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

2016-05-14 10:05徐强
中国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历史情境

徐强

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历史思维训练,寻找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思维动力,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感悟历史,经历真实的思维过程,完成有效的思维活动,交流思维成果,进而提升思维品质。

2013年9月广州市南武中学正式启动了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师们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笔者在参与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思考和感悟,愿与各位同人分享。

一、做好课前准备,预习课堂内容,激活历史思维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条件。有多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充分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让课代表领读某一单元的导言、或某一课的基本线索、或核心内容。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做好物质的、思想上的上课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的状态,为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创造条件。

预习很重要,它实际上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环节。经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可以将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教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对照,从而拓展思路,加深理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疑问,带着求知欲望参与课堂,可以增强听课和参与讨论的针对性。当然,课前预习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探究活动,碰撞历史思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其实与新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并不冲突。高考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有机地融为一体,其核心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作为国家选拔性考试,高考承担着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任务,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必然对学生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高中教师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教与学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的环节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而课堂是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鼓励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学会思考。

最后,一定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件教学、学案教学、“杜兰口”模式、“思洋”模式等都是合作学习的一些有益探索,但它们只是教学的不同形式而已,形式无关紧要,关键是我们要积极地倡导问题化、参与式、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历史问题,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说明和论证历史问题,能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言之有理、言而有据。

值得注意的是,转变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弱。相反,双边活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以民主、开放的心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运用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情趣。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一切新知皆从疑惑、问题开始,生活如此,历史学习同样如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时机,制造教学中的悬念。悬念产生后,要让学生展开自主的、多维的探讨。

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和肯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与学活动开始后的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活跃,10到3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学生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状态,课堂的最后10分钟是考验教师功力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探究成果的点评要逻辑清晰、简明扼要、准确精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要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称赞。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新颖的学习形式、再精妙的情境设置也会大打折扣,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强化课后练习,训练答题技巧,提升历史思维

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定时、定量训练。练习的量要适中,不在多,贵在精。试题要精选。选题,一般应该首选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其次是各省市的调研考试、一模和二模试题,它们一般都是原创题,质量较高。要重视讲评、利用好讲评,因为讲评课是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读材料,回答每段材料涉及的基本事实、核心内容、关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然后,展现试题的问号,让学生审清问号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式;最后,根据问号的要求,或依据材料、或依据所学知识、或既依据材料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速度会比较慢,但一定要坚持,因为最终走上高考考场的是学生本人,学生的这种能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不能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不可能取得高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学生做题的速度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2015年6月份,广东省高考启用全国卷,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笔者看来,就历史命题而言,提高对全国卷的关注度是正常的,但是无需过于紧张。因为包括全国卷在内,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十几份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有着共同的规律:都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以能力考查、尤其以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显然,不管采用哪一套命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的历史教学,教师们都要注意:做好课前准备,预习课堂内容,点燃历史思维;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探究活动,碰撞历史思维;强化课后练习,训练答题技巧,提升历史思维。

总之,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善于寻找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思维动机,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拓潜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TJK244)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武中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 cn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历史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