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花

2016-05-14 16:26肖复兴
上海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桂树杨家大院

肖复兴

杨家老四是我们大院的农艺家。不知道受谁的影响,他特别爱鼓弄花花草草。他爸爸是开火车的司机,一辈子就爱拉胡琴。他家一共六个孩子,个个受他爸爸的影响,都喜欢鼓捣个乐器。唯独老四,不喜欢乐器,偏偏喜欢种花养草,属于他家的另类。那时候,学校里多讲米丘林,苏联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杨家老四崇拜米丘林,买了张米丘林的大头像,贴在学校他宿舍的床头。

杨家老四上高中以后,一直住校。但是,不管多忙,每周末必定得回家一趟,因为放心不下他家门前空地上的花花草草。其实,他也没个章法,什么都种:有凤仙花,我们叫指甲草;有夜来香,我们叫晚饭花;也有鸡冠花、西番莲和美人蕉。都是些非常常见的草本植物。他好像是来者不拒,逮着什么种子就撒什么种子,然后等着它们随意地开花,把他家门前不大的空地挤得五颜六色、满满腾腾的。种不下了,他就把它们种在花盆里,摆满他家一窗台。

我们大院的街坊,老早就在背后说他。有话里带刺的:小小子儿爱花,女里女气的;但也有夸他的:小小子儿爱花,将来长大娶了媳妇,一准儿疼人。

他爸嫌他的花种得太多了,挤上了窗台不说,还挤得他晚上下班回家找哥几个拉琴吼几嗓子京戏的地方都下不去脚。他爸便对他说:糖吃多了不甜,花养多了不香。你把你这些宝贝给我拾掇拾掇,拣点儿好看的种种,剩下的都给我拔了。

高一下学期开学没多久,刚过了清明,他还真的把这些宝贝都拔得干干净净,扛回家来一棵长得不矮的小树。这棵树虽然小,但他一个人根本扛不动。是钟家的大女儿,也就是老钟和小钟的姐姐,帮他一起扛回来的。

开始,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棵小树上了。我们大院里的树不少,但没有这种树,大家都好奇地问他这叫什么树。他一脸汗珠淋漓地告诉大家是桂树。大家便也都没在意,帮他一起扛树回来的钟家大闺女更是一脸汗珠淋漓。钟家大闺女和杨家老四在一所中学里,又在同一个班,既是街坊,又是同学,帮个忙,是稍带手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是,钟家两口子老眼毒辣,见微知著,看出了端倪。风起于青萍之末,自己的大女儿肯定和杨家的老四好上了。否则,这样一棵树,那么远的道,她不会和人家一起去抬的。带手的,也得看带手的什么活儿。平常,让她去水房抬桶水,她都说功课忙不过来呢。不过,钟家两口子暗中观察,不动声色,心里有数就是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宝贝闺女是个顺毛驴,戗毛是理不顺的。

钟家大闺女叫钟锦钰,她爸他妈锦钰锦钰叫着她,我们大院的孩子听成了金鱼,就都叫她金鱼。上了高中之后,她戴上一副近视眼镜,我们都管她叫龙睛鱼。在钟家三个孩子里,她不算是最聪明的,却是学习最用功的,一门心思想上大学。她和杨家老四是怎么好上的?我那时比她和杨家老四小六七岁,不属于他们那一帮孩子的圈,不大清楚。听他们那帮大孩子说,是她先喜欢上了杨家老四种的花,后喜欢上了人,算是典型的爱屋及乌吧。

后来,我知道了,杨家老四之所以把以前种的那些花都拔了,改章程种桂树,是听了龙睛鱼的主意。龙睛鱼说,花和树,树更好,又高又大,开满一树的花又多又香。你种的那些花都是草本的,命都不长,每年都得种一次。树就不用了,种活了它,命比花长多了,每年都可以开花。杨家老四觉得有理,但种什么树,心里没底,征求她的意见,问她种什么树好,她提议种桂树。

这样的传言,是可信的。因为钟家两口子都是南方人,刚搬进我们大院的时候,每年秋天常有老家人给他们寄点儿糖桂花来。他们对这玩意儿挺钟情,熬八宝粥、做醪糟、包豆包、煮汤圆,都爱放点儿这玩意儿。后来,他们和老家的关系渐渐地断了,就自己到稻香村南味店里买这玩意儿。正月十五,钟太太煮好她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有时候会端一碗送给我们尝尝。别说,还真的挺好吃的,添了一点儿这玩意儿,立马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浓郁的香味。龙睛鱼自然会从他们家钟爱的糖桂花想到了桂花树。

杨家老四种上这棵桂树后的第二年秋天,桂花就开满了树。花不大,米粒一般小,金黄色一片,缀满枝头。一粒一粒的小花不起眼,聚集成阵,花香就像攥紧的拳头一样,击打出来是那样有力。浓浓的花香长上了翅膀一样,飞满我们大院,比起春天开的丁香还要香,还要好闻。

当然,到龙潭湖苗圃里买这棵桂树的时候,人家没有蒙他们两个中学生,说来年肯定能开花,还就真的开花了。更重要的,是杨家老四喜欢农艺,钻研这门学问。他先是把原来种花的土全部换了。那土还是我们好几个孩子帮他拉着平板车,到后河沿的护城河边挖来的呢。我问过他为什么非得换土,他说,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花草树木对生长的土壤需求不一样,就像是不同的人对生活的需求不一样,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酸的。树和人是一样的。听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词吧?

我听了似懂非懂。只见他换了土之后,还往土里掺和了好多他妈做鱼前刮下来的鱼鳞和吃剩下的鱼刺,又买了点儿什么溶液洒在土里。我看了瓶子上写着“硫酸亚铁”,就更不懂了。但是,也更佩服他了,他懂的可真多!

冬天来临之前,我见他用他爸帮他找到的黄色草绳,从树的根部一直包到树干的中间。我帮他忙乎的时候,他对我说,桂树是南方的树,娇气,怕冷,你帮我看着点儿,别让那帮孩子把草绳给掰走玩去。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我看见龙睛鱼的爸爸钟老师,还专门帮杨家老四给这棵桂树剪枝。是个星期天的早晨,大家都休息,我们一帮孩子也跑到杨家房前那棵桂树下看热闹。龙睛鱼跟在她爸爸的后面,也跑来了。杨家老四搬着一个人字形的梯子立在树下,他自己爬到梯子上,钟老师在下面指挥他剪,不住大声地说:别怕多剪,枝子太密,遮挡阳光,桂树喜欢阳光。早晨的阳光,透过桂树的枝叶,斑斑点点地洒落在杨家老四和钟老师的身上,还有龙睛鱼仰着头伸长了脖子的脸上,她那副近视眼镜的镜片上反射着的全是一片闪闪烁烁的太阳光。

这棵桂树,给我们全院庸常的日子带来新奇的欢乐。盼望着它早点儿开花,便不仅仅是杨家老四和钟家龙睛鱼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的心思集中在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棵桂树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就在桂树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杨家老四和钟家大闺女的感情,也一天天在长呢。桂花开满树的时候,他们的感情也在悄悄地开着花喷着香呢。

这一切,是瞒不过钟杨两家老人的眼睛的。他们都是过来人,知道这种年龄的男女常在一起的结果,就像树到了季节要开花,哪有不让树开花的道理?钟家两口子都是在中学当老师的,看杨家老四爱学习爱钻研,当然喜欢这样的好孩子。杨家看钟家是诗书之家,文化比自家高,钟家大闺女性格文文静静的,长得又白白净净的,自然更是喜欢。因此,虽然两人也属于老师都反对的早恋,他们两家却悄悄默许,睁一眼闭一眼。

这一年秋天,我们大院弥漫着桂花浓郁的花香。桂花飘落的时候,制作糖桂花,是我们大院开天辟地的大事。我们都尝过钟家的糖桂花,但是,还从来没见过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大家都很好奇,我们一帮孩子更是跑过来看。这一次做糖桂花的主角是钟家太太,杨家大婶在一旁当帮手。桂花早就在杨家窗台上晾干了,杨家大婶早就备好了红枣、蜂蜜和白糖。钟家太太从家里拿来了从稻香村买来的米酒和桂圆,然后教杨家大婶怎么样一层层地将这些东西放进盛满水的铁锅里,将它们煮开,熬成黏稠状。最后,钟太太放了一点点的盐。糖桂花就算做成了,并不复杂,跟我们熬粥差不多。但闻起来真的很香,尝一口,甜里面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是糖的甜无法比拟的。

钟杨两家合作的这一锅糖桂花,给我们大院每家送去一小碗,让我们在熬腊八粥和包元宵的时候用。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大院,除了那三棵前清留下来的老枣树,每年秋天打完枣,各家分一大洗脸盆红中泛绿的马牙子枣,就是这棵杨家老四种的桂树了,用它开放的桂花做的糖桂花,也分给每家分享,成为我们甜蜜的回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到了秋天,我就盼望着糖桂花和马牙枣,一般都是先分了糖桂花,过不了几天,就该分马牙枣了,吃月饼的中秋节,也就紧跟着到了。那是我们能够连续大饱口福的季节。

桂花第二次开放的时候,杨家老四和钟家的龙睛鱼都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杨家老四考上了北京农学院,钟家龙睛鱼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仿佛人只要一上了大学,就跟鲤鱼跳过龙门一样,立刻长大了,恋爱更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想怎么爱就怎么爱。杨家老四和钟家龙睛鱼,可以双飞蝶一般,明目张胆地手牵着手,大摇大摆地出入我们的大院。钟杨两家不仅是默许,而且是承认了他们两人的关系。我看见他们两人在没人的地方,还偷偷亲过嘴呢。但是,我和大家一样,觉得亲就亲吧,他们也到了应该亲嘴的时候了。我们全院里的街坊,包括我们这些孩子,都认为他们是天设地造的一对。

每个星期天从学校回到我们大院,杨家老四和钟家龙睛鱼,都会一起伺弄给他们带来感情和好运的桂树;每年暑假他们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个日子,他们两个还会在树上系上一根红丝绳,作为还愿和感谢的表示。每年秋天桂花开放的时候,钟杨两家都会聚在一起,做糖桂花,然后给全院每家送一小碗糖桂花尝尝。这成为了我们大院的保留节目。

不知道从哪年的秋天开始,这个保留节目消失了。起初,大家并没有在意,因为开始的几年秋天,只是钟家不再来杨家煮糖桂花了,杨家大婶自己一个人还煮,而且照样把煮好的糖桂花送一小碗给每家。忽然,有一年的秋天,大家等来了马牙枣,却没有等来糖桂花,心里闪了一下,有些空落落的,才觉得好像缺了点儿什么。大家才注意到了,事情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杨家老四钟家龙睛鱼他们自己,还是钟杨两家,乃至我们大院的所有人,最开始看到桂花开放、尝到糖桂花好吃的时候,都过于乐观了。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糖桂花和我们告别的具体日子,应该是在钟家大姐龙睛鱼大学毕业、和同班同学那个印尼华侨结婚之后。当时,我们只顾着到钟家找老钟玩她从国外带回来的那台录音机了,没顾上倒霉的杨家老四。

但是,听杨家小六子说,应该是更早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大学毕业,龙睛鱼分配在北京一家航天科研所工作,他哥哥老四分配到了黑龙江去研究马铃薯退化。这是导致两人最终分手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据杨家小六子说,当年,龙睛鱼希望老四能够留在北京,但老四自己要求去的黑龙江,他毕业实习就在黑龙江,对马铃薯退化的研究产生了兴趣。那时候,马铃薯退化,在我国是个大事、重要的研究项目,从北京调去了好几位老科学家,他正好想跟老科学家学点儿真经。

两人尿不到一壶去,即使没有那个华侨的出现,两人早晚也得分手。这是有一天小六子夜里醒来撒尿时候听他爸和他妈说的话。

不管怎么说,本来挺好的一对,就因为这个退化的土豆,给棒打了鸳鸯,我们大院的街坊都替他们惋惜。

但是,也有明察秋毫的街坊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土豆只是压弯骆驼身上最后的那根稻草。更根本的原因,是人家华侨有钱,又留在北京,谁家的闺女放着眼前的河水不洗船,非得跑到那么远的黑龙江去跑船?

那时候,我还小,对大人们的这些议论,觉得似是而非,好像都有道理。不管什么道理吧,也只是瞎猜。鞋穿着合适不合适,只有脚丫子自己知道,别人哪里会知道,兴许脚后跟都磨出血泡来了,还觉得挺舒服的呢。

自从杨家老四去了黑龙江,他家门前的那棵桂树没人照料,每况愈下。开始还行,几年之后,开春时候没有人施肥剪枝,入冬前又没有人用草绳包好保温,树渐渐凋零。秋天来的时候,开的花稀疏零落,全院飘香的盛景,再不存在了。

我临去北大荒那年的夏天,望着这棵失去元气的桂树,想起老四和龙睛鱼,想起小时候老四对我说过的树和人是一样的话,心里挺感慨的。算了算,老四大学毕业到黑龙江,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日子过得飞快,我都二十了,老四都往三十岁上跑了。听小六子说,他哥哥一直都没有结婚,可人家龙睛鱼都有两个孩子了。

我在北大荒待了六年之后,重回北京,再到我们大院里的时候,钟家早就搬走了,杨家还住在老房子里。只是门前的那棵桂树早就没有了,那块空地盖起了房子,杨家最后的两个孩子小五子和小六子从外地插队回来,先后结婚成家,房子不够住呀。

小六子是从陕西延安插队回来的,我见到他,聊起天,自然要说起他哥老四。他告诉我:我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我挺奇怪的,怎么,还是一个人,还在黑龙江呢?我都从黑龙江回来了,你们哥几个就不劝劝他?小六子一摆手,说:他得听呀!好像天底下就他妈的一个龙睛鱼了!

好多年没有回大院看看了。去年春天,听说我们大院就要拆迁了,路过前门,顺便回大院看看。迈进残破不堪的大院,心里想,有三十多年没来了,不知道还能碰见哪位老街坊。空荡荡的大院里,有的房子拆了,有的房子空了,有的房子上着锁。所剩无几的几户老邻居,在等待和开发商进行最后的谈判,希望要到的补偿能够多一些。没有想到,在这几户中竟然一眼看见了小六子。他告诉我,他哥哥老四从黑龙江调到北京来了。我为他哥老四高兴,想想,他都得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以为他是退休回来的呢,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调回北京农业大学教书了。他研究的马铃薯退化的问题,有了科学新成果,获得国家的奖励,是调他回来教书的主要原因。不管怎么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问他哥现在生活怎么样,还是一个人吗?小六子狡猾一笑,让我猜。我说,看你这坏笑,肯定他是花好月圆了!

是,我哥也太不容易,那么老了,才成了一个家。

我问:和谁,不会还是那个龙睛鱼吧?

小六子一笑:还真差一点儿让你给说着了。我让他赶紧说说。他说,你要是感兴趣,哪天你自己找我哥,问问他自己吧!我说不清他们那点儿骡子事。

我让小六子带路,找了一趟杨家老四。他住的地方离我家不远,一个新开发没几年的小区。显然,他也是新搬来没几年。小区规划得很好,尤其是绿化,很有特色,每一片楼前都种着不同的花草树木,而且花开四季,此起彼伏在一年不同的时辰里,错落有致在每一片楼群前。正是春天,满园花红柳绿,正路过的楼前,一片樱花如雪,开得正艳,明丽照人。

我们的见面,如果不是小六子领着我进老四的家门,向我们彼此介绍,还都不敢相认了。日子不抗混呀,我们都老了。他身边站着一位女士,年龄也不小了,但比他要显得小好多,看样子年纪比我还要小几岁。不用说,她是龙睛鱼的取代者。

都说往事如梦如烟。但是,再怎么如梦如烟,小时候的事,年轻时候的事,还是很难忘记的。坐稳之后,没等我开口,老四先对我说道:我听我家六子对我说了,你关心的不是我,而是钟家的钟锦钰,我就先告诉你,省得你惦记。我从黑龙江调回北京,她还真的找过我一次。那时候,她已经离婚好多年了,两个孩子都被她丈夫带到国外。不知道她从哪儿得到我调回北京的消息。当然,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听说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希望能破镜重圆。那时候,我刚到北京,还没房子住,暂时住在学校的招待所呢。下班之后,我就带着她来到了招待所,看见了她。说着,他指指坐在身边的老伴。他和他的老伴都笑了。

在来的路上,小六子告诉我了,这位就是他哥当年在黑龙江研究土豆时候的助手。两个人一起从黑龙江调到北京来的。两人在离开黑龙江的时候结的婚。差了一步,人生有些事情,失之毫厘,往往会相差千里,和农艺稼穑一样,错过了季节,不是不可以补种,但补种也需要恰到好处的时间差。

也不能怪人家后来落实政策之后把孩子都带走了。离婚的事,你应该知道,是龙睛鱼自己先提出来的。小六子这样对我说。

当初,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龙睛鱼的丈夫因为是个华侨,而且每年都要出国回他父母家看看,被单位揪斗,罪名是里通外国。当时,是龙睛鱼自己上台揭发丈夫,为了和人家划清界限,和人家离的婚。毕竟是文化大革命时的事,那时,还年轻,谁也没长后眼,知道以后会发生的事。在我的印象中,龙睛鱼总还是和杨家老四恋爱时的样子,甚至是她和杨家老四一起抬着那株桂花树时一脸汗珠淋漓的样子。

我想既然龙睛鱼曾经找过杨家老四,两人应该有联系,便问老四知道她现在住在哪里吗。

老四摆摆手说:你不知道吗?她已经去世四五年多了。

我心里一惊,问:什么病呀?

老四一脸阴郁地说:能有什么病呢?癌呗!

其实,我想问龙睛鱼的住处,并不是想找她,而是想从她那里打听老钟的消息。老钟毕竟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我一直想找到他,便问老四知道不知道老钟家的住处。可惜,老四和我一样,也是一无所知。

和杨家老四告辞,他和他老伴送我。望着他们两人,虽不是青梅竹马,但也属于红袖添香。老两口身体硬朗,晚年幸福,不由得让我想起龙睛鱼,心里暗想,如果当初她要是和杨家老四在一起,或许不至于得这个病,起码还可以活到现在,站在老四身旁的这个女人,就应该是她了。人这一辈子,真是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老四老两口要送我下楼,走出了房间,我拦住他们:二位年纪都大了,千万别送了!老四让老伴回房间,自己坚持要下楼送我。他对我说:我和你都有小五十年没有见面了,好不容易见,怎么也得送送。

送到楼下,我才注意到他家楼前种的是一片桂花树。刚才来的时候,光顾着上楼了,没有仔细看到这一片桂花树。我笑着对他说:我认得出来,你不是相中了这片桂花树,才搬到这里来住的吧?

他笑着说:巧合,完全是巧合。

我笑他:哪里有这样的巧合!

他说:真的是巧合,如果我真相中桂树,会选当年种在咱们大院的桂树,那是早桂,开花早,开花多,开花香,不会是这种,这种是迟桂花,开花不行,又开得晚。

猜你喜欢
桂树杨家大院
杨家铭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大院子弟”说“大院”
桂树生兮山致幽
花期与成功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我敢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美丽的杨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