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艳
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听障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准确把握听障生的人格特征是教师开展教育的基础。然而,对于听障生的人格状况,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学校开展了针对听障生人格状况的调查研究,期待对听障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经研究与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
听障生乐群性较高,乐于与人交往沟通。这与听障生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值得注意的是,听障生虽然有强烈的与普通人交往、融入主流社会的意愿,但是由于与普通人沟通困难,即使是与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沟通也存在一定障碍,最终听障生还是更多地与听障生交往。
听障生本身的聪慧程度属于中等水平,但听障生整体学业水平比同龄健听同伴低,因为听力障碍影响了听障生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听障生情绪稳定、不敏感,生活自然轻松,较少紧张忧虑困扰,但听障生的社会化成熟度较低。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由于信息的获取量少,听障生的社会化成熟度较同龄健听人低,听障生关心和担忧的事情少,从而生活得比较简单自然。但是对于后天致聋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我认知往往存在偏差,他们比先天性听障生有更多的心理困扰,有更多的忧虑,也更敏感。
男女听障生之间存在人格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恃强、更世故、更轻松,比女生更喜欢领导和支配他人,社会化成熟度更高。女生比男生更有毅力和恒心,而且情感更细腻丰富、敏感。这与同龄健听学生相似。
不同年级听障生在兴奋性、适应与焦虑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兴奋性存在差异可能与某一年级听障生群体的独特性有关,是随机现象。而就适应与焦虑性而言,从数据分析中看出,九年级焦虑性最低,高一年级焦虑性最高。在聪慧性和世故性方面,虽然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各年级间的平均值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说明,听障生随着年龄增长,其智力水平在逐渐提高,而且社会成熟度也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受教育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听障生成长的正向结果。
学校听障生人格状况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启示。
一是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教给听障生与普通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搭建听障生与普通人交往的平台,促进听障生融入主流社会。学校要改变常规的封闭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听障生与普通人广泛接触,打消其交往的恐惧心理,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在平时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和笔谈交流能力、熟练使用交流工具的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理解和听懂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使听障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听障生喜欢手语简洁明晰、表情丰富、语言幽默风趣的老师,喜欢动手操作性和实际体验性课程,需要教师及时鼓励以获得挑战新困难的信心,需要教师将整体教学目标拆分成多个细小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一个地攻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用尊重、接纳、包容、共感的态度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主动与听障生沟通,及时排解听障生的心理困扰。针对个别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的听障生,要特别关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自信乐观生活。
四是重视青春期教育。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听障生已经对男、女性别角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并能对男、女性别以及男、女应具备的气质进行区分。男生更多体现勇敢、聪明、有胆量、意志坚强等气质,女生更多体现温柔、感性、谦虚、聪明等气质。教育过程中,有一些听障生性别认同混乱,需要对其进行指导。
五是在适应和焦虑性方面对不同年级听障生进行分别指导。九年级的学生处于迎接毕业考试和中考的特殊时期,其焦虑水平过低可能预示着其对毕业考试和中考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高一年级正是分流阶段,学生要面临是继续上学还是实习就业的选择,这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对于听障生来说可能存在压力,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
编辑 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