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霞
【关键词】 课堂教学;生成;问题;策略;
教学追求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66—01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您写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批评,呵护学生的发现,珍视学生的绝招,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动态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来不断创新课堂的一种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情景,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这样,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知识体系自然得以建构,课堂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教学呈现出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良性状态。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也体现了新课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等教学理念。
二、生成的策略
1. “弹性”预设,准备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教案只是教师的教学构想、上课的基本思路,决非表演的脚本。动态生成性课堂形态,要求教案不再是线形的,也不再是“饱满”的,要敢于留出足够的空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学前预设时应多一分弹性的设计,少一分僵硬的形式。教案设计可以是提纲式的,并简备教师的提问和牵引,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充分创设教学过程中各种即时生成的情境,如何组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如何引导学生的生成性回答等环节上。所以,这种为学生的“学”而做的预设,是为课堂生成更有方向性、成效性的一种预设。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教师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从而将“动态生成”的课堂引向精彩。
2. 情境创设,引导生成。情境是在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由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种场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一些想法和冲动,并提出迫切想要知道的一系列问题。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有关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见,理想的情境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
3. 利用意外,创造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因此,根据预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发生“意外”。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实验效果欠佳甚至失败而出现的意外是最常见的。这些“意外”也应该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三、让生成成为教学追求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作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教育机智”,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我们要高举课程改革的大旗,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多一点欣赏、多一点等待,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充分把握住“上帝给予的礼物”,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语文教学的灵性之光!“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那时我们可以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精彩”尽在课堂“生成”中。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