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研究

2016-05-14 02:42禹羡
职业·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举措

禹羡

摘 要:本文以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教学改革的成效及问题,并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过程控制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化工分析与检测 一体化教学改革 举措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都陆续加入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大军。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场地设备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动和现有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应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确保教学改革继续向前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笔者以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为例,针对教学改革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促进该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对安全操作以及精细化操作有特殊要求的理工类专业。传统的教学以分析实验为重点学习内容,教学通常以现有成品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含量分析,强调的是学生掌握分析技术的水平,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通用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运输、检验,到生产过程的半成品分析、副产品分析等,均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测定过程,需要结合定性、定量、微量、痕量以及杂质成分处理、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等进行综合考虑,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分析方法也千差万别。学生就业后,遇到在校学习时未分析过的样品时就会束手无策,也很少能够适应化验室以外的岗位工作,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面较窄,自我提升空间较小,招生规模长期停滞不前,专业建设也困难重重。

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在笔者学校是一个教学场地、设备相对独立,师资队伍与其他专业交叉影响较小的专业,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大,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得比较早。经过专业建设小组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充分分析和讨论,学校决定以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为试点,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二、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从2012年到现在,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调研总结以及教学实践,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已经基本成型。随着教学实施的推进,教改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生产基础等主干课程为基础,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为分析实验室基本技术、分析化学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四大一体化项目任务,将原有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与技能点分散后再重新整合分配到各个项目任务中,形成新的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2.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企业生产实践为参考,场地、设备、师资、教材、学材等教学资源均按照项目任务,参考企业管理流程整合分配,设置基础分析一体化实训室、仪器分析一体化实训室、工业分析一体化实训室、药品试剂仓库、天平室等,试剂、损耗性仪器等以小组为单位按需领取,教学过程中根据“方案—取样—分析—报告”进行整体评价。

3.促进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升

为较好地把握一体化课程项目的教学实施,教师不仅需要掌握项目所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规范,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结果汇报、协调小组分工、实验室管理、企业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的推动力。

4.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一体化项目任务以小组分工为基础,促进了学生责任心的形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会了主动学习。一体化评价模式也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除了学习外,与人沟通、分工合作能力、汇报总结等关键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和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场地的改造和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

从2012年至今,学校总共投入了300多万元用来新增实训室和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对场地的要求。由于教学场地的局限,按照一体化教学场地的要求,在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和排三废的条件下,应设置学习讨论区和实操训练区,而在场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功能分区的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各小组和指导教师之间的讨论组间干扰及较大,影响了教学进度。

2.师生比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按照传统教学要求,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的师生比为1∶20,一个约40名学生的教学班,只需配备2名专业教师。而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小组的进度不同,方案的讨论、实施(巡回指导)均需要教师的角色参与,为确保课程顺利进行,需要压缩讨论时间或者几个小组一起讨论,或者在评价环节再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无法发挥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主要优势。

3.教师队伍难以适应一体化教改的师资要求

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要求一体化教师必须掌握化工生产基础、化工生产工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化工分析质量保证、化工企业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长期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老师,一般只是具备部分曾经任课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难免会出现对课程自身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的情况,重知识技能,而轻关键能力和岗位意识培养。

4.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一体化教学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评价,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过于懒散,小组成员中组长会经常有大包大揽的情况发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仪器试剂的准备、甚至到实验结果的报出。而后进生也乐得跟着蒙混过关,仅仅是机械地跟着完成几次样品的测定工作。

5.评价过程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的评价是绝对权威的,而一体化课程要求评价应由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组成。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友好评分,或者参考教师评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材、学材的开发进度缓慢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教师队伍团队精神的欠缺、沟通交流的不足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导致教师各自为政,无法对一个项目进行充分讨论,仅以承担该教学任务的老师的理解为基础,教材和学材的设计缺乏普遍性推广的意义。

四、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控制应对举措

通过对教改成效和问题的分析,要确保发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减少和控制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加强教学实施环节控制

教学实施是教改的一线阵地,实施环节的控制是影响教改质量的主要因素。实施前主要应针对教学设计、教学场地设备、材料、安全防护措施的准备情况进行详细具体的安排。实施过程中应主要把握教学进度。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能力和进步、各小组的综合水平对教学进度的影响较大,应建立详细具体的进度表,适时引导,允许不同进度的任务同时存在,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实施后期应主要是教学环节的总结、教学资料的积累,定期讨论,博采众长,促进教师队伍合作意识的形成,同时促进教师较好较快地构建自身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过程评价环节应根据项目内容分别设计

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对精细化操作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是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不惟实验结果为定论,同时又较好地引入其他评价方法,是需要好好衡量的关键点。不同项目的评价表应根据组织环节、技能要点分别设置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项目,把握结果分所占的比例,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企业模式下不同岗位对综合能力的不同要求,促进后进生的成长。

3.持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笔者学校与当地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该公司的新材料、制药、电解、电化产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为更好地促进学校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的发展,学校应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前往企业调研,合作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坚工作,适时反馈行业新动态、企业管理的新理念等,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4.教学管理方面

形成物质和人文关怀,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去提升教师课改的信心,形成人人关注、个个参与的氛围;建立教改指导委员会,形成帮扶机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教改专项经费;应特别重视对骨干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减小他们的教学工作量,侧重骨干教师在教学上的总结和积累,较快较好地形成可普遍推广的教学指导资料。

5.加强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人的思想一旦转变了,工作实施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加强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开阔眼界,不断深化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应特别注意不同岗位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现其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五、小结

从以上研究来看,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实施一体化教改的优势是明显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存在的。要持续推动教改的前进步伐,对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应从重要环节抓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展惠英,王进喜,李乔.基于职业导向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1(11).

[2]陈琛.技工院校教师定岗实践队一体化教学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方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举措
浅析舞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关于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