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油气开发中微生物技术的几点探讨

2016-05-14 13:08谢富刚张玮何能欣杨秘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8期
关键词:油气藏

谢富刚 张玮 何能欣 杨秘

摘 要:油气微生物开采是一种新型技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油气开采作业中。现在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均比较高,剩余待开发油气资源分布并不集中,且规模比较小,以非构造油气占大部分,勘探上具有更大难度,需要引进应用新型技术。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油气开发;油气藏;微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利用微生物,确定深部油气藏相关烃氧化菌异常部位,并对可能存在油气聚集情况的部位进行预测,将所得信息数据作为勘探区评价与探井井位设计依据,对提高油气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分析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结合了地质与微生物两种学科,其原理是受油气藏压力影响,油气藏中含有的轻烃气体会持续扩散与移动到地表,土壤中转性微生物将轻烃气体作为唯一能量来源。因此,油藏正上方位置地表中土壤发育存在微生物异常情况,利用微生物勘探技术便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的勘测来确定该区域是否存在油气藏。与其他油气藏勘探技术相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率更高,操作难度低,能够直接对地表以及沉积物中含有的轻烃气体进行检测,区分出该区域为油藏或气藏,为开采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另外,此类技术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在多种地理环境下应用,将其与砂体展布、2D、3D地震勘探结果以及已知油气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为油气藏开采提供更多帮助。

二、油气藏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1 卫星油田工区分析

研究区位于大庆长垣太平屯油田东,升平油田西。由油井开采获得工业性油气流以来,卫星油田逐渐经过了油气发现阶段、圈闭预探阶段以及油藏评价阶段,目前整个油田以及周边零散区块共有开发井147口。就卫星油田工区特点进行分析,在北西、南北以及北东向存在断层,且以近南北向断层最为明显。受岩性因素限制,不存在统一油水界面,断层对砂体进行了切割。断层不但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也可以作为油藏遮挡的条件。

2 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

2.1 采集样品。利用GPS12×1卫星定位仪定点,并辅助专业取样器来完成150cm~200cm处样品的采集,工区野外测量中最终共取样1350个,每个样品为500g,工区外共取样200个。

2.2 油气区识别。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对所取所有样品进行检测,确定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同时综合分析地层压力、样品湿度、地层温度以及岩性颜色等因素,最终确定每个样品微生物异常值。在得到所有样品的微生物异常值后,通过专业软件绘制出微生物勘探成果图,尤其要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图精确度的影响。随后要根据成果图对异常图进行分析,以微生物异常值圈定的区域为目标,确定该区域深部是否含有油气性,其中选择而异常值较高的区域作为有利含油气区。另外,为提高油气区识别效率,需要结合各项资料对井位进行明确标识,对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图进行优化。

2.3 油气区分析。经过分析后确定工区微生物异常值变化范围为12.3~104.4,平均值为25.0,其中南北方向微生物异常值比较大,且南部异常要高于北部地区。(1)北部异常区,此区域微生物异常值主要呈环状分布,且分布较为完整。其中最高微生物异常值为78.6,平均值为35.3,大于35测点主要有15个。(2)中部异常区,此区域微生物异常值最大为85.3,平均值为33.2,大于35测点共有45个。且此区域平均值要低于北部异常区域,呈现北向-南东向。(3)东南异常区,此区域微生物异常值分布完整性较低且面积小,单点微生物异常值为105.5,平均值为31.5,大于35测点共有14个。

3 油气藏综合分析

3.1 分布规律。通过对该区域油气藏微生物异常值分布以及大小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异常值大于30的测点仅占到18%,且包括工区内西南区先前探明的样品数,从工区总体比例分析,所占面积较小。另外,通过工区内微生物异常值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确定其仅存在部分区域,为条带状或点状砂体微生物异常特征。

3.2 异常区。此工区西南部为已探明含油区域,微生物异常值高,且表现明显,具有良好的油气开采前景,可以突破断层限制,逐渐从开发区向西向延伸。另外,工区内西南部已探明区内微生物异常值最大值较小,但是从微生物异常值大于30或35平均值分析,其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且已探明区域微生物异常值不同测点间波动之小,异常形态面积比较大,且呈现连续性分布,具有较大的开采应用前景。对于微生物异常形态不完整区域,则可以证明地下结构储集砂体横向相可能性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开采方案综合部署难度。

3.3 断层。结合微生物异常值来确定其与断层间联系,本工区断层为正断层,延伸长度基本上在1km~4km,垂直断距则在10m左右,最大不会超出25m。将反射层构造图与微生物异常综合成图进行对比,确定该区域两者间相关关系。对于未发现微生物异常值区域呈现串珠状分布,断层遮挡形成油藏。因此,从微生物异常角度分析,可以确定区内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断层遮挡。另外,如果存在与区内微生物异常不符的情况,如微生物异常跨越断层,需要分析是否因为数据自动生成等值线图原因,采取措施来降低各项因素对最终分析结果的影响。

结语

微生物勘探技术在油气藏中的应用,结合其所具有的各项特点,来降低勘探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文中所述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从断层、砂体展布等方面着手,结合微生物异常相关,来确定工区油气藏分布特征与含量。当通过地震确定有利构造带,以及通过沉积相分析确定有利砂岩储集带时,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能够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汪晓萌.港西构造西端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D].长江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油气藏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运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
合川须家河油气藏丛式定向井钻井技术研究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哈11井区为例
低压油气藏地下储气库井射孔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