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摘要]群众文化与旅游工作,看似是两项术业有专攻的不同工作,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群众文化工作能给旅游业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与附加值,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可以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旅游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44-02
近年来,不少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但是,如何让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群众文化工作形成良好的融合发展。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一论断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的魂魄恰恰在于文化,这也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
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那么,接地气的群众文化就是使其生生不息流淌的原动力。当下,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的不少地方,旅游业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与运用,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深层理解。因此,只有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旅游产品,才会更加具生命力。
群众文化工作如何与旅游业实现融合发展,笔者以苏州吴中区为例,谈一些实践与相关思考。
一、群众文化工作与旅游业的实践
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既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方向,在具体工作中,还是有不少规律可循的。
(一)要突出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吴中区的角直古镇,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等称号。尽管如此,在不少外地游客心里,也许将其和周庄、同里以及浙江乌镇等江南水乡古镇相提并论,以为江南水乡古镇,无非就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而事实上,同为水乡古镇的角直,却有着江南的少数民族之称。因为这座古镇的衣服、乡歌等都具有明鲜的地域特色。
角直水乡妇女服饰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水乡妇女服饰逐渐失去了传承载体与生活背景,在新时期如何传承下去,既能够保留独特的“拼接”、“绣花”、“滚边”等技艺,同时让时尚体现其中,一直是摆在角直镇面前的一个难题。而角直镇审时度势,秉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传承”的原则,2015年11月29日承办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本次论坛以江南水乡妇女服饰的传承保护与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以及时尚潮流背景下的传承保护工作如何开展为主题,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的相关专家以及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大家集思广益,就角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发展谈了各自的看法。显然,这种倾心倾力于文化的举动,最终会带来旅游项目的大发展。
(二)要以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求是旅游的重要动因,旅游过程实际上也是地方群众文化的体验与享受。因此,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创意文化旅游并非创意和文化旅游的简单合并,而是要用创意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模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尽可能地延伸旅游产业链。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下,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的火花与当地的文化资源完美结合,通过创新使那些原本静态的旅游要素活化,进一步增强原有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和吸引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充分展示当地文化旅游的魅力。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新,这种创新,必须沿着文化这根主线来发展,其内容形式是不变的。
二、群众文化工作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在当下,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权限,所以跨部门实现融合发展,往往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合作顺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政府主导的作用在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管理。以吴中为例,就要以2016年通过的《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大营销观念,整合宣传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推动旅游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甚至可以适时由政府部门主导在宣教系统成立一个相关的协调领导小组,促进部门力量形成更大合力。
(二)在保证宣传先进文化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面向市场上
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急功近利、缺乏文化底蕴的炒作行为,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伤害,最后反而会降低旅游资源的品质。但这不是说旅游业的发展就不遵循市场规律了。事实上,要对市场规律充满敬畏之心,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趋势及时预测研究,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拓宽文化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以吴中区的舟山村为例,这里背靠穹窿山,南邻太湖之滨,相传是古代吴国训练水师之地。但现在只要一提起舟山村,人们总会将其与核雕业联系起来。如今,据不完全统计,不仅舟山村绝大多数人从事核雕产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手工业者来这里投资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小小的舟山村,就有核雕从业者3200人,占全国核雕80%的份额,有“中国核雕第一村”之称。2015年,舟山村全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不仅如此,还有人评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有这些数据表明,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两者共同繁荣的必然途径。
(三)充分利用旅游度假区的平台,尽可能地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在大力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同时,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发展的竞争优势。现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以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完备的服务设施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为内容的度假设施聚集区,因此,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更是一张极具价值的城市名片,对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巨大带动作用。特别在文创项目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最容易开出艳丽之花。
以苏州吴中为例,尽管旺山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称,但是,旺山的旅游业并没有仅仅依靠山清水秀,而是延长产业链条,加大了文化因子的建设。旺山脚下的知昧恋歌文化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并且引起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的关注。该项目由王森教育集团打造,在主题乐园、会展、商圉及观光工厂等领域均取得一定地位,其品牌是用巧克力、糖粉、蛋清等食材和独特的工艺手法制作工艺展品,诸如青铜器、青花瓷、玉器等,策划建设了上海巧克力开心乐园等大型美食艺术展以及其他众多跨界的品牌策展活动。2016年1月15日,项兆伦一行特意在吴中旺山考察了该文创项目。
(四)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必须依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既需要大量的传统文化人才,也需要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和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将传承、研究、产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要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建立和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薪酬考核机制和管理机制,以文化和旅游项目为依托,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为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结语
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既要尊重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同时也要依托文化的发展来提升地方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既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通过文化的繁荣反哺于旅游业,最终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应该说,这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转型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