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千毅
【摘要】评弹又称苏州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更是流传了四百年延续至今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擅长细致生动地刻画市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浓厚的吴文化氛围当中,广泛流行于我国江南吴语地区。从明末清初形成至今约二百年历史中,评弹音乐在不断的雅化累进和俗化回归中逐渐演变成一门成熟的说唱艺术。本文通过对评弹音乐的发展历程、演唱的技术技巧及音乐性的细致研究,试图发现在新的声乐审美语境下这门古老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关键词】评弹音乐;唱功;音乐性
评弹二字是评语和弹词这两个曲种的合称,人们习惯把这两种曲种连在一起称评弹。“评话”一词啊,又称“平话”,从宋代就有了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罗烨的《醉翁谈录》《舌耕叙云·小说引子》里,“讲论只凭三寸舌,称评天下浅如深”。这就是“评语”中“评”字的起源,也有评论的意思。经过艺人的传播与交流,后来发展为南方的评话和北方的评书,流传至今的南北方评话和评书的曲种也有很多,每种曲种都是各有韵味,流派与流派之间也有交流穿插。“弹词”一词,根据现有的文献记录,最早起源于明代田汝城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优人百戏,击毬关朴,渔鼓弹词,声音鼎沸”。虽然我们现在还少有文献记载着明代弹词的历史,但是还是不太明确,我们也无从知晓明代弹词的说唱的内容和演出形式。和评话一样,弹词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由艺人和听众的传播,才慢慢发展至今,也与各地的风俗结合才形成了现如今我们听到的各有流派各有特点的弹词。评弹有一些人也俗称为说书或听书,是一门说话的艺术,以人的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中间穿插一些伴奏,唱词做点缀,不过我更喜欢的却是它的点缀,他的唱词,和伴奏让人觉得意味十足,留恋不舍。仿佛是耳朵的一场盛宴,简单干净,却味道极佳。
评弹的唱对唱功还有许多很严格的要求,有一些是和对说功的要求是一致的。我认为这源于评弹本身的性质,评弹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让观众听清楚你在表演什么,你想要表达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况且听清楚唱词比听清楚说的词要更难,它有伴奏,而且会随表演者的表演需要根据旋律而起伏,就会改变它原本的声调,所以这就要求表演者唱每一句词的时候都唱清楚,虽然唱歌也是一种歌唱艺术,不过评弹本身有他的任务属性,它是评弹的说书部分的辅助,他的唱词是帮助观众了解整场故事的,他的唱词多数时候不仅有表达情感的作用,也有一些类似于小说的旁白的作用,使观众明白这场说书故事的前因后果。所以说这就是评弹的唱最重要的特点。
评弹的唱既然是一种歌唱艺术,那就要求了它必须具备音乐性,要动听,它要带有中国古典音乐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评弹艺术也有可能结合现代的艺术,或者结合现代的乐器,衍生出新的风格或者新的感觉也未可知。并且弹词的音乐,尤其是伴奏还富有很浓烈的地方特色。苏州评弹的音乐就具有很浓烈的江南水乡的色彩。江南的柔美,丽质天成,亭台楼阁,一步一景,都仿佛可以在江南的评弹中听到,评弹的唱词中也似乎一句一景,委婉动人,仿佛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站在一叶扁舟上,随着水的流动,水带着船,船带着她,没有方向,却也就这么远去了。
评弹的唱除了对唱功有讲究,对意境也是有讲究的,评歌有它独特的韵味,有一些流派,是必须要用那种特有的唱法去演绎才会让人觉得韵味十足。如果你只懂得把音准唱好,节拍卡准,声音响亮,是不会获得大多数观众的赞赏的,更何况是某些对于评弹有深入了解且长期沁染于评弹艺术中的资深鉴赏着。且评弹的各个流派的感觉也略有不同,每个流派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听评弹,尤其是评唱的时候总会感觉似乎有什么区别,却又无法言喻。很多东西即使可以模仿,却任然是画皮画虎难画骨,学到它的型很容易,学到一种艺术的神韵却非常难,他除了对你的刻苦训练有要求外,还需要你是否有表达这种艺术独特感觉的天赋,这种东西强求不来,即使可以训练,我认为我认为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评弹的大师也好,或是任何领域的佼佼者也好,那么受人尊敬和膜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天分更有坚持和努力。
对于评唱,除了歌声优美动听,有音乐性以外,还应做到几点:字正腔圆。该唱吴音就唱吴音,该唱中州韵就唱中州韵,每一个腔调都用他自己的语言唱,才会觉得是正宗的评弹,不然就会有一种外国人说中文的别扭的感觉。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我们学习一门外语,只是说都会觉得无法达到外国人的标准,更何况一种特有的曲种,有它独特的韵味和腔调。如果连语言都说的很含糊,是一定唱不好的,更不会有那种正宗的感觉。但是在表达唱腔的时候要注意,过犹不及,凡事都不能过。尤其是评弹的歌唱部分。不可做作的乱耍花腔,否则会让听众觉得,太过繁琐而显得做作不自然。
弹词音乐不仅对唱功和音乐性等有诸多要求,它本身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前年讲过的,他有辅助作用,有音乐性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还有一点也尤其重要,就是这个唱应该穿插在哪儿?既然它是一种辅助作用,那么就应该放在最佳的位置,起到最大的作用,所以它的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举个例子,在《十美图》中有一段严兰贞的唱,他就穿插在需要表达强烈感情的时候,当她知道丈夫就是父亲和祖父要追捕的朝廷要犯时,左右为难,心中纠结难段,就自然而然引出这段唱,即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也把剧情做了一个推进。而有些则是为了承上启下,做一个过度引用其中,做为旁白的作用,所以不同的曲目当中唱词的作用也略有不同。前面两种大多都是说和唱分开的,而评弹的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说和唱结合起来,自由过渡,对于表达情感有莫大的好处,唱歌本身就对渲染情感有很大的助力,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未听懂一首歌完整的故事,可听懂其中一两句也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情绪波动,评弹也是一样的,以唱为助力,更好的说书。
说了许多评弹的唱功,若我还想表达一些关于评弹的想法的话,那么或许是对唱词的印象了,我认为评弹的唱的歌词也是非常美的,他很多都像古诗词一样,工整且唯美。有一些像五言古诗,有一些像七言绝句,即使会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略做改动,但也无大变化,我本身也是比较喜欢中国的古诗词的,我认为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更何况把它做为一种说书讲故事的表演,或是谱上曲子,用于歌唱,我觉得更是绝妙,我一直就很希望可以听到以前那些被谱了曲的诗词是如何唱的,是怎样的一种旋律走向,又是怎样的一种声腔和感觉。只可惜即使我们现在能找到一些文献记载着以前的音乐,公尺谱啊等等,却任然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和旋律。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由于这种遗憾,使得我更加欣赏评弹的唱,他的唱功已不用再多说,即使我身为专业学习唱歌的人任然觉得十分了不起。他的唱词也是耐人寻味,我本身还有一个兴趣,就是爱听故事,而评弹好像是特意迎合了我的兴趣,使得我可以在这种艺术中逍遥自在,消磨许多时光。
说到评弹的伴奏,则更是美妙。评弹的演出有一个人的,称为单档,单档演员自弹三弦,有两个人的,称为双档,弹三弦的那个人称为上手,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主角,上手就是说书表演中的主角。弹琵琶的那个人称为下手,顾名思义,他就是辅助,也就是配角儿了,主要配合上手的表演,在评弹中上手和下手分工明确,不存在我们如今的偶像剧中抢戏的情况。古老的评弹艺术中大概也只有这两种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艺人的传播,创新,评弹艺术也出现了三个档的情况,第三个档一般弹奏扬琴或者二胡等乐器。只不过这种形式不太多见,也算是评弹界的一颗新星。若是深讲呢,光是琵琶一种乐器就足以为它出一本书了。乐器既然是评弹中的点缀品,我们可以浅谈一些。评弹一般是由琵琶和三弦伴奏的。这两种乐器,我都很喜欢,我觉得琵琶是一种静态也很美的乐器,当它演奏出美妙的乐音,沁染人的耳朵时,更显得尤其美好且有感染力,我认为它是十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其他的许多民族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倒不如琵琶那么具有名族特色,虽然琵琶起初并非是汉族的乐器,不过中国的民族特色也并非专指汉族的。对于琵琶的形容,在我看来,没有一种形容会比白居易的《琵琶行》更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即把琵琶的音色描写的绘声绘色,也把琵琶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做了阐述。虽然琵琶是一种可以做为单独演奏的乐器,不过在评弹中它任然是一种伴奏的作用,即使音色旋律依旧很美,但把自己的的风格和光彩也略做了隐藏,做到了恰如其分的点缀,不多一份,喧宾夺主,不少一分,色彩欠缺。
三弦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一直到明代,三弦才发展为单独的演奏乐器和为说唱伴奏的乐器两种表演形式,除了评弹,“陕北说书”,“北方鼓词”等也都是由三弦伴奏。三弦的音色相比琵琶,更显得干脆,它属于中音乐器,且十分小巧,演奏着,携带演奏时也非常美观,我认为评弹的两种乐器,三弦更显大气,琵琶则十分柔美,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温婉,而三弦则十分大气,像是北方的乐器,有一种阳刚之气。这两种乐器的完美搭配菜使评弹听起来入木三分,感染力如此之强。欣赏到这些艺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钻研,在科技如厮不发达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种流传千年的艺术,在繁多的乐器当中选择了两种最合适的组合搭配给评弹,让他更完美的演绎作家想要表达的东西,欣赏它真是一番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良.苏州评弹.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4
[2]苏州评弹研究室.评弹艺人谈艺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4
[3]何平.杭州评词.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5
[4]韦明铧.弦歌不了情-扬州弹词艺术.广陵书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