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状态的原因和调整

2016-05-14 00:37张诗鸿周龙慧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体育舞蹈心理状态

张诗鸿 周龙慧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体育舞蹈是一种高雅的文体活动,它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一项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运动项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和影响赛前状态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与赛前调整法。以期对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中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 赛前调整

体育舞蹈是现代社会一种高雅的文体活动,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采用体育竞赛的形式,是一种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极好形式,被认为是典雅的艺术。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舞蹈水平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各项国际赛事中,中国选手比赛名次不是很理想。多年来,广大体育舞蹈教师及爱好者都在实践中竭力去找出问题的所在,除了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得较晚,技术不全面这些主要原因外,还发现和心理因素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运动员所需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训练很好也不能在比赛中取胜。可见比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赛前的心理准备水平。通过良好赛前心理准备,可以使选手在比赛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取得最好效果。本文试图对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让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体育舞蹈赛前焦虑情况

据研究,运动员的紧张与焦虑现象通常是在赛前达到最高值(如图1),赛前如果出现了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因素势必影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从表1可以看出,有89%的同学反映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本文就赛前紧张和焦虑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二、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一)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有关

通常自信心强的运动员会把取得最佳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则会产生退缩、畏惧的心理,他们害怕失败,而又必须面对比赛,因此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影响了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二)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有关

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能力通常能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渴望比赛,渴望挑战,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往往因为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畏惧比赛。有的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会感觉到压力过大,不自觉产生了紧张和焦虑的心情,对观众、环境、比赛的激烈程度没有思想准备,产生了不适应的心理,这都与比赛经验有关。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差,在比赛中发挥也不稳定。

(三)体育舞蹈的心理训练方法

1.增强自信心训练法。高度的自信心和不懈的进取精神都是成大器者的重要心理品质。但是,自信心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大赛之前通过专门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尤为重要。方法一:树立信心。肯定运动员最近的进步。方法二:积极思维。大赛将至,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主观感受,运动员必须运用积极的思维方法来控制思维内容,防止消极思维的干扰和对情绪的破坏。积极的思维能带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方法三:正面词语暗示。暗示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有效途径。积极的、正面的词语暗示能带来良性的条件反射,唤起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2.注意力调控法。注意力的集中、分配、转移等能力,以及注意力的适宜广度都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对运动员进行注意力调控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而不为过去与未来的情境所干扰,全神贯注于训练与比赛的动作过程之中,而在必要时又能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通常可采用利用想象来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应当安排在掌握放松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每次训练前应当让运动员先放松,使其感到安静、舒适后再施以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赛前的过度紧张可以用注意力调控、增强自信心训练的方法来进行调整。

(二)建议

赛前的增强自信心训练法、注意力调控法,在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准备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家杰等.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 杨宗义.运动竞赛心理[J].新疆体育科技.1997.5:29-32.

[3] 陈红娣.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J].体育科技.1995.16.2:40-41.

[4] 马剑侠.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与调控[J].许昌师专学报.2002.21.2:44-46.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体育舞蹈心理状态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