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昱
摘 要:建立设计师联合会互联网平台,招收高校设计师,提供客户设计订单和平台交流资源,使广大高校设计类学生有联系锻炼以及兼职的机会。
关键词:高校设计师;互联网平台;设计订单;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65-02
1 设计类专业学生概况
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拥有600多家本科普通大学,带有设计类专业的超过一半,同时设计类专科院校数目也很多,每年都有大批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在校帮助学校以及周边范围内活动制作必要的宣传品以及文创产品等。
这些设计具有很大有点:首先学生的创造性很大,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活动比赛更好的宣传,可以让产品的销售更加吸引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部门传递信息。同时,社会上的专业设计往往十分昂贵,对于学生难以负担,对于学校又显得浪费,对于商家又不具性价比,因此学校内部及学校周边都急需一种专业有便宜的设计产品。
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在高校内存在大量的优秀设计师,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更是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虽然设计师们专业而又优秀,但是由于途径缺乏,他们往往找不到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并且也没有交流平台了解不同高校的学生作品风格,无法互换感想,学校内部只能提供封闭而狭小创作空间。
2 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
在此要说明,之前并没有大量需求的原因是没有一家适合高校的专门接受设计订单的平台,当社团或老师有此需求时,往往在所有同学中寻找愿意帮助设计的同学,有些社团考虑时间问题不得已放弃新设计的计划。通过对十几个社团的调查发现,如果可提供方便低价的设计,他们更愿意用充满创意,没有定式思维的作品。
高校设计类学生的互联网平台正是为了解决此番矛盾而出现。互联网平台可以致力于建立设计师联合会,将高校所有有兴趣又能力的设计师聚集起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与此同时,在微信和网页上开通店面,面向全校及其周边商家甚至其他学校招揽业务并下发给设计师们选择。处于服务于设计师的目的,50%以上的设计费用所得将归于设计师本人所有,平台收取其他费用,用于维护管理。平台在网页和微信上还可以建立的设计论坛和摄影论坛方便全校师生讨论相关话题。
3 平台具有充分机会扩展以及扩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当平台通过在高校内的工作熟悉业务后,便可通过网站将其宣传至更广阔的经营范围。然而,目前很多广告公司的两大缺陷,其一陈旧,其二昂贵。
关于第一点,不可否认专业设计师拥有更多的经验,可是他们也具有高校学生不具备的优点,即缺乏对高校内部风格的把握,以及思维定式。高校学生对学校内部的活动风格和注重点往往比外界人士把握的更加准确。
第二点是此类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优势:价格低廉。由中国设计之窗,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2014年度的调查报告得知:专业公司设计费用包括设计费,使用许可费,税金。一名中级设计师(月工资7 000~13 000元)如果要设计一张名片,包括构思、设计、审核、修改共需两个工作日,设计成本为640~1 180元,加上10%的税金和20%的利润,收费900~1 600元。其他包括CD面盘设计,收费300元,封面装帧设计 收费300~800元,画册设计收费100~600元,平面广告设计收费500~1 800元,展位展板设计 收费200~800元,包装设计收费5 000~10 000元,LOGO设计收费5000~15 000元。(注:此数据由中国设计之窗网络调研得来。)
而此类设计平台由于收纳高校设计师,其收费远低于此。不仅如此,后期成熟后,平台内部网络运营也由在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兼职负责。这些方式不仅给大学生提供工作和锻炼的机会,而且给社会和高校团体提供了廉价的设计选择。
4 平台改良自身,吸取经验,进一步完善
当然,虽然有价格吸引作为优势,也要充分考虑到了客户对大学生这一新兴设计团体的信任度,平台进入社会市场初步采用可退单比稿的方式(即大学生设计师同其他设计师比稿,通过同样档次但低价的设计吸引客户),一方面解决了客户不信任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比稿可以时刻激活高校设计师的创造力,不存在惰性和陈旧设计。
同时, 目前的海报、明信片等设计大多停留于2D平面设计,虽然不乏优秀作品但难免千篇一律。因此,平台必须鼓励研发新型设计种类,更加拓宽设计师的想象力,也能更好的表达设计师设计意图。
在平台成立初期,交流模块不可忽视,这是在提供大量设计订单这一个吸引力外又一重要的因素,让高校的设计师们有沟通和对比的平台是平台设立的初衷之一。有了不同的学生交流平台,对于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既然此类互联网平台是给客户提供优秀低价设计的平台,那么平台上一定是不招聘专业设计师,而是通过网页或微信注册招收高校的大学生设计师,通过发布客户订单、统计设计师接受、交稿比稿、回馈客户来实现创意、低价的设计作品。低价是最重要的亮点,或者从初步发展阶段,一定是最受客户关注和欢迎的。做到低价又同时想吸收更多的高校设计师,那么平台上的分享内容和交流板块就是对其重要的吸引力之一。
这样类似的互联网平台很大的问题就是不透明程度高,因此在创办这样的平台之初,就要设定好平台的相关规定。例如基本的条款:设计作品积极健康,保证原创,完整完成设计项目,设计师应提供给客户每个订单至少两套方案等。以及对设计师注册的要求:①应按时完成设计作品,若未完成,设计师与公司各承担一半的赔偿费用并扣除相应分数;②设计师注册平台时,应完善资料,提交作品集;③分数排名前的为VIP设计师;其余为普通设计师;初加入平台均为普通设计师。设计师等级不同,设计费用也不同;除此基本要求外,客户的交流平台和后续评价也非常重要。此类设计平台是为客户服务的,为目标受众服务,为其创造效益而服务。因此需要完整的客户评价和打分体系,另一方面也是对设计师的一种指导和勉励。只有充分扩大客户的重要性,才能够发挥平台的影响力。
虽然要重视客户的意见,但是不能让客户决定平台的趋向。因为平台主要是高校设计师的创意集合地,每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设计专长。很多互联网平台的制作以客户为上帝,以客户的取向为设计方向的绝对向导。但是,客户大多只懂自己的企业经营,以及自身企业的文化等,如果只以客户的取向为风向标,平台很容易单一化和个别化,发展方向也很容易被限定,这对平台和设计师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多元化和丰富度并不是不注重客户的主要约稿方向,而是提供更大的创意集合,让客户有更多选择,让设计师有更多学习和发挥自己的地方。平台应该是以客户为基本导向,站在客户的客户角度思考,同时又要关注设计师的想法,才能最终赢得客户满意度。
5 平台的未来市场以及保证稳定市场并扩大市场要 注意的问题
平台相对成熟后,未来市场也需要逐步考虑。其一,当在本地区高校内发展并熟悉业务后,通过与省外高校的联系将经营模式带到全国高校中,建立起连锁性的设计公司,此举可以扩大交流面,将客户订单质量通过更大平台的比拼进行提高。其二,平台需要突破大学生经验欠佳这一局限性,可以与多家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合作,提供实习学习的机会,开拓社会市场,当然最主要的是回归帮助大学生提高能力、为广大有设计爱好的大学生服务这一主题上来。其三,公司走向网络化管理,并招收相关人才进行平台内部维护。
不可避免的,在平台成立初期,外界的竞争冲击力度一定很大。
首先,校内接受散订单主体。由于高校内现有寻找设计订单的模式(即老师寻找个别有此方面特长的同学,收费或不收费的完成设计作品)已经存在。平台对此的应对措施可有:第一,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性强、宣传度广、订单质量高等对大学生提高水平有帮助的特点大面积吸引校内的设计人才;第二,可适当通过比稿的方式让客户更加信任高校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即客户可以选择两个设计师进行设计,最后选择其中一位的作品,但此方法使用面积不应太广、时间太长,会强烈打击到设计师的上进心;第三,通过减少中间步骤,简化下订单的方式,使客户能更加高效的收到他们想要的作品。
其次,社会上设计公司威信已久,客户对初生平台信任度低,平台对此应对措施可有:第一,采取可退款形式。即客户若对设计师的作品有充分理由的不认可,可退单寻找其他设计公司,客户自己则需花更多的价格买其他的设计。这种方法既增强设计师的设计动力,又给予客户一定的选择空间,并对其的撤销订单有一定惩罚使其不能够随意的否认设计作品。若认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相信客户应该都会选择低价的设计作品。第二,平台可以供设计师互相打分,以及寻找设计公司或高校教师进行一阶段的评比,避免极度不合格的作品出现。
6 平台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平台的营销策略以高校设计师用户为主要,以客户为核心,发展扩大平台影响力。首先,关注大学生,也就是此类互联网平台运作的发动机,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比如论坛中的技术交流平台、摄影作品的交流、定时放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上线,让平台的设计师亲切感受到他们能在这里获得很多。其次,时刻关注市场,关注客户动态,通过所有宣传手法和人脉关系让客户知道并信任平台的存在,并在给出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再次,积极拓展市场,从本地区学校到全国高校,再到社会和企业,逐步发展,稳步前进。最后,平台的操作简单而不乏味,更不迟钝,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平台应有所导向,即客户关注什么,设计师去关注什么,设计什么。但不能有限制性和单一性,做到有所倾向,全面发展,鼓励创意,丰富多彩。
在录用订单和后期评比的过程中,初步,客户通过在平台上下订单,由平台将订单发布至设计师手中,设计师通过选择接受来定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进行比稿,审核等,最后完成整个交易。当平台发展成熟后推向社会,客户可在网络上完成与客户的直接对话,减少平台维护人员的介入。为了保证设计师的作品效果,平台给每个注册设计师设定级别,完成订单并比稿成功者可升级,确认订单但没有完成者会相对扣除级别。客户可通过级别高低选择信任度更高的设计师的作品。
当然,平台的维护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高校设计类学生的需求和内在潜力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发展一定会逐步强大。
参考文献:
[1] 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 教学,2007,(7).
[2] 夏鲁衷.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情况调研报告[R].北京:全国高等学校 教学研究中心,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