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确定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平原区板块,重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山区半山区板块,依托自然生态资源,重点构建特色经济带;城市周边板块,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主粮作物,向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大豆上调,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特色产业上,重点向甜黏玉米、果蔬、食用菌、柞蚕、苗木花卉、林下参、林蛙、紫苏、芦笋、月苋草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畜牧业上,围绕“长白山黑牛”、“桦甸黄牛”、“吉林花猪”等地域畜牧特色产业,扩大优质畜禽群体规模,打造区域优势品牌。
按照这一思路,各县(市)区及全市涉农部门采取了五项主要措施。创新经营模式促调整。今年全市重点推广了土地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产业联盟、私人定制、共营五种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流转促调整。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调整。打造高效特产业优势产区,发展精品牧业,发展休闲农业,打造长白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促调整。抓好精准培训,加大成熟配套技术推广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调整。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用大数据科学指导农业调结构。
体现在种植业中,今年已经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3万公顷,占去年玉米播种面积的2%,改种甜黏玉米3300公顷、水稻2700公顷、大豆5800公顷、谷物及其他作物12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