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民族文化优势

2016-05-14 09:55杨光任平王河江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杨光 任平 王河江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全面实施,区域合作发展不断加强,中俄双边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未来经济发展得到广泛的关注。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黑龙江省具备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民族文化优势条件,应该得以足够的重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利用黑龙江省的民族文化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黑龙江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黑龙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黑龙江省 民族文化优势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黑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东部丝绸之路。近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实施下,社会各界从资金投入、技术革新、人员匹配、产品销售等各方面对黑龙江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建议,尤其注重加强中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黑龙江省不但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还生活着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蒙古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较多少数民族,此外还独有少数民族——赫哲族。这些民族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日本北海道等地区的民族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族源,悠久的民族历史,独特的同源民族文化,相近的民族风俗对黑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创新发展的契机。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文化使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更具有外向性特点。应该充分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发挥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优势,重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日本、蒙古乃至东北亚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与俄罗斯、日本、蒙古国民族的渊源

黑龙江省“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优势。以东部地区的赫哲族为例,其具备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潜力。历史上中国赫哲族与俄罗斯那乃民族、日本的阿依努民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尤其是与俄罗斯那乃民族,学界统一认为是同源民族;而赫哲族与阿依努民族文化艺术风俗极为相似,在中国古代就有频繁而密切的交往。著名的“山丹贸易”就是黑龙江赫哲族开辟通往库页岛、北海道的贸易通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最早的“一带一路”的历史。

通考赫哲族的历史,可看出其共分三部:满古、奇楞和黑斤。其中后两部即奇楞和黑斤都曾经以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为居住中心,“居住在哈巴罗夫斯克上方松花江和阿穆尔河沿岸的称奇楞人。至于称作黑斤人的戈尔德人(注:赫哲族人的又一称呼,多见于日文文献中),则住在由哈巴罗夫斯克下方的阿穆尔两岸到吉里亚克人居住地的边界为止的这片地区内”[1],可见赫哲族历史上就曾经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并与当地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该民族发展“一带一路”奠定了良好的历史渊源。

随着中俄之间经济往来的频繁,中俄之间文化领域的交往也愈来愈紧密,尤其是同源民族——赫哲族与那乃的文化交流将会更加密切,民族旅游的火爆带动了当地发展特色旅游的动力,从事旅游业的赫哲族人口逐渐增多,2010年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从事民族旅游业的人口已经占全自治乡人口的40%,户年均4万余元[2]。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不但鱼皮服饰享誉中外,其创作的“伊玛堪”、“说胡力”、“嫁令阔”等璀璨的民族艺术已申请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不少国内外爱好者。此外,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锡伯族都与蒙古国的布里亚特族、杜尔伯特等民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相似的民族风俗、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的潜力巨大,民族手工业产品成为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施的重点。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地缘因素

黑龙江省民族文化属于黑土文化的范畴之中,由于“黑土地域文化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传统儒学的影响相对薄弱,封建人伦礼教浸润不深,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由,具有边缘性。这些都是极具地域独特性的文化现象。”[3]虽然地处东北边疆,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黑龙江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赫哲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地缘因素,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与日本岛、朝鲜半岛海运、空运十分便利。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民族旅游開发有了新的起点,开发国际旅游热线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为黑龙江的特色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路线。

由于赫哲族所聚居的抚远、同江口岸城市距离俄罗斯十分近便,在对俄经贸、文化交流上具有得天独特的地缘优势。同时,哈巴罗夫斯克为远东少数民族——那乃族的聚居地之一,而那乃族与赫哲族又是同族同源的民族。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由原先的清政府统治下的完整的民族变成了跨中、俄两国国界的民族。语言相通、风俗相近,那乃民族与赫哲族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每年的赫哲族民族节日“乌日贡”大会,那乃民族都会派代表积极参加这一民族盛会,尤其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赫哲族鱼皮服饰和鱼皮剪纸,非常有市场潜力[4]。

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哈巴罗夫斯克从古至今分布较多的那乃民族,而中国的抚远、饶河、同江也有很多的赫哲民族村镇,如抚远县的下八岔赫哲族民族乡、抚远县新光赫哲族村等。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黑瞎子岛正处于这两个同源民族之间的枢纽中心位置,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黑瞎子岛成为沟通双方的桥梁。

此外,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与俄罗斯、蒙古族等历来都有着密切的商贸、文化往来。悠久的民族间历史、密切的民族关系,这无疑成为黑龙江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民族文化优势,可成为发展特色旅游的热点,从而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的新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环境的原生态

由于地处三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平原之东,赫哲族所处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该地区的地势多为沼泽湿地、水域湿地、灌木丛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其中还出现了苔草沼泽湿地以及小叶樟沼泽湿地等极为罕见的湿地类型。以赫哲族聚居地饶河四排乡为例,该民族乡紧邻俄罗斯,仅以一江之隔,有山有水、人口较少,是全国第三宜居之地,可见其生态环境的优美。

东部民族聚居区的原始生态系统中还拥有世界上越来越稀少的湿地——三江黑土湿地,且该地区的湿地保持得较为完好,处于自然未开发的状态。因此湿地生态景观也将成为赫哲族特色旅游之一。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该地区自然环境保持良好,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5],每年都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欣赏踏足,这将会成为黑龙江省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新领域,其发展空间巨大。

四、黑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但切不可一味追求规模建设,缺乏远见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原生态,破坏原始风貌,这样的开发建设是毁人毁己,且贻害后代。黑龙江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原生态自然景观,处于一片处女地,这也是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光的原因之一。应打造“低碳开发”,合理有效的小规模建设,尤其是该地区的赫哲(那乃)民族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是典型的渔猎文化,则需要原生态自然景观相匹配。

应该看到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是黑龙江少数民族绿色发展的首选出路,即发展与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传统旅游业相对应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在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大打绿色民族旅游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保持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经营民族特色旅游业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实惠,这无形中刺激民众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热情。近年来民族旅游热更是持续不减,每年暑期中外游客都纷至沓来,黑龙江少数民族乡的家庭旅馆爆满、应接不暇。在发展特色民族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保持传统的民族传统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界交流的频繁,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很多民族口头艺术已经成为“绝唱”。要避免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被纯商业化模式所熏陶而失去纯真,所生产、经营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产品一味迎合消费者而被“开发”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失去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性,则失去了特色旅游的核心内容,无论从社会口碑还是经济效益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三)关注国际政治走向的大环境

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民间的往来都离不开大的政治环境,关注国际合作与走向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俄政治走向良好,两国之间的互动合作频繁,这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在近期明确指出,当前黑龙江正在大力实施“五大规划”,俄罗斯已经启动远东开发计划,两国东部毗邻地区同步升级为国家战略,蕴藏着无限商机和巨大潜力。重点建设包括加快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加快推进黑瞎子岛设立陆路口岸和跨境经济合作区,不断完善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充分发挥黑龙江民族文化的优势潜能,以“一带一路”点亮中俄务实合作,客观上给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开发营造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注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安定团结

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发挥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助力作用,一方面为了打开合作渠道,要“逐步融合,促进现有区域合作规则相融合。针对“一带一路”现有的区域性经贸合作组织,努力促使其发展、演化,推动合作共赢理念在各项机制中的体现,减少各种壁垒,扩大市场准入” [6],这就要求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号召,给予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配套发展的绿色通道,协调发展特色旅游业之路所面临的矛盾。但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意愿。充分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志,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稳定是根本,在构筑“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道路上,时刻也不能忽视。尤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更要重视民族地区的国防建设,目前我国的“军事外交面临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认真研究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形势,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营造有利的区域安全环境” [7]。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黑龙江省具有不可多得的自身优势条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来发挥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优势,为黑龙江乃至中国东北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助力。在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的过程中要关注国际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思想建设,积极、有序、合理开发东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加快我国东部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为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1984.9——10

[2]杨光.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刍议[J].商业经济,2015(10)

[3]董鸿扬.黑土魂与现代城市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36

[4]新华社.鱼皮文化助力经济发展[N].黑龙江科技报,2010—10—9

[5]360百科.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5574542-5788960.html

[6]周密.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5(42).

[7]李大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军事外交[J]. 中国经济導刊,2015(21)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前苏联国家老工业区复兴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区域发展创新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BGJ015)、中国博士后第56批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明清至伪满时期移民与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4M56136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15MZE01)、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明清以来移民与嫩江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研究”(项目编号:JD2015012)阶段性成果〕

(杨光,1978年生,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史、民族经济史。任平,1977年生,吉林省舒兰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王河江,1969年生,黑龙江省集贤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