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哈默与中美合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016-05-14 16:59杨建峰
文史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哈默露天煤矿邓小平

杨建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和哈默博士的一次历史性会见,就像一部巨型吊车,把美国西部一座特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搬到了中国晋西北雁门关外一片黄土高原上。同时也像是一只有力臂膀,在广袤的塞外大地上拉开一道巨大帷幕,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1987年9月10日,平朔矿区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举世瞩目的我国最早、最大、最现代化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这一天建成投产并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原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高大的蓝白相间的洗煤厂进行剪彩。从此,一座年产1533万吨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一跃进入了世界现代化露天煤矿行列,开始了它中外合作经营的历史性时刻。

广袤的平朔大地,处于内外长城之间,三里一台五里一墩的烽火台遍布于苍茫的山岭之上。这座古代边塞军事要地,在时间将要迈向二十一世纪之时,结束了它贫瘠的历史,昂首跨入了新纪元。

邓小平和哈默

剪彩两天后,9月1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博士。邓小平和哈默博士热情握手、拥抱,祝贺中国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邓小平说:“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哈默说:“八年前你在美国访问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

1979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去美国访问。他在休斯敦停留时,当局决定用地地道道的德克萨斯风格欢迎他,为他安排了室内斗牛比赛和野餐。就是在这个地方,许多工商界人士蜂拥而至,前来会见邓小平。轮到介绍哈默博士的时候,邓小平打断议员的说话,他说:“关于哈默博士,不要向我介绍了。在中国,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帮助过列宁的美国人。你为什么不到中国去,也给我们一点帮助呢?”哈默说:“我很高兴这样做,但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会有很多困难,除非我能乘我们公司的专用飞机去中国,我知道乘私人飞机是不能进入中国的。”邓小平说:“可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你什么时候准备去中国,给我发个电报就行了。”

不久,电报发出了,又过了不到两个月——1979年5月,哈默的私人飞机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以哈默为首的几名西方石油公司负责人开始访华并洽谈有关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事宜。

哈默在访华中提出愿意以合营形式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国务院领导积极支持并提出:“与外国合营方式是一种好的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外资,而且可以通过合营方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学习管理大型露天煤矿的经验,可以最有效地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安太堡露天煤矿厂房

不久,在中南海胡耀邦同志的办公室里,耀邦同志正伏在办公桌前,审视着中美合作经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报告。他凝想一阵后,提笔在报告书上写下一行酣畅苍劲的字:“要力求争取达成协议,这是一个大好机会。”第二天,邓小平又强有力地指出:“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不久,他又在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给他的《关于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的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此事应该积极进行,争取时间。”

13天后,“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筹备处”宣告成立。不久,西方石油公司就派出代表团到中国。经过多次洽谈,哈默同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孔勋签订了一项协议,要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哈默乘坐私人飞机抵达中国

1981年7月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三次来华的哈默。哈默向邓小平表示,准备拿出3亿美元投资,与中国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希望中国能和列宁一样重视对外合作。邓小平恳切地讲述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他坚定地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变。”邓小平接见哈默后,对陪同接见的高扬文说:“这样优惠的事情,为什么搞得这么慢?时间过了两年还没结果,是谁不同意?像这样的项目,应当作专题迅速拍板,不要一家一家汇报转圈圈。”接着又问:“中央工作会议散了没有?”高扬文报告没有。邓小平说:“走,我要去讲话!”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很热,邓小平没有休息,随即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和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刚才我接见了哈默,他过去帮助过列宁。列宁那时候的方针是充分利用外资,搞经济开放。哈默愿意帮助我们开发平朔露天煤矿。两年能出1200万吨煤,4年能达到1500万吨。就是4年,比我们,比我们不晓得要快多少。我们过去搞800万吨的煤矿大体上是十年建成,周期很长。像这样的事情,我们要采取非常热情的态度。高扬文正在搞这个项目,大家要支持他。”邓小平的讲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声音浑厚而洪亮,语气坚定而刚毅。这声音久久地回旋在每位与会领导的耳边,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田。这是时代的强音——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动员会。

新时代已经开始,大政方针已经确定,但是要创造一个新时代,更需要大量全方位的工作。有的媒体称中外合资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邓小平开创新时代摆在内地的一颗棋子,也有的称是改革开放在内地的“试验田”。不管这些提法准确与否,邓小平对这个项目一直很关注,一直很支持,一直抓得很紧,却是千真万确而且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在怀仁堂对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们作了重要讲话的当天晚上,天下着大雨,北京城的条条大街虽然灯火通明,但行人和车辆都大大减少。这时有一辆小轿车穿过茫茫的雨夜直驶钓鱼台国宾馆。车子在18号楼停下了,车门打开,邓小平冒雨下车,出席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会议纪要签字仪式。对此,中外双方都没有料到。小平同志冒雨来了,站到他们中间,和他们握手,给他们鼓掌,向他们祝贺——这说明了什么,是肯定的支持,是温暖和力量,是鼓舞和鞭策。

哈默向邓小平赠送油画

就在这一天,就为安太堡这个项目,已经77岁高龄的邓小平先是接见哈默,又到中央工作会议去讲话,夜晚还冒雨参加了签字仪式……他如此操劳是为了什么?人们都在思索——在思索中寻找内涵,寻找答案……

1984年4月29日,中美双方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最终协议在北京签字。当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七次来华的哈默。哈默说:“真要感谢邓主任,由于您的邀请,我来到了中国。经过几年努力,我非常高兴,协议终于达成。这个事情如果没有邓主任亲自关心和支持,我看是成不了的。”

哈默说得完全正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个项目,从中外双方一开始接触,邓小平就经常过问,经常指示,经常阅文,经常批示,经常鼓励……于是,许多矛盾解决了,许多障碍化解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了,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支持,上上下下形成了一致意见……哈默更不会忘记,当双方谈判在香港宣告破裂各自撤回代表团,海外媒体也报道这个项目已失败之时,是他给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给邓小平写信,才使问题得以解决,恢复了谈判;他也不会忘记,当他提出要在平朔矿区建简易机场的时候,国内不少人对在企业建机场还感到陌生,加上涉及的部门太多,好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还是他又写信给邓小平,小平很快批到李鹏那里去酌处。不久,由国务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以国函(1986)120号文批发煤炭部,同意新建安太堡矿简易机场。

与此同时,叶剑英、江泽民、胡耀邦、赵紫阳、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先念、杨尚昆、万里、宋平、陈丕显、谷牧、康世恩、邹家华、吴学谦等也都十分关心、支持这个项目,也不断作重要指示,有的还亲自甚至多次到现场视察,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其中李鹏同志对平朔煤矿更是十分关心、十分重视。他不仅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还亲自主持会议听汇报,研究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四次风尘仆仆去现场与中外两方人员接触、询查、指导,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施工、资金落实等迫切问题。

邓小平会见哈默

从1984年4月29日中美合作经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协议正式签字生效到1991年7月1日,美方撤出合作经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止,历经7年又3个月,这段时间里“试验田”丰收。

我方接管后,自主经营获得了外方的充分肯定,不仅维持了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平稳的生产能力,而且还走向一个“又一次辉煌”的时期。这便是与安太堡同等规模的仅用了三年时间投产的“安家岭露天煤矿”的诞生。

外方撤走一年多以后,原安太堡矿外方作业部主任(后任外方总经理)亨特先生于1992年7月回访安太堡矿。和全家一起参观了他曾辛勤工作6年又已经离开了一年多的矿山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外方全部撤走后,你们能把露天煤矿管理得这么好……我非常高兴,我不准备参观其它几个矿山了,我要在安太堡多住几天,再好好看看。”亨特先生在安太堡一周的回访和他发出的由衷感叹,进一步证明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块“试验田”的成功。

引进了资金,外方投资了3.45亿美元如期到位,及时投入使用,建成了这座大型煤矿;引进了设备,计416台(套)大型设备,全部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引进了先进技术,通过这个项目上马,引进了两项关键性的先进技术,一项是大电铲的制造技术,一项是170D大型卡车制造技术。至于管理方面,我们汲取了他们先进的企业管理的做法,形成一套适合我国,行之有效的“安太堡”经验。最成功的是为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被人们称为“黄埔军校”的安太堡煤矿,之后源源不断为全国大型矿山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朔州市体育馆前邓小平和哈默博士雕像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以其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优、管理之先进、效率之高而闻名中外。这个项目应该说是一次改革开放的成功试验,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它具体而生动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正确性,同时也在我国煤炭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书写这一篇章的固然有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有上千名外方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服务,而领军人物只有两个:邓小平、哈默。而邓小平正是这个项目的灵魂、核心所在。

猜你喜欢
哈默露天煤矿邓小平
摔倒了就趁机抓一把枯草
露天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论述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德国露天煤矿
浅谈乌优特露天煤矿剥离生产系统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心灵花圃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