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力
前段时间过得蛮艰难的,时间被稀里糊涂地塞满,工作忙得喘不过气,一时间我好像成了众矢之的,大家前赴后继地从我这榨取些东西走,整个人昏昏沉沉,相当消极。
也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购物欲被空前激发。平时觉得“太贵了,真的不要买啦”的东西,手机里轻轻巧巧就把账结了,心里斩钉截铁地想“千金难买我愿意”,于是买下了颜色几乎相同的口红几支、版型并无大异的外套几件,以及一时间根本背不完的包。
银行卡余额显示少了一大截,一面有点心痛一面又觉得舒畅了些。剁手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理上的自虐,最终痛处会微妙地升腾出那久不光顾、酣畅淋漓的快感。——“买都买了,反正我高兴”的说辞,最终会打败那句战战兢兢的“哎呀,真的是有点贵”。
在人们习惯了斜眼看那些透支一个月工资换崭新LV的姑娘,给她们毫不犹豫地安上虚荣的罪名时,我倒觉得,买昂贵的包跟虚荣并不对等。也许人家不是要让人在背后悄悄议论“这个新款好贵的”,而是因为,她真的需要一点,让自己在心里可以大呼“amazing”的东西,回馈自己长时间的闷声奔波,点亮年纪轻轻闯世界的艰苦光景。
想起我的母亲,一个常年操持家事的女强人。父亲不爱做家务,母亲不仅全数包下脏活累活,还要一周六天教书挣钱,外加辛苦维持两方亲戚关系,从来没时间讲究穿着打扮。每次我跟她说“买点好看的衣服”时,她都讲,懒得考虑这些。
后来我跟她去泰国,在购物店她看到一条项链,非要买。我心想,明明一家人都没有戴首饰的习惯,买回去肯定放进抽屉一次也不会用的,何必花个万把块买下来。再说了,导游带着来的店,怎么知道它真还是假。
但她执意买下来了,回家后如我所料,一次也没用过。她空闲的时候偶尔翻出来看看,在镜子面前比划两下,又放回去。当年我还上高中,不怎么懂,一直觉得怪异莫名。一直到我开始做两份实习写十几万字的书,压力大到洗澡水温太低都能崩溃大哭一场,我才开始懂那些价位远远脱离经济适用范围,并且质量可能也“不怎么样”的包,代表的,是怎样的一种慰藉。
就像我母亲,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那么久没过上轻松惬意的日子,也许真的需要一点贵得不合理的东西,抵消之前大段无奈的、卑微的,只考虑高性价比的人生。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很贵的东西,需要不实用到带点儿浪漫色彩的东西,来奖励长途跋涉的自己。我们用这些无端挥霍出去的努力成果,在这个高度有序、一板一眼的世界里,保留自己作为曾经自在如风的少女,最后的一点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