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红英
我国古代诗歌流传千年,犹如辉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因此,抓好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师应尽的光荣义务,更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经过多年探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研究作者,了解古诗的创作意图
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在文坛或诗坛上出类拔萃,富有影响力的佼佼者。教师应自觉研究作者,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例如: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毕生追求的是祖国山河的统一,对《示儿》一诗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如果没有很好地了解作者以及南宋国破家亡的凄凉社会境遇,你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所流露出来的拳拳爱国之心。再如杜甫因“安史之乱”携一家老小离开故土,流亡巴蜀,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你不了解这段历史及诗人的苦难,你就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收复河山的欣喜之情、爱国之情。
二、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即一看到诗或词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词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美、情感美的。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词读得通畅,既是趁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三、借助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词具有简洁、明快,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之特点。因而,古诗词的理解对“没读几天书”的小学生来讲谈何容易。教师应启发学生去想象,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所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简而言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古诗教学离不开引导学生去想象。例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学生很难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一叶扁舟早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没有了好友孟浩然的船影和身影,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诗人李白还双手抱拳,面向遥远的天边,眼噙泪水,久久不肯离去……去理解两位大师真挚的难舍难分之情。这样去想象,无疑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丰富的情感。
四、创设情境,激趣理解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精髓,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创设情境,让抽象的古诗意境变得形象易懂,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理解了古诗,提高了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益,何乐而不为。
1.利用现代化手段,理解诗意
有效利用现代化手段制作课件去理解古诗词,更形象,更直观,更高效。例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横、侧、远、近、高、低的不同的雄奇景观,既让学生领略了伟大祖国的秀丽风光,又让学生理解了诗意,为进一步学习下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打下了基础。
2.巧用插图,体会诗意
教学古诗巧用教材上的插图能直观去理解古诗词,教材的每一首古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应结合诗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去理解诗情词意。例如《清平乐·村居》编者几乎为每一句诗句都精心安排了相应的插图,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抓住插图去分析理解诗句,就能在学生面前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和谐的农家欢畅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轻松理解了诗句。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精心做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播者,要利用各种形式,切实抓好诗歌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只有课堂有效,才能让中华文化深入学生心中,才能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