在公共艺术创作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某一孤立艺术品如何尽善尽美,而在于这些作品能否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艺术氛围,欣赏公共艺术,就是欣赏整体环境美。 ”莫斯科地铁之所以被誉为“地下艺术的宫殿”,除却美轮美奂、风格各异的大理石、马赛克镶嵌、彩色玻璃画、浮雕作品将整个空间装饰到美不胜收,极大地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另外,每个站点都有相应的历史题材作品,将爱国主义的精神贯穿全线,形成鲜明的特征与记忆点。布拉格地铁表现手法相当现代,同样追求的是全线的统一性。通过对几何图形色彩、质感的不同处理,使之具有突出的简洁设计感,并一以贯之,让整个空间富有秩序。斯德哥尔摩站则是以自然原始的设计闻名于世,全线以“岩洞”的概念贯穿其中,极具神秘感,强烈的视觉震撼令人印象深刻。借助国外成熟的经验,西安地铁三号线以“新丝路之旅”为题,打造西安全新的公共艺术面貌。
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两千多年,滥觞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命名为“丝绸之路”。除了巩固北方边界安全,贸易与交流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丝路成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明沟通的桥梁。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中西方交流的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近年来,随着西部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复兴的前景逐渐明朗。由古及今,从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地铁三号线将新丝路之旅作为主题,既明确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又推动了西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践上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西安地铁三号线是国家批复西安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长度最长的一条线。地铁三号线南起规划西安铁路枢纽南客站处的侧坡村,沿规划丈八八路 -富裕路 -科技路 -小寨路 -西影路 -东二环南延伸线 -东二环 -北二环东延伸线 -东三环 -港务西路布设,终止于国际港务区草临路。线路全长 50.5km,共设车站 30座。三号线贯穿多个商圈,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现代西安工业、科技、时尚、文化、生态的快速发展,整个线路以大雁塔为文化中心向四周辐射,凸显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成果,三号线的景观艺术墙设计以“再一次,中国与世界相通”为题,自东向西集中表现新丝路之旅。全线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起点,保税区——石家街;对话,胡家庙——长乐公园;交流,咸宁路——青龙寺;共享,北池头——太白南路;融合,科技路——鱼化寨,体现凿空之旅、横贯中西、互通有无、天涯比邻、长乐未央的主题。
三、西安地铁三号线的创新之处
(一)地下交通空间与人文环境相结合
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存在诸多异同,人们参与其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地下铁路交通空间缺乏自然光照、空间封闭;环境特征受条件限制,有单一枯燥等天然缺陷,因此对地铁公共艺术的装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照明、材质等基本条件入手,以丰富的内容题材、活泼生动的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改善地下空间带给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并且营造出一个全新的人文环境,增强地铁空间的可视性,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感受。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的新载体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拥有太多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地铁一、二号线从站点文化出发体现了西安的历史发展、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现代科技等不同方面。三号线全线展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特殊性,例如大雁塔站玄奘西行取经的典故,彰显大唐盛世之光;青龙寺站以樱花绽放、遣唐使展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于延平门站重现大唐与吐蕃会盟的场面,以唐风汉韵展示西安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三)公共艺术作品本体的创新
西安地铁三号线的壁画艺术,将突破以往一、二号线的创作模式:采取全新的艺术手法,以当代艺术的形式体现历史文明;结合新技术,将3D打印等新技术融入壁画的创作中;采用耐磨、抗腐蚀的安全环保的新材料;打破原有的二维画面,向三维乃至四维空间发展;利用“高温热熔马赛克”、多种材料相结合等新技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三号线壁画艺术,呈现突出的个性和真挚的情感,完成社会大众审美的需求。
(四)地铁公共艺术机制的创新
地铁公共艺术的实现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竞赛、投标、邀请。竞赛一般采取不署名模式,成立专家组对征集的作品进行评估,将选中的作品与地铁公司和艺术家共同协商调整,完成最终方案。投标是由地铁公司出具招标公告,标明具体的条件和设计要求,投标单位提交方案后,经过专家审核,公布投标方的名称。邀请则是由地铁公司挑选数家知名的艺术机构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此次西安地铁三号线竞争机制不同于以往,融入丝绸之路的精神,联合丝绸之路途径的城市、国家联合进行方案设计,并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核。在保持专业化与国际化的基础上,这种创新的模式,必然带来形式上的创新与思想上的碰撞,使三号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
四、结语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越来越关注公共艺术建设与地铁文化构建,这两者结合起来几乎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合理表现,成为地铁公共艺术永恒的话题。将城市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体现在地铁的运营环境中;结合巧妙的构思与丰富的视觉形象,使装饰语言可读化;提升城市魅力、规范地铁环境,打造充满地域气息的特色化地铁线路,有利于区域的长远性发展。
李路葵: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