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华
高考作文试题真正的用意在于引导我们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工具来思考现实、关注人生。因此,不管是出于命题者用意的考虑还是出于写作者自我表达的需要,我们的作文素材都应该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从生活中找到生发“议论”的“论点”,由此出发,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需把头脑中属于公共的、他人的内容驱逐出去,用纯粹的自我构思、书写,最终整理成文。相信这样写来的文章才是自己独特的世界,也必然能体现出深刻、新颖、个性的思辨特色。
基于上述考虑,我将作文教学的目光由之前的论据分析,即如何将所列名人事例与主题扣起来的机械论说转向论述文写作在生活情境中展开思维训练的角度,提出了“让我们的思考再多一点”这样一个主张。一周之后,我有了这么一堂课:以“象”与“意”的双向构建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挖掘深刻的见解。
课例:运用“象”“意”互构,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挖掘深刻的见解
片段1:象到意——对生活进行思考
导入:素材即象。凡形之于外者皆称象。如天象、景象、物象、人象。弱水三千,该用怎样的象?当然是自己最熟悉的象。可以这么说:历年作文同一题,这道题目就是“生活”。
师:生活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事,在体验、回味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深刻、更丰富。请从你自己的生活中找一份素材、多一份思考、说一个片段。
生1:住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与爸爸妈妈的接触太少了,突然发现他们老得好快,想来今后如果去外地上大学,跟他们接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辛酸!原来这就是成长,成长要付出代价,虽然与爸妈的空间距离在变远,其实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近了!
生2:学校搞卫生阿姨有次带双胞胎孙子来学校,他们帮奶奶分拣矿泉水瓶,但两个人哈哈笑得好开心好开心——简简单单才是真!
生3:篮球赛以1分之差险胜三班,这感觉“爽”!跌宕起伏比平铺直叙有趣得多!
——
师:这是2015年1月浙江省学考卷的作文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独特感知,通过大家的感悟,普通的客观事物就承载了我们的主观情思和思考,也就成了意象,而我们的写作正是这些意象的展现。因此我们作文备考的主要方向是认识、感悟熟悉的生活,要坚决把作文题放入熟悉的生活中表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分析:和一般写作一样,高考作文也必须具有生活气息,论述文也一样。因为论述文是我们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的策略。它的价值就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找一份素材,多一份思考,说一个片段的用意在于延伸他们感悟的“长宽度”。一来养成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习惯,为写作积累生活事理;二来让他们意识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手写我心,只有找到了“我”,才能找到一个独特的“世界”。让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
片段2:意到象——思考再多一点
师:依旧回到我们熟悉的生活,学校运动会,你会选择参加比赛做一名运动员还是做一名鼓掌者?
生1:运动员。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即使没有,说不定可以爆发,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只要做,一切皆有可能!
生2:我也想做运动员,重在参与,说不定还能给班级争光。
师:我们把他俩刚才的回答整理一下。参加运动会,体现了他们的——
生3: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团队集体观念。
师:他们就是我们这个集体的——
生4:他们就是我们这个集体的领跑者,也可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让我想到丹柯!
师:很好,请你给他的选择拟一个标题。
生5:做时代的领航者
师:真好!但假如我只是一名路边的鼓掌者,当时你会怎么想?
生6:希望他跑得更快,不要受伤,为集体争光。
师:这背后是什么?
生7:是善良、是默默奉献、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师:请你也为他的选择拟一个标题。
生8:普通人的慷慨
师:这是2012年浙江省高考卷的作文题。当我们选择要做什么的时候,不妨问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该怎么做。这既是对事物的认识,更是对自我的思考,最终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意识。
分析:论述文是针对现实生活存在的“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立起自己的“意”,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象”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上,要具体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出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把自己切入其中,寻找到独特的见解。再由这个点扩展、发展,寻找到独特的判断,发出我的声音。如此行来作文展现的将是写作者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成果。让思考再多一点!如果用图示表示出来的话,就是:
■
片段3:象意互构——让我们的思考再多一点
附投影题目
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段论述类文字。
温馨提醒:不要忘了构思和行文中的“象意互构”!
师:这是2016年浙江省高考样卷的作文题。先由象到意,请人说说这三句话分别在谈什么?
生1:第一句说童真童心,第二句说童真早泯的原因,第三句讲童真早泯的结果。
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觉得出题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2:童心不能早泯。
师:很好,继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由意到象,你觉得这观点针对当今社会哪些现象、问题而提?
生2:拔苗助长、早教班、狼爸虎妈——
师:是,这就是命题者出题的用意之一,“童心不能早泯”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3:当然有,童心富有想象力,童心可以洗涤心灵。
生4:童心可以使人积极乐观——
生5:如果没有了童心,世界会很黑暗。
师:哇!好多好多,那怎样才能让童心不早泯呢?
生6:还孩子他们的世界。
生7:对他们宽容,给他们爱,孩子,你慢慢来!
生8:让我想到学过的课文《金岳霖先生》,比比石榴、斗斗鸡——对了,还有卡尔维诺、沈石溪——
师:请大家把刚才的思路整理成一段文字,运用“我”练笔,让我们的思考再多一点!
分析:能驱动学生思考的必然是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感觉、感受和感悟。有了这些浅思维的“意”之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由浅思维的“意”联系到现实中的象,再由象到更高思维的“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认识自己的生活。整个过程中,不断追问很关键,通过四问:我的观点是什么?此现象针对当今社会那些问题而提?支持我的观点理由有哪些?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促使思维不断深入,最终把事件背后的根源挖掘出来,把人内在深处的领悟呈现出来。这样,文章写来不仅条理清楚,而且还具自我性情气质、生命意志、和思想才华。让我们的思考再多一点!
感悟:寻找写作指导的合理途径
1.联系现实生活形成己见
材料作文再加论述文体,诚然高考作文有诸多限制,但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有所作为了呢?论述文的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写作的意义又何在?高考作文有枷锁,但并不意味着人云亦云。当我们把作文材料放置到现实环境中,我们会发现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所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做基点,让思考深入下去,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写作。“言为心声”,相信一旦形成了己见,那么行文过程必然带有自我的思考,我手写我心。真正智慧的考生,一定懂得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在不自由中,最大限度地抓取自由。
2.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意义
论述文的意义在于认识社会、理解生活、表达自己。而如果学生只会从故纸堆里讨生活的话,那他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更不会有认识上的升华。运用“象”“意”互构,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深刻的见解,既能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更能提高他们认识生活(事物)的水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当身边一个个熟悉的事例被观察被发现,恍然大悟之感顿生,而这正是写作最原始的动力。用文字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出来,正是写作的意义所在。
3.在具体情境中拓展思维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考场写作的内容,但由意到象需精心选择。教学的功夫就应该下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上。从课堂现场看,一旦学生的心智在具体情境中被激活,他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就会极大地提高。追问因果、比较联系的思辨技巧自然会深入下去,而这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于无声处听惊雷,潜移默化中具备理性分析的能力。说穿了,其实学生的内心有一种需要,那就是由象到意,把尘封在记忆中的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拿出来。
参考文献
①狄马、余党绪:《学生阶段培养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受用终生》,《语文学习》,2014年第10期。
②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