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黄金窗口是否还在?

2016-05-14 09:07郭沛沛
网络传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华社客户端内容

郭沛沛

9月22日,备受关注的微信应用号“小程序”得到腾讯官方证实。在2016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确认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陆续对外发送“小程序”内测邀请,“移动之变”再升一级。互联网的下个入口何在,传言“将被取代”的App命运又将如何?

当日下午,另一个会场,第十三期“网络传播沙龙”在朝阳门内大街190号举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董事长陈凯星,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凤凰网副总裁、凤凰新闻客户端总经理岳建雄与现场百余位观众共话App的前世今生,探讨“App的黄金窗口是否还在”。

陈凯星:新华社是一家网络公司

在沙龙一开场,陈凯星就语出惊人,“新华社自1931年就是一家网络公司”,陈凯星解释道,“新华社自创办之日起就是要做一张人的网络,架起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截至目前,新华社客户端总下载量突破1.4亿,与全国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签约3109家,这即使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提上改革日程。新华社作为“国家队”成员积极探索实践,2014年上线新华社客户端,2015年6月推出新版客户端,蓝色的“网络地球”成为新华社的标识。“‘快、准、博、服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陈凯星介绍道,目前新华社弹窗快讯首发率在重大时政新闻里占比70%-80%以上,全球180多个分社,全社5千多名采编记者,每天提供客户端原创新闻3千条以上。

“现场新闻”是陈凯星谈论的重点。今年两会,新华社“现场新闻”可谓“出尽风头”,360度全景、图解新闻、视频、VR等齐齐上阵,“这不是对以往新闻形式的简单叠加和重复,而是在科学观察新闻样式的演进史及科技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型尝试。”陈凯星进一步将“现场”一分为五,用“轻便的现场”“全息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全球的现场”和“全众的现场”为其注脚。他认为,“现场新闻”要去神秘化,“这表面上是一个新闻样式的创新,背后却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巨大变化。”

对于App是否还是黄金窗口,陈凯星表示,“App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是和手机相伴相生的。只要大家仍是手机用户,App的黄金价值就不言而喻。App是否仍能保持活力,一要看用户迁移,二必须注重创新。”针对目前客户端量多质同的现象,陈凯星直言,客户端多并不是坏事,但也不建议所有的媒体都要建设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合作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形式。”

谈到将来,陈凯星笑道:“媒体的下一个出口在哪儿,谁也不知道。但只要社会赋予媒体的职能还在,无论何种形式承载,媒体人的坚持和坚守都将会在。我们虽诞生于传统媒体,但也坚信会在市场中找到光荣。”

这个时代在变,像陈凯星这样“将自己的青春和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理想的传统媒体人也在变,陈凯星说,“只有跟上时代,才会有出路,这也是新华社从1931年走来生生不息的原因。”

李嵘:澎湃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2008年,《东方早报》因全国首次报道“三鹿奶粉事件”一夜成名,4年后,“其子”澎湃一经问世,又引起业界轩然大波。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移动之争势在必行,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已成现象级的存在。

“在当时的时政新闻领域,还没有这样一款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网上线,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沙龙现场被追问澎湃成功的因素时,李嵘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起步早、发力猛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互联网给予了这个时代很多的可能性。”

但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接收行为和阅读习惯也在改变,“移动”和“在线”成为主要场景。“内容,依然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澎湃脱胎于传统媒体,基因和属性与《东方早报》一脉相承,怎样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发掘出不一样的内容,就是新闻领域的竞争。”不过当众人将澎湃视为新兴媒体时,李嵘却给了澎湃这样的定义——“我们其实是新媒体中的传统媒体”。

众所周知,目前资讯类App可分为主打原创报道的“内容派”、主打转载分发的“聚合派”以及主打个性推送的“算法派”三大类。客户端之间竞争也极为激烈,对此,李嵘总结道,“差异化竞争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核心。”他指出,澎湃现在每天原创报道量在200条左右,发文数量虽然少,但每一篇都是精心打磨,“刷屏式”文章是澎湃追求的水准和提高辨识度的标杆,“我们要做时政领域的第一品牌,当然,在保持时效性和深度的基础上,从受众的角度考虑新闻的可读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嵘补充道。

对于App是否还是媒体的黄金窗口,李嵘表示,App的黄金期是否已过仍待观察,他认为,即使App的黄金开发期已过,但还难言衰败,至少现在是稳定发展的阶段。“媒体是生产内容的,是发掘新闻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至于采用什么手段,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可能不一样的媒体有不一样的出口,平台类媒体、专业类媒体做不一样的事情,拥有不一样的受众,把选择权交给受众、市场,这是最好的结果。”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目前我国网民已有7.1亿,移动端用户6亿以上,面对不断迁移的用户习惯,接收的形式尚难预测,“但在内容形式上,短视频值得发展。”李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岳建雄:App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在就职凤凰新闻客户端之前,岳建雄曾一手打造出国内首个下载量过亿的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在被问及一个优秀的新闻客户端必备的基因时,身处商潮中的他毫不犹豫给出两个字——内容。沙龙现场,岳建雄坦言,虽然凤凰新闻客户端在内容生产和运营模式上与其他两家有所不同,但对内容的重视毋庸置疑。“新闻客户端只是用户获取新闻的一个通道而已,核心是里面的内容。所有的媒体,都是选择把最好的内容用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它的用户。”

有品、有趣的资讯分发平台是凤凰新闻客户端给自己的定位,但就App目前的发展形势,岳建雄也表示不容乐观,“2012年可以看做是App崛起的黄金时段,因为那是用户从功能机转换到智能机的时间点,手机需要大量的应用,因而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低。”如今,客户端早已过了跑马圈地的阶段,应用数量激增,用户选择意识增强,推广门槛随之提升。“凤凰虽然自己不生产内容,但一天有30万条新闻,刚性新闻需求加上技术辅助的用户画像,以此进行的个性化推送,是保证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

对于人们关注的腾讯“小程序”是否会取代App这样的问题,岳建雄直言“App短时间内不会消失。”虽然岳建雄预见会有一些新的风口出现,但就这一问题,岳建雄在现场花大篇幅以具体情境对比加以说明,“第一,‘小程序的渲染能力不够,遇到突发信息可能无法及时发声,但新闻客户端可以通过快讯的方式随时随地发声,且来源权威,可信度高;第二,微信目前本身的功能已经附加很多,‘小程序无法解决在与聊天界面切换时阅读新闻的连续性和流畅度问题,用户体验会有所下降;第三,微信方面无法将用户资料等信息共享给‘小程序的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很难记录用户行为,影响精准推送。”因此,岳建雄认为,对于一部分小型创业公司来说,“小程序”可能可以满足它的初始需求,但是对一个大的平台来说,“小程序”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媒体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声渠道是权威性的一个保障。

时间点也是岳建雄多次提及的词,任何一个领域,某一因素的红利期一过,都将不再成为竞争力。在岳建雄看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有瓶颈期出现,而当技术不再成为优势时,综合和特色就成为关键。

可能性,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性,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枚戒指,媒介以最人性化的方式承载着时代的气息。通往媒体的“巴比塔”可能永无止境,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坚守使命的同时,保持着想象力。

猜你喜欢
新华社客户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主要内容
客户端空间数据缓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