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群户外宜居环境设计要点探析

2016-05-14 06:13李健华马千惠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宜居老龄人群

李健华 马千惠

[摘要]将“宜居”这个概念作为始发点来探讨老龄人群户外环境的设计要点。论述老龄人对活动场所及设施的需求,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以及环境设施、区域的可识别性和可达性。从老龄人群与户外环境的关系中分析宜居性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理念,力求为老龄人群创造一种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以老龄人的心理要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去设计环境、控制环境。

[关键词]老龄人群宜居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可识别性可达性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我国也已加入“老龄型”国家的行列,如何为老龄人群创造宜居的户外环境成为非常紧迫的社会问题。因此,倡导户外环境设计在满足老龄人生理、心理的需求上,追求安全、方便、舒适、亲切,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

一、调研分析老龄人活动需求,科学设置场所及设施

(一)合理搭配适老休闲、娱乐活动类别。休闲、娱乐是老龄人日常生活中排遣孤独、接收社会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一个合理的休闲、娱乐空间环境对于老龄人格外重要,能使他们保持活力,充实生活质量。做老龄人活动空间的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选址要求:一是活动空间选址一定要物质配置充足,景观绿化优美;二是活动半径要避免过大,保证易达性;三是根据居住区老龄人群的活动特征及兴趣爱好做细部分析设计。确定具体选址后,进一步规划活动空间内部的布局,首先,应考虑活动空间的多层次,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以及私密空间,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龄人群,增加活动空间的使用率;其次,活动空间还可进行复合设计,分为动静功能分区和功能分区复合两种类型。动静分区在满足老龄人群需求的同时,要一定程度上减少多种活动方式的交叉影响,这是动静分区的一大特点。功能复合主要是指老龄人休闲、娱乐场所与儿童活动场所的综合布置,人性化地考虑到既看护儿童又促进邻里的交往。

(二)对场地设施进行科学布局。根据调查分析,65岁至75岁年龄段的老人活动量最为频繁,离开工作岗位会使他们的生活目标变异成培养新的兴趣,锻炼身体,所以,他们需要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来寻求精神寄托。75岁以上的老龄人由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形态表现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退行性变化,他们的最大活动范围不超过300m,对公共设施的选择常常是离住所较近的活动空间,这就要求场地设施的布置要依据就近原则,符合紧凑有序的要求。

据综合调查发现,老龄人群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行为具有特殊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这是基于老龄人的主观需求、自身条件和长期活动习惯所致,所以,公共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使老龄人的住宅环境持续保持着一种宜人、和谐的生活气息。

(三)做好设置的安全性设计。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龄人,多数因自身活动能力不足和户外环境设施的不稳定性,出行频率大大降低,因此,在户外环境空间的安全性设计中,应根据老龄人的生理行为特点对户外设施的材料、尺度等安全性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老龄人适合领域感较强的空间,宜设置半封闭、围合感较强的区域,同时,还要保持他们视线的连续性,使他们在静坐时可欣赏外面的环境与活动,在心理上带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性。

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宜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使用频率的高低是基础设施布局的关键,应结合区域内环境状况和老龄人需求习惯来决定基础设施的布局。基础设施的合理性取决于人流聚散的程度,同时也是住宅区人性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基础设施布局的要求,试分析座椅和直饮水设施的细节安排。关于座椅,使用最频繁的多在靠近建筑的区域和住宅区入口处,座椅的空间朝向应保证向阳并具备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通风,在保证座椅稳固的同时还要使背部有所依靠,座椅上的扶手要尽量圆润,使老龄人能借助扶手起身站立。室外饮水设施的添设,能解决老龄人群户外运动时的饮水需求,直饮水设施宜设置在景观交汇处、活动点,这样可大范围地辐射使用人群,同时还应考虑直饮水设施周围的铺装材料具备防滑和渗水性。

三、环境设施的可识别性

(一)设施或功能区域的有差别设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一些生理衰老,他们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感受能力逐渐衰退,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最为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龄人社交空间的尺度和形式。因此,设计空间环境时要试图创造一种能刺激老龄人生理机能的空间氛围。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可知,人在观察一个全新的物体时,视觉对色彩的注意力达到80%,因而可以充分利用色彩来激发老龄人的视觉感知。同时,色彩也是塑造环境的重要手法之一,老龄人居处的周边,可运用各式的色彩搭配,创造易识别的空间环境。

现代小区内部功能区域可谓是千篇一律,这给老龄人的户外活动带来严重的识别障碍,所以,空间的标识性层次和个性的创造至关重要,要大大突出环境的细部特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例如,为了给老龄人激发情感、创造持续的记忆,可通过材质、色彩的重复性或有节奏、韵律感的调节变化等细节设计来恰当地解决这一要求。

(二)科学的标识导向。住宅小区的标识导性设施是小区空间构建的一部分。小区内的标识导向设计包含“共性”和“个性”两方面的内容,在共性上表现为与周围空间环境景观相融;在个性上须要加强不同的表现方式,这是老龄人识别环境的重要手段。导向标识的设计要着重把握尺度,在造型尺度、人体尺度、整体尺度中,根据老龄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可有意识地改变空间尺度感。例如,设置夸张的标识牌,提高老年人对标识的识别性并以此为坐标加强记忆,还可打破如出一辙的外观进行材质和色彩的处理,参照对比协调的手法,使之别具一格。另外,可在户外的交汇位置设置装饰小品,独具匠心。

四、环境区域的可达性

(一)道路规划布局与材质选择。老龄人的空间转移方式主要是步行,步行道路的空间设计可从识别度、尺度感、安全性和围合感四个要素来综合考虑,加上老龄人群特殊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特征的适应程度来综合分析,布局规划要便于老龄人的运动方式能经常往返于各种活动场所之间。所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尽可能创造一系列相互串联的环状步行道,可沿步行道周边布局规划各种不同的休闲空间、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等,使之有机连通在一起,整合成既满足老龄人所需的便捷、安全和舒适要求,又可形成层序分明的空间环境。

步行道路的材质选择,首先应着重考虑老龄人群所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其次步行道路应足够安全、宽敞,地表材料相对平整并具有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高差变化,同时,地面材质的弹性适中有利于他们的行动省力,减少步行的疲劳程度;最后,地面铺装在耐磨、防滑和颜色强弱方面也要慎重考虑,避免选用光滑材质的铺装,防止在雨雪天带来安全隐患。

(二)休闲、娱乐设施场所的设置。户外空间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为老龄人提供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既不超出老龄人自身的承受能力,也有利于家人的联络照顾,使他们的出行身心愉悦。其间,场所设置是否具备易达性是他们考虑的关键点。基于老龄人独自出行的考虑,设置休闲娱乐场所时,可对不同年龄段老人的活动力进行分析:对于活动能力较好的老龄人群,可将休闲娱乐场所中健身器材、按摩石子小径等“动”态空间设置得距离半径较远一些,有助于他们的行走健身;而对于活动力较差的老龄人,要充分考虑易达性进行设计,为他们提供聊天晒太阳的“静”态休闲空间。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可达性进行合理安排,能使老龄人的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提高。

结语

本文着重从老龄人的宜居环境进行研究,不同的需求有着不同的设计内容,对于老龄人群整个住宅区空间环境设计要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要求,人性化的设计并不是独立的,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宜人的空间环境不仅能激发人的积极行为,而且大大促进邻里交往,对闲暇时间充裕的老龄人来说,宜人的环境是个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中,老龄人群户外宜居这个概念是尊重社会传统,尊重老龄化趋势而提出的,需要各界的努力共同完成这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宜居老龄人群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在逃犯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宜居大化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