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5-14 10:25李新华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不同剂量黄体酮孕酮

李新华

【摘 要】 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 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结论: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给予孕酮类药物—黄体酮,且该药对乳腺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就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关键词】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孕酮 不同剂量 黄体酮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常见病种,对患者体内孕激素加以补充是常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根据实际病例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孕酮口服进行治疗,对不同剂量孕酮在这一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相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患者年龄21-4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经血孕酮、BBT测定确诊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在治疗中所用药物均是国产黄体酮胶囊(规格为50 mg×10粒×2)。A组患者在入睡前进行100 mg/d黄体酮口服,B组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100 mg/d黄体酮口服,给药剂量为200mg/d;C组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100 mg/d黄体酮口服,给药剂量为300mg/d。三组患者均连续进行7d治疗。在初次给药时进行初次访视,于治疗7d后给予再次访视,对三组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测定其体内性激素水平,利用B超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展开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与妇科常规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完成后三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利用月经卡评分估算出血量、撤退性出血率,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定,记录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利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X2检验,当P<0.05时二者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阴道出血情况对比

A组治疗后阴道出血评分(79.4±10.7)分,出血时间(5.1±3.2)d,出血率为93.33%(28/30);B组治疗后阴道出血评分(78.3±15.3)分,出血时间(5.5±2.1)d,出血率100.00%(30/30);C组治疗后阴道出血评分(80.7±12.9)分,出血时间(5.3±2.4)d,出血率100.00%(30/30)。对比可知,三组患者在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情况

治疗前A、B、C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7±0.1)cm、(0.8±0.2)cm、(0.7±0.1)cm,治疗后分别为(0.6±0.1)cm、(0.6±0.2)cm、(0.7±0.3)cm。对比可知,治疗前、治疗后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30)、6.67 %(2/30)、16.67%(5/30)。 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5)。

3 讨论

黄体酮是常用孕酮药物,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该治疗中,这一药物可在患者体内发挥雌激素调节作用,对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加以纠正。黄体酮给药剂量和用药后体内血孕激素含量与月经卡评分无线性相关,若子宫内膜达一定厚度且孕激素达一定程度时,患者出血量由其凝血功能状态、子宫内膜修复能力与子宫内膜病变与否决定。在本次治疗中,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由此可见,在有充足治疗时间时,黄体酮给药剂量达一定程度后,撤退出血的治疗效果相似,但随着给药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会逐渐增多。因此,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在保证治疗效果基础上给予相对较低的剂量,在达到撤退性出血目的后对不良反应发生予以最大限度控制。

综上所述,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结语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在妇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常见,主要症状为无规则性的阴道持续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该种类型的疾病多发生在围绝经期或是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并且这两种类型患者的发病几率也不相同。处于青春期的女性患者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引发孕激素分泌失常;围绝经期妇女是因卵巢功能衰弱,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所引发的。分泌的雌激素可有效促进女性子宫内膜增生,并且在排卵后黄体酮激素也可使子宫内膜转入分泌期,从而形成正常的月经周期。在患者孕激素分泌不足时就会使得子宫内膜受到刺激,发生持续性增生,从而引发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补充孕激素(黄体酮)的方法进行治疗。黄体酮药物治疗主要作用机制主要是将患者增生期中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后的内膜,但是对患者的内功内膜并不会造成损害,且药效作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经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采用孕酮的方法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猜你喜欢
不同剂量黄体酮孕酮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
孕酮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