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2016-05-14 11:37张霞李南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幼儿

张霞 李南

摘要:目的:研究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幼儿园的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1)母亲的经验开放性具有年龄差异性(P<0.05);不同学历的母亲在开放性、外倾性方面差异均显著(P<0.05);母亲的神经质与幼儿一般健康行为的分数成显著正相关(P<0.05);母亲的外倾性、宜人性与幼儿A行为分数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应从人格因素入手,加强对幼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母亲应完善自身人格,调整自身行为,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母亲人格 幼儿 行为问题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可将人格划分为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维度。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母亲在子女的成长中不仅仅是孕育和抚养,更多的是教育培养。其母亲的行为、气质、人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发展。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极易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矫治,常常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影响学习甚至对成年后人格特征、行为都产生不良影响。幼儿行为分为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后者又称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问题行为有不同的种类,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做过不同的划分,本研究采用Rutter划分方法,将幼儿问题行为分为一般健康行为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后者又包括反社会行为(A行为)和神经症行为(N行为)。本研究旨在对幼儿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为塑造母亲健康人格,并以此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省内两所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31人(37%),女孩52人(73%);3-4岁组27人(33%),5岁组22人(27%),6岁组33人(40%);幼儿为独生者31人(37%),非独生者52人(73%)。其中母亲≤30岁组28人(34%),31-35岁组26人(31%),≥36岁组29人(35%);母亲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有19人(23%),高中学历的有16人(19%),大专学历的有20人(2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8人(34%)。

1.2工具

1.2.1母亲人格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母亲人格问卷是侯林修订的大五人格问卷,问卷五个维度依次为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认真性和宜人性。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内部一致性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新修订的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采用正向计分,经验开放性、认真性、外倾性和宜人性采用反向计分。

1.2.2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包括一般健康行为和行为问题两方面。问卷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问卷将这类问题称为“A行为”(即违纪行为或称反社会行为)。第二类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问卷把这类问题称为“N行为”(即神经症行为)。问卷评分均分为三级: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或症状轻微;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

1.3方法

整群抽取这两所幼儿园的幼儿,由幼儿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向幼儿母亲发放问卷,共发放180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回收率46%。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母亲人格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上、幼儿行为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幼儿行为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母亲人格与幼儿A行为、N行为、一般健康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斯皮尔曼积差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

2.1母亲人格维度的差异检验结果

2.1.1母亲的开放性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显著

母亲人格维度在不同年龄组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onferroni两两比较得出31-35岁年龄组母亲的经验开放性显著低于≥36岁年龄组的母亲(P<0.05);母亲的神经质、认真性、外倾性、宜人性在不同年龄组差异不显著(见表1)。

2.1.2母亲的开放性、外倾性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显著

不同学历的母亲人格维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母亲在开放性、外倾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两两比较得出初中组母亲的开放性、外倾性显著高于本科组母亲(P<0.05),母亲的神经质、认真性和宜人性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不显著(见表2)。

2.2幼儿行为维度的差异检验结果

幼儿行为问题维度在性别、年龄、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幼儿行为各维度在性别、年龄、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3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结果

分别对母亲人格、幼儿行为进行两两变量相关分析,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以此来考察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母亲的神经质与幼儿行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 P<0.05),与幼儿一般健康行为的分数成显著正相关(r=0.24,P<0.05);母亲的外倾性与A行为成显著正相关(r=0.25 ,P<0.05)母亲的宜人性与A行为也成显著正相关(r=0.23,P<0.05)(见表3)。

3讨论与建议

3.1母亲人格的基本情况

3.1.1不同年龄母亲人格各维度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31~35岁年龄组母亲在开放性上优于≥36岁年龄组(P<0.05),这应该是因为后者一方面正处于中年时期,工作压力大,个体开始感到压抑、呆滞和紧迫感;家中老人年龄较大,不能再帮助她们做家务、照顾孩子,反而更可能需要后者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再照顾老人,因此很多生活琐事可能使得她们压抑、迟钝,表现为较差的开放性。

3.1.2不同学历母亲人格各维度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组母亲的开放性、外倾性显著高于本科组母亲(P<0.05),母亲的神经质、认真性和宜人性在不同学历上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科母亲与初中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前者的知识水平高于后者,而且前者有机会在高中、大学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不同的观点,她们有大量的词汇知识,更加自信和健谈,表现为较强的经验开放性和外倾性。这与侯林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幼儿行为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行为各维度在性别、年龄、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很多研究都表明,问题行为的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在学业不适、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这些外倾行为上男生都显著高于女生,但在神经质、退缩行为和考试焦虑这些内倾问题上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在年龄上,本研究与崔丽霞等对北京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而与张迪等对沈阳市2473名小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在是否独生方面,没有发现前人研究结果,无法得知本研究结果的更多意义。

3.3母亲人格与幼儿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神经质与幼儿行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一般健康行为的分数成显著正相关;母亲的外倾性、宜人性与A行为成显著正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母亲的神经质与一般健康行为的分数成显著正相关。原因应该为神经质水平高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忧伤,情绪容易波动,一方面,这样的母亲其孩子可能遗传这种特质;另一方面,根据幼儿模仿的特点,幼儿可能会去模仿母亲的各种表情、行为举止,更何况情绪是会传染的,这样也可能造成幼儿容易忧伤、紧张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威胁其生理健康,导致生理疾病,出现较多的健康行为问题。

其次,母亲的外倾性、宜人性与A行为成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宜人性较强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活跃、健谈、乐观、待人友好,受遗传因素和幼儿模仿的影响[7],幼儿也会拥有这些特质,不易出现反社会行为,表现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的母亲,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自身人格,试着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拥有健康人格的母亲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传递更多的正面情绪,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0.

[2]侯林.母亲人格与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D].2009.

[3]徐东.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兰州学刊,2008,(4):199-201.

[4]魏燕.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6):71-73.

[5]宣煦,梁志中.Rutter行为量表父母及教师问卷在小学生中应用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11):1002-1005.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5.

[7]侯林.母亲人格与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7.

[8]王秀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07):667-668.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