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国
“活过,读过,写过,爱过,留恋过,感喟过,思考过……这些美好、美妙的状态离我们的考试其实并不遥远”。高考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的深度体验中诞生我们的眷恋与思索”。历史考题关照现实,要求以历史的眼光探究和理解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所以不妨赋予学生审视时代的“第三只眼”。而今后的地理教学,也可以有视野、有情怀:融入传统文化,构建开放课堂。
2015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产生了一些关键性的重要变革。这次变革主要表现在长文的阅读及作文的选择性上。在此基础上,2016年的试题于守正中创新,稳步推动试题的变革。在巩固2015年命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力求更突出考试的选拨意义与学生的学习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试题结构稳定,在稳定中求变化、求新意。试题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生活行进中不能忽视必要的内心清点。
例如,北京卷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概括为:平易而陡峭,严正而俏皮。微写作中,三个题目都紧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无论是给新入学的同学提建议,还是表达对家长QQ群的看法,以及描摹感悟“荷”,考查的都是学生熟悉中的陌生。平俗之见,似乎就在唇边,但人云亦云,自然无法获得高分。这与2015年相比,试题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贴合度更高了。以微写作第一个题目为例:“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题目看似平易,却又不失必要的陡峭。考生如若没有深度思考与自身内在体会,空洞浮泛地随口说说,恐怕难以获得理想分数。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出下面的这些建议:
①进入高中后,你向老师学习,不是学“百度知道”里的那些东西,而是通过体悟师生生命里的徘徊与绽放,最终发现自己。
②亲爱的学弟学妹,我想对你们说,我想让我们一起说: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们不是不断靠坚定的意志去抗拒厌倦与无聊,而是通过学习真正走向成熟与再次天真。在学习中,我们将永远热爱天空和大海,我们将永远热爱世间那些站在黑暗里高贵而庄严的灵魂。我们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有大地和河流,有苍生,有世界!
2.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相得益彰,构成有所创新的、既现代前沿又沉稳厚重的命题深度与命题格局。试题提醒我们既要有古典深情,又要有现代进取精神。
2016年的高考试题,实用类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大国利器”,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关注的是最新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关注的是国际竞争。试卷的文言文阅读这次选择的是管子的文章,突出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中国古典谋略。而文学作品阅读则为《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在深沉厚重的文化体悟中,勃发考生内心深处的文化确认与理性回归。三大阅读材料构成了试题深沉厚重的主体内容及恢弘开阔的命题框架,在古典意蕴与现代进取的融通中,构建试题的内在张力。
3.将课内学习、经典阅读与高考试题积极勾联,力求浑然一体。试题提醒我们要注重深化日常学习内容,要注重名著阅读的细节体验与个性感悟。
2016年北京卷中古诗鉴赏选择的是陆游的《西村》。诗歌清新明快,景致柔和秀美,心灵轻俏灵透。特别有特色的是第17题,将本诗的鉴赏与陆游的名篇《游山西村》关联起来,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游山西村》脍炙人口,学生很早就接触过,其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但学生“读过”“知道”并不一定“深钻细研”,真正进入过诗句的内在脉理。这道题目将学生的未知与已知、泛读与悟读、课内与课外、经典与别类巧妙地沟通连接起来,既有助于对考生的选拨考查,也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大作文深情演绎一曲“老腔”。陈忠实用自己汹涌澎湃的情脉与深峻严正的思考告诉我们:“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题干突出强调了两点:1.“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2.“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文学作品阅读以两千字的篇幅,引发了我们精神上的探寻与回归。民族文化里深埋着我们精神的深度眷恋。探寻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便是帮助我们寻找并确认精神的乡土。一方地域养一方人。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与层次帮助每一位考生从自身的文化体验出发。受陈忠实先生激越昂扬的“老腔”启发,我们自我的精神寻找似乎也在阅读展开的同时开始了。那牵动我们灵魂的、撼动我们肺腑的、徘徊不去密密萦绕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或许是一个个依旧带着祖先情思的方块字,或许是一页页古朴稚拙的红扑扑的剪纸,或许是悲情而深沉的唢呐,或许是白墙黛瓦、线条流畅的徽派建筑,或许是震动天地的安塞腰鼓,或许是一唱便让人迷醉的京腔京韵,或许是从一角飞檐中扑棱棱抖出的辽远而又空灵的鸽鸣……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经历不同,在多样的、不限定的文化寻找中,去确认我们自己的精神归属。
另一个大作文“神奇的书签”,考点明确,要求具体,将读书生活的考查指向细节,不轻泛,不做作,不卖弄。在读书的严正中,又由“神奇”产生巧妙的限定,要求考生在深入内在的读书中产生想像,将古雅的读书生活努力写出个性的趣味与俏皮。
就命题的角度而言,“神奇的书签”的神奇之处在于既将考生的写作内容指向了真正的阅读(要求有细节),又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宿构与套作,进而利用想像与叙事为考生在阅读中展现个性化的趣味与俏皮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以上的评析我们可以获得2016年北京卷命题的一个深度启示:在课堂的深度体验中去诞生我们的眷恋与思索。活过,读过,写过,爱过,留恋过,感喟过,思考过……这些美好、美妙的状态离我们的考试其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