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3例疗效观察

2016-05-14 10:43袁龙扣肖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药儿童

袁龙扣 肖柳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补液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3%明显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缩短病程,缓解腹痛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药;脐部热敷;儿童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33-0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3~1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表现可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常呈间歇性、痉挛性疼痛,急性发作期可伴见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本科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用中药脐部热敷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3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除腹痛和发热症状外,可有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偏高,常在(400~200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20%~90%。彩色B超腹腔内可见多个淋巴结肿大,并需排除其他类型的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及急性实质性脏器炎症等。

12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伴上呼吸道感染50例,肠道感染36例;发热46例,流涕、咳嗽22例,恶心、呕吐35例,腹泻15例,体温正常者40例,无伴随病者14例。腹痛部位:可出现多部位疼痛,脐周40例,右下腹35例,左下腹6例,部位不固定5例。疾病性质:钝痛42例,隐痛8例,不规则痛10例,绞痛26例。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45~202)×109/L,中性粒细胞020~090,淋巴细胞009~086,单核细胞006~016,血红蛋白97~134 g/L,血小板计数(100~315)×109/L。腹部彩色B超检查均显示腹腔内有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分布均匀,边界清,形态规则,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予头孢他啶10 mg/kg/静脉点滴/d、或口服头孢克肟50~100 mg/kg/分2次口服抗炎、利巴韦林气雾剂1~2喷q 2 h口腔喷雾抗病毒、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肉桂30 g,木香30 g,白芍30 g,干姜30 g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血象高者加用头孢他啶10 mg/kg/静脉点滴/天、或口服头孢克肟50~100 mg/kg/分2次口服抗炎、呕吐腹泻较重不能进食者予静脉补液支持治疗、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1~2喷q 2 h口腔喷雾抗病毒。

15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5~10d后腹痛消失,腹部彩色B超超声复查未见异常;有效:治疗5~10d后腹痛消失,超声复查仍有少量肿大的淋巴结;无效:治疗5~10d后腹痛仍存在,超声复查仍有肿大的淋巴结。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祖国医学“腹痛”范畴,病位在腹,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临床应根据不同证候,分辨寒热的轻重,虚实的多少,气血的深浅,以“通”为治则,实则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小儿多因感受寒邪、乳食积滞等原因所致,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主。西医认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一般经禁食,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大多能缓解。肉桂30 g,木香30 g,白芍30 g,干姜30 g,研磨成粉,加粗盐装袋制作成中药热熨包。方中肉桂性味辛、甘、热,能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之要药。干姜和胃止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香行大肠气滞而消胀,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脐部乃聚小儿任脉精气,联脏腑筋脉[3],中药称之为“神阙”,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以药物外敷脐部,可直达病所,利于药物吸收。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脐的表皮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且脐下分布着丰富的动静脉网络及神经侧支,通过神经的刺激,利于药物弥散吸收[4],快速调节胃肠的功能[5]。因此,以药物加热贴敷脐部,既可以通过其刺激“神阙穴”以振奋五脏精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又可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循经脉直达病所,进而清除病邪、治疗疾病,此外,小儿皮肤娇嫩,微波加热热敷药物保留时间不长,每次保留15~30 min,疗程一般5~10 d,因其是局部热敷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强烈刺激,减少皮肤破溃的发生,增加家长和患儿的依从性。

从2组总有效率分析比较,西药组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尚可,对整体症状、功能恢复相对较慢,经临床观察,西药治疗后其腹痛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可能炎症虽得到控制, 但内滞未清,气运仍阻所致。而中药脐部热敷组则占明显的优势,其从病因着手,从根本上治疗,可温阳散寒、行气消胀、缓急止痛、和胃止呕,不仅使小儿症状消失较快,而且由于滞清、气通,从而使脏腑功能得以改善,进而巩固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2]沈苹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5);110-111

[3]陈艳霞,毛娜,王红娟,等中医推拿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J].环球中医药,2011,4(2):136-138

[4]魏振装,王宜新,季新,等中医脐疗[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14-15

[5]王俊伏神阙穴临床运用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45

(收稿日期:2016-05-31)

猜你喜欢
中药儿童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留守儿童
中药夹心面条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