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民间故事

2016-05-14 15:03王磊贾润贤
档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鼓王爷唐山

王磊 贾润贤

2016年4月省委常委唐山市市委书记焦彦龙,在唐山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打造一批有历史文化印记的建筑群、学术建筑、城市雕塑、文化景观,把唐山的人文典故、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变成城市符号。”据有关档案、史料和老书记载,在浩繁的唐山文脉中,至今流传着许多承载唐山文化印记的民间故事,这些或许就是城市文化印记的资源。笔者从中摘取四例供读者品味。

麻山种玉

玉田县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代中原一带大小诸侯争霸,连年打仗,民不聊生,许多百姓背井离乡躲避战乱而东逃西散。有个叫阳伯雍的小伙子,千里迢迢来到燕山山脉的麻山安家落户。他在这偏僻荒凉、人烟稀少之地造起了一间草房,动手开荒种地,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有一年,麻山一带天遇大旱,伯雍种的庄稼苗都打了蔫儿,他决定去远处找水,翻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条条山谷,终于找到一股清泉。他乐得像是得了无价之宝,满满的灌了两桶泉水,急忙忙往回赶。当他赶回麻山脚下,刚想浇灌小苗时,迎面来了一群逃难的百姓。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桶中的泉水,哀求给他们喝口水。逃难人喝了泉水走后,两桶水只剩下了半桶。就这样,小伙子数天不知挑了多少桶水,救活了多少逃难的人。

一天,伯雍正想用逃难人喝剩下的水浇禾苗,却听到不远处传来呻吟声,他急忙放下水桶,匆匆走过去,发现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倒在地上,又渴又饿,眼看支撑不住了。他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水喂给老人,然后把他背到自己的茅屋里。过了好些天,老人在他的精心服侍下获救。老人在临走前给了小伙子一把石子,叫他将石子种在地里,暗示将来必有收获。秋天到了,种石子的地里,一块块晶莹洁白的美玉露出地面,小伙子左看右瞧,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他整天想着麻山脚下最缺的是水,美玉如果变成甜美的泉水该多好呀。他暗暗祈祷:好心的老人啊!如果你是神仙,就赐给麻山人一道清泉吧!

夜里,他真的梦见了那个白发老头,一觉醒来,梦中奇迹一一显现,麻山脚下股股泉水不停外涌,流到干旱的田地,流到山下路边供人饮用。于是逃难的人们看到这么甘甜的泉水,谁也不想离开这里,就在种玉的田边,又造起了一座座茅屋,开出了一片片良田。阳伯雍死后,人们在他种玉的田的四角,竖起四根大石柱,起名为“玉田”,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玉田”这一大片土地就定名为“玉田县”了。

老马识途

近些年,滦县凭借相关史料打造的展现滦河文化的“滦州古城”,如今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京、津、冀乃至国内国外客人纷至沓来,一时名扬四方。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被收入成语典故的“老马识途”一条成语典故就出自于滦县何庄迷谷村。

相传,春秋时代,齐桓公助燕攻打山戎,因山戎国的南面就是孤竹国,山戎王为避其锋芒就逃往到孤竹国境内。齐国宰相管仲随齐王带军队一路追到孤竹。孤竹国王答里呵得知这一探报,随令黄花元帅假意投降齐军,将齐军引入乱石荒漠的深山迷谷,然后寻机攻击齐军。果然,齐军进入山谷就迷失了方向,到处乱闯,一直找不到出口的道路。正在齐桓公一筹莫展之时,足智多谋的管仲献计说:“老马识途,可放它们引路,定可出谷”。齐桓公毅然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放几匹老马在齐军队伍前头带路,果不其然,真的由老马将队伍引出了迷谷,走出困境,解了一时之难。从此就形成了“老马识途”这条几乎家喻户晓的成语,流传至今。

乐亭大鼓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三支花”之一的乐亭大鼓,人们耳熟能详。如今,在唐山市文化路与西山道交叉口南西侧,就坐落着一个“乐亭大鼓雕塑群”,展示着它的前世今生,但知道它背后民间故事的人可能并不多。

清代,乐亭大鼓原本叫“乐亭调”,到了光绪年间才改成“乐亭大鼓”。有一年,艺人温铁板(名荣),在京东四大家族的乐亭县崔八厮(名佑文,人称八爷)家唱堂会,八爷听的正高兴,温荣突然停住演唱说:“八爷,听说您要进京给王爷府去拜年,能不能带我也进京开开眼?”八爷有些犹豫,温又说:“你带我去,赶上王爷乐了,我也给他来段乐亭调,说不定王爷还许赏你呢!”听罢,崔八厮说:“人家王府里整天鼓乐喧天的,啥热闹没有?这乐亭调能听上耳吗?”温说:“那可不一定,肉吃腻了都不香,换换口味,兴许更高兴,给八爷露脸增光呢!”听到这儿,崔八厮乐了,说:“好,准备准备,你就当我的跟班,咱们明儿个就动身。”

来到京城,王府佣人把他俩带进府去晋见王爷,没想到与本村结义兄弟,位列当朝中堂(内阁大学士的别称,相当于宰相)的徐郙不期而遇。徐中堂在当初落榜不第时,有人推荐他到崔家索居苦读,后拜崔母为义母,与崔拜为结义兄弟,困难之时,多蒙崔家慷慨相助,才使他一举成名,得以尽忠朝廷。徐中堂向王爷如实介绍了这段故事,引得王爷既感动又高兴。此时,崔八厮乘兴鼓起勇气说:“奴才进京没啥珍贵的东西孝敬王爷,除带了些金银玩物之外,还带了个说乐亭调的艺人来。”王爷立即很感兴趣的问:“人在哪里?”,崔八爷转身指向身后说:“就是他,叫温荣,人称温铁板!”王爷高兴的说:“能不能当场给大家唱一曲?”温荣忙说:“小人愿孝敬王爷。”

温荣运足平生力气,尽情的演唱了一出《拷红》,王爷意犹未尽,温随后又演唱了《西江月》、《黛玉葬花》等曲目。书词唱完,王爷及福晋、小王爷、格格们连连赞扬叫好。王爷说:“这种唱调,不只调子好听,诗词清丽,说话也很有特点,又兼用鼓板演唱,更是艺高一筹,何不叫‘乐亭大鼓呢?”温荣听后赶紧跪倒在地说:“谢王爷赐名,今后就叫乐亭大鼓了。”从此,乐亭大鼓在民间广为流传,久演不衰。

不食周粟

在唐山广为流传着伯夷、叔齐兄弟互让君位,最终因不耻周武王的暴行而义不食周粟身亡的感人故事。

相传,殷商王朝的诸侯国——孤竹国,地处今河北省迁安市、滦县(含滦南县)一带。孤竹国君墨胎初有三子,长子伯夷、次子公望、三子叔齐,国君立诏传位叔齐。墨胎初驾崩后,众臣要按先君遗诏立叔齐为君。可叔齐却说:“伯夷在先,我怎能立国为君呢?”而伯夷则坚辞不受,称“尊父命应立叔齐为君。”二人三让不就,伯夷偷偷出走都城。后来叔齐也离开了孤竹。众臣无奈,只得拥立二子公望为君主。

伯夷、叔齐逃离孤竹国后,二人路上相遇,听说周文王姬昌养贤纳士、善养老幼,深得民心,堪为明主,于是决心投奔。待到西岐时,周文王已死,而继位的周武王姬发正在佣兵伐纣,二人便冒死马前拦住武王叩谏:你父王驾崩,不好好地让他入土为安,却要兴兵打仗,这能是孝子的行为吗?你作为臣子,现在要去弑杀天下共主,这能说是仁者的行为吗?武王听罢,下令手下杀掉二人。周武王身边的姜子牙认为伯夷、叔齐是互让君位的贤义之人,劝阻了武王。

几年后,周武王大军灭了殷商王朝,建立了周朝,四方诸侯为顺周朝。伯夷、叔齐获悉此情,为周武王的不仁不义所愤,为表气节从此不吃周朝土地上长出的粮食,随即进入首阳山中采食野菜为生。

一天,一个村妇在山中遇到伯夷和叔齐,对他们说:“你们二人有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可是你们吃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长出的呀!”于是二人决定绝食等死,临死前还吟唱了《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后,伯夷、叔齐死于首阳山。

猜你喜欢
大鼓王爷唐山
大鼓里有什么
王爷,请矜持
神奇的大自然
张大鼓剿匪
王大根
和王爷換礼物
智娶公主
王爷的金融危机
王爷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