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曹静静
摘 要:生命化教学是著名教育学学者叶澜提出的,针对教学改革前中小学课堂的死板,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像玩偶总被老师牵着走,没有学生该拥有的天真和快乐的普遍现象,她提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生命化教学的观点。生命化教学具有崇尚自然、真实,提倡教学应具有情景性、独创性,反对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等特点。本文联系我国目前教育教学实际对生命化教学这三个特点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生命化教学生命化教学的特点
从字面上来理解,生命化教学就是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满生机活力。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只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形成知识认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是积极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它主张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上的师生是全身心投入的,他们不仅仅在教或者学,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课堂观,提倡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生命化教学崇尚自然、真实,以学生体验真正的学习意义,体味到学习的生动和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纵观目前的入学教育内容,也以我们自身的学习体验为例,刚入学教师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一致的听课坐姿“两手交叉背向身后,腰挺直,眼睛直视前方。”这是最初交给我们的关于课堂的规定性行为要求。再来是什么呢,是上课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和别人说话,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都是些不要,这难道体现了学生的自然真实吗?不是,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抛弃了生命化教学的最为崇尚的自然与本真。反观西方的课堂,上课是没有固定姿势和固定座位的,学生是可以随意提出观点的,教师为了引导不同性格的学生上课的方式和方法是可以不拘一格的,师生之间是以课堂为一种方式沟通和交流的。这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在课上放的外国电影片段,包括珍惜时光、站到讲台上看、作诗等。看起来他们的课堂很乱,老师不论是课堂上讲话还是教学手段都天马行空,可实质上学生都有融入进去,都进行了课堂参与,因为老师的方法是独特又适合学生的,他们的课堂是真正动起来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在无形中得到了知识和方式的升华以及生命化的体验。课堂的自然和真实的追求是生命化课堂的开端,在课程改革中要十分重视这一特点。
生命化教学提倡教学应具有情景性、独创性,学生是这里面的主体。现在的课堂教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致力于在这方面的改变,研究发现了情景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等等。然而局限是教师主体并没有如此多的精力去创造情景性的课堂活动,因此只是照搬情境性教学或者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取得的效果也就一般。再者,学生主体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没有发散思维的动力源泉,只有少部分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究和发言。其他大部分学生虽然有自己是课堂主体的意识,但心理上还是对教师有依赖性,不习惯自己思考,不愿意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堂特点在我们的大学课堂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而我认为更加严峻的还是初高中的课堂教学形势,这里举个实际例子。前段时间我们有幸参加了湖北省中学政治研究性教学竞赛的旁听,经过学习发现现在的中学课堂已经和之前不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知识性的东西不再像是之前那样直接摆出,而是通过情境设计或者活动引入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再依托之前的知识基础和教师引领来得出结论,学习知识。但问题是首先,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新颖的形式来进行课堂讲授都不外乎是视频或案例引入,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展示结论这几个步骤,这似乎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这就陷入了课堂教学出现的另一种固定模式,课堂模式只是为了新颖而新颖。其次,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每次发言的学生只有那几个,参与课堂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融入,没有积极进入课堂的探究和讨论之中。
生命化教学反对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自己主动、自主地创造,重视课堂生成性。其实我认为教学模式还是有必要提出的,因为教师是一代一代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要不拘泥于模式,要更注重自己的创新和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而对于大多数新教师来说,一定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和了解是必要的,因为教师也是需要成长的,教师不是生来就有经验又优秀的,新教师成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是需要这些模式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的,毕竟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教育学家经过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提出来的,是有科学性的,因此会对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合理引导和基础。教师要做的不是照搬这些教学模式,而应该吸取这些教学模式精华的部分,并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自己特色和兼具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当然形成的这种方法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会随着课堂条件和情景等教学的可变因素改变的,具体来说这也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风格。
对上述三个生命化教学的特征联系教育实践的探讨思考,我发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教学目标,也是大部分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线教师致力于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