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似火的年龄与诗歌相遇

2016-05-14 09:43姜红伟徐建宏
山西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诗友师专诗社

姜红伟 徐建宏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徐建宏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当然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激情四溢的非功利主义年代。一批满怀社会理想的热血青年来到了校园,睁开眼睛,便看到了充斥周身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那时候,文学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诗歌作为文学类别中最具号角特征的形式,无疑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热点。诞生于全国各所高校的校园诗人们,除了自己如痴如醉地涂鸦,还要抽出许多时间来合纵连横,把自己创办的文学刊物寄往全国各地,以至于在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诗歌联盟和主义流派。说它是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一点也不过分。

从后来若干年诗歌发展嬗变的状况来看,再也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够与那个年代相提并论。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答:我是1985年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的。当时,校园内社团林立,活动频繁,有关文学的社团最多,诗社、文学社大小不等,有的会员众多,有的寥寥无几。记得我大概是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加入各种社团的,也是那个时候接续上原来的诗歌写作的。因为在上高中时,我就参加过《鸭绿江》杂志的诗歌函授,并在课余偷偷涂鸦。上了大学后,这个最初的情结被唤醒,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1987年初发表第一首诗歌到大学毕业,我总共创作了数百首诗歌以及一些散文,发表诗歌作品50首左右,其他文章十余篇;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其中最高奖是“展望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而这一荣誉是全省高校内唯一的。

回顾大学时代的写作经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飞天》杂志发表过诗;而我的好多校园诗人朋友们都发表过。并非我没投稿,而是投了无数次也没发一个字。那时候,大家有一个共识:只要在《飞天》发了诗,就标志着创作的成熟和有了一定范围的知名度。

问: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是如何积极参加并狂热表现的?

答:我们那个时候在写作上拼命学习和模仿的蓝本便是朦胧诗派,北岛、江河、杨炼、舒婷等等。到了后期,随着“青春诗会”不断推出新的实力派诗人,学习的对象有所增加。同时,大部分的诗友手头案边都有一大摞的西方现代派诗歌集。大家不分晨昏,痴迷行吟,一有佳作,便相聚在小酒店或者半夜三更的花园里大声交流;之后便抄抄写写,或寄或送,发往各个报刊。

除了创作,交流也必不可少。那时候,我们除了和全国各地的诗友和诗社相互交流外,和本省其他院校诗友们的交流是最多的。我所担任社长的北国诗社,是由中文系81级的李杜和82干修班的潞潞创办的,成立于1985年,当时影响特别大,还创办了轰动一时的《北国》诗刊。1987年我担任社长后,又与诗兄雷景共同创办了第二期《北国》。以此为契机,我们先后与南开大学《新开湖》诗社、复旦大学《诗耕地》、北师大五四文学社等全国院校的诗社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在本省,则团结了几乎所有的高校诗社和文学社,并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自己的诗歌组织——山西省大学生诗人协会。在这个协会里,我曾担任过一任主席,并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大型的活动。现在想来,这些都是极为美好的回忆。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画马》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这首诗是我的获奖作品,就是获得1987年展望杯全国短诗大赛三等奖的那一首。说起来,它的创作过程也很简单。整日沉溺于诗歌梦呓的校园狂客,时不时地经常要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有一天,在早晨起床后,我突然想起了刚刚做过的一个梦,于是就赶快挥笔写了起来,把梦中的情景用诗歌的方式记了下来。这就是那首《画马》:“随便挑一张白纸\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透明的笔晃动着\一只马蹄奔出画外\\再画上一支箭\把马蹄射回画面\把画悬挂在墙上\\七匹马像徐悲鸿\一匹马像你。”写完以后,我急迫地让诗友们批评和提意见,没想到大家都一致说好,认为它十分空灵,韵味无穷。当时正巧赶上《山西青年》举办短诗大赛,于是就把它投了过去。没想到它竟然获得了三等奖。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

答:在大学期间,我先后参加过的社团有:星星文学社,潜流文学社,北国诗社,山西大学文联,山西省大学生诗人协会等。其中潜流文学社、山西大学文联、山西省大学生诗人协会的创办,我都是主要参与者。我先后担任过山西大学文联副主席、北国诗社社长、山西省大学生诗人协会主席。在学校期间,以大学生诗人协会的名义,我们曾组织过全省大学生短诗大奖赛,并在此基础上于1988年夏天举办了全省大学生诗会,有五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诗会。

问:您参与创办过诗歌刊物吗?您参与创办过诗歌报纸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我参与创办的诗歌刊物有《北国》第二期,同仁诗集《离离草》,主编的报纸有全省各大学轮流主办的《学院诗报》(共办了10期);编印了许多油印刊物,其中属于自己的有个人诗集《空白履历》。

问: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最后成为好兄弟啊?

答:我去过的外省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但主要活动区域在本省。在山西省,我们串联和经常性地联络的高校有:山西师大、太原大学、山西农大、太原理工大学、太原机械学院、太原师专、雁北师专、晋中师专、晋东南师专、忻州师专等等,并与许多诗友成为至今都常常联系的好朋友。比如山西农大的宋连斌、徐补生、张忠亮,太原师专的王奋强、杨胜利,太原大学的唐晋、吴笑冬,太原机械学院的雪鹿、王颂友,晋中师专的杨丕梁,忻州师专的徐喜平等等。

问: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们最喜欢书信往来,形成一种很深的“信关系”,您和哪些诗人书信比较频繁啊?在收到的读者来信中有情书吗?发生过浪漫的故事吗?

答:在当时的条件下,大学生诗友们的沟通也确实只能通过书信。和我书信往来比较频繁的诗友有:武汉大学的王军(即后来的洪烛),复旦大学的甘伟,陈先发,韩国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姜中石,南开大学的全忠,等等。

书信中当然有情书啦!只不过大部分都呈现出有始无终的样子,也就不能详细提及了。

问: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些大学生诗人上学期间就非常有影响,并且主要是诗写得好。比如说韩东,于坚,潘洗尘,李亚伟,西川,海子,骆一禾,甘伟,陈先发,洪烛等等。我当时尤其比较喜欢的诗人是西川和李亚伟,还有甘伟,而且甘伟兄的诗歌也是我读得最多的,因为我们的通信往来最多,也最投机。只可惜,毕业后天各东西,到现在也不知道甘伟兄在哪里工作,只是在最初毕业的几年里,知道他曾在安徽省供销社工作过。

问:您如何看待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回顾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答:这一场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如果从更大的参照体系而言,它是继朦胧诗派之后对新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的。它进一步淡化了诗歌的号角作用和政治色彩,使现代诗回归到更加本真的创作主体上来;它进一步吸纳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人性内涵,使诗歌的表现内容更加趋向生活化;它为后来的第三代和中间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文本模式,等等。准确地说,我也是第三代,或者说是后来人们提出的以朦胧诗为界限的中间代;但由于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八十年代诗歌运动,所以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为自己参与了这一场诗歌运动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在这一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文学创作的最初启蒙,联络了一大帮诗歌和文学好友,为今后步入社会参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一直到今天。

我最美好的回忆是大学时期所举办的那些活动和不断认识的新朋友,新面孔。在这些过程中,我常常是组织者和幕后策划者,并且是大家的中枢和灵魂。大学时代的纯粹和激情,锤炼了我的品质和人格,使我明白了今后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必须坚守基本的底线,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为了生存或者别的功利而违背自己的天性,干出有违良知的事情来。

问:目前,诗坛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前的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您认为呢?

答:其实,正如我前面所说,80年代的诗歌运动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命题,它不仅是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过程。一些朦胧诗的成员,其实就是早期的运动参与者;而一些第三代的中坚,也参与了八十年代后期的多数活动,也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诗歌主张。应该说,这一时期是两个运动的融合地段。这样说,是比较准确的。

问: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的得失是什么?有什么感想吗?

答:得失是一个很难界说的话题。我得到了真谛,失去了功利?或者说得到了高雅而摈弃了庸俗?不能这样绝对。得失是我们过去思考、现在也一直在不断询问的永恒命题。比如上学时,我常常思考,我这样拼命地写诗,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吗?我能够收获人生的诸多美满吗?而现在,我也常常思考:我实现了最初的理想了吗?我的这大半生,是追求了物质还是圆满了精神?

但是,无论如何,大学时代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绝对是人生的一大财富,而且是精神层面上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我的这一生最终如何界说和定论,都绕不开它。这应该就是它全部的意义和价值。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说来惭愧,我当年也曾以为自己在校园内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后来参加工作,又觉得这一切十分虚幻;可是到了近些年,不断地有人提到上学时期有关我的往事和话题,又觉得当年的感觉并没有什么错误。在我经常性地去外地参加诗歌活动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有些还知道我的名字;事隔多年后的一位大学校友,目前已是职务很高的领导了,但一见面,却说起许多上学时的话题,并提到了对我的敬佩之意,不禁让我心里感到十分的温暖。这说明,大学时代从事诗歌运动的经历,还是有许多人能够记起的。我自己当然也不会忘记。

更加惭愧的是,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再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一直在生活的漩涡里四处奔波,随波逐流。我先后在公路部门、报刊界工作,现在已经年届天命,依然是一个杂志普通的编务工作者,业余时间的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是山西省作家协会的一名编外作家。生活虽然不惊不乍,却也平和自知。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猜你喜欢
诗友师专诗社
诗友之声
诗友诗书
诗友诗书
诗社撷英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行走在涵养“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践
诗社撷英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