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孝敬,就是好好说话

2016-05-14 00:25赵晓璃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巴纳嘴巴我会

赵晓璃

婆婆今年来我家过年,每天总也闲不住,手里总是不停地忙这儿忙那儿,她每天会找我说好多好多话,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

有一段时间我好与父母争辩,他们让我朝东我偏朝西,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像自己多牛的样子,竟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心生嫌弃。

有一次我和父亲起了口舌之争,父亲暴跳如雷浑身发抖,我也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气脱口而出了一句:“够了,你这么多年一直在以爱的名义挟制我控制我!我受够了!”

父亲听完怔住了,连续几天都没有说话。母亲在一旁直叹着气说,女儿啊,你可算吵赢了,你真的出息了啊!

那一种感觉比用刀子剜心还难受。

是的,或许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经历过这么一遭。我们是那么不可一世,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不知道自己是有多大的能耐,心里住着一头青面獠牙的小兽,觉得父母观念落伍见识狭隘,整天像个刺头儿一样地活着,只要父母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伶牙俐齿地回敬过去。

和父母争辩赢了仿佛瞬间可以得到一种膨胀的满足感,仿佛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形象、认知、价值观以及所谓的信仰。在这个证明的过程中,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就被我们残忍地忽略了,我们眼里满满都是对他们的不满,他们见识那么狭隘,他们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们不懂得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关注我们的成长,他们是那么简单粗暴地将一己之愿强加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然而在抱怨的同时,我们仿佛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父母总是在竭尽所能地爱着我们。

既然爱,为何我们不能好好说话?我们往往对和我们利益相关的领导同事们表现得彬彬有礼,却对真正牵挂我们的父母苛刻有加。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你吃了吗?”其实他们想说的是:“孩子,我想你了啊。”

如果你的父母告诉你:“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你忙你的莫要挂念。”其实他们真正想说的却是:“我不能陪你一世,但我依然想知道你的消息。”

我和婆婆这些年来少有争执,因为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希望我们能过得好。

有人说婆婆不比自己的妈,这是事实,然而正是因为爱,才使得我们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并渐渐学会了包容。我对待婆婆只知道一点,那就是从她说出的话中找到她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老人家觉得我能体谅她的心情,自然愿意和我这个儿媳妇亲近。

我觉得和老人说话的第一点,就是永远不要顶撞对方。也许老人提出来的意见让你无法接受,但不论你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要顶撞,否则会伤了老人的心。

如果遇见那种嘴巴厉害的老人,第二招,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什么叫巴纳姆效应?就是人们普遍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比如“你嘴巴这么狠,心里一定很苦吧”“其实你就是表面逞强,内心却无比脆弱善良”等等。

第三点,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些你不想过的生活不代表没有价值,记得说话时要多肯定与夸赞对方。

最后一点,我们已经是大人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定要经过脑子,不要没事给老人添堵。

我回去的时候,父亲总会问我工作上的事情,但我也不会事无巨细都对他说,我一般都会向他传递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比如公司要上市啦,比如我明年的课时费有望增长,但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会选择自行消化,如果实在消化不了我会找领导或者同事帮助,我知道这些问题说出来无疑会增加父母的焦虑,并且于事无补。

都说家有老人是个宝,能有老人在我们耳边唠唠叨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牟大裕摘自《知音·海外版》2016年5月下)

猜你喜欢
巴纳嘴巴我会
嘴巴嘟嘟
嘴巴不见了
我会分辨
我会玩
我是“漏嘴巴”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