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2016-05-14 02:42董焕和
职业·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技能现状分析人才

董焕和

摘 要:近几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2014年底启动了“百万技能人才福利计划”工程,创全国之先河,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升到政府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责任,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保证。本文从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现阶段发展概况分析入手,总结了该市近几年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技能 人才 现状分析

一、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2015年,作为天津市行政改革“十个一”的重要内容,“一包教材管培训”进展顺利,目前首批开发成功的职业培训包已经在福利计划中试应用。2016年两会期间,天津市推出的八项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深入实施千企万人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养福利计划。围绕企业战略东移和新一轮的“嫁、改、调”,以及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保证。

1.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宏观环境不断改善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将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作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到全市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中,从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天津市把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实施了《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发展统筹规划,通过有效开展高技能振兴行动,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 以及“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使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有效成果。

2014年,天津市政府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实施培训补贴和津贴,引导全市、全社会、各层面的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从2015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将有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全市各行各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276万人,占全市劳动者的比例超过70%。

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得力。在实施《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进一步完善各项人才政策,从培养等多个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带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发扬工匠精神。

人力社保部门充分引导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发布《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按照非常紧缺、一般紧缺和紧缺程度,经过培训并鉴定合格,可享受对应的职业培训补贴、生活费补贴等六类补贴。同时,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激励职工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通畅,培养平台日趋完善。通过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多层次选拔各项人才。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形成以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龙头,各区县建立公共就业实训鉴定基地为依托。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天津六大支柱产业,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地区,辐射环渤海,影响全国的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公共实训鉴定基地。

人力社保部门出台了《天津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多行业、多工种技能比武,对获得前六名的选手给予晋升。同时实施了《天津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政府津贴,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全市每次100名,聘用期间每人每月享受200元的政府津贴;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及天津市技术能手称号的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全市每次100名,分别给予5万、1万和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形成长效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2.高技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

(1)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进一步增加。一是制定了面向社会和企业在职人员培养的工作计划,充分利用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形成有效供需和资源共享,通过采取脱产、脱产与生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在职职工人才培训规模。

二是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一包管培训”的“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实现了职业培训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三是开发出“一体化”教学课程。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出发,确定培训专业方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专业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将教学、教材、教室、教师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是建立一支与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人力社保部门选择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企业,以及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多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实验基地。

(2)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政策好、措施对、用力准,使得高技能人才培养收到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540万人次,截止十二五末,全市技能型劳动者323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48.4万人,占取证人数27%。2015年,全市共有35.58万人参加技能鉴定,32.9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资格6万人,占18%,技师资格9000人,占2.8%,高级技师取证5600人。

以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在天津市确定的236家战略东移企业中,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等措施,促使高技能人才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该公司共有技术工人6514人,东移前公司拥有高级工650人、技师96人、高级技师1人。而后,他们抓住东移契机,边建设、边生产、边培训,东移后已培训技术工人17800人,其中高级工1750人,技师300人,高级技师2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比东移前增加1323人,增长1.77%。

二、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经验

1.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

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建设,相继出台了《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天津市百万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引领全市全社会重视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2.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开发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企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使用主体,只有企业才能提供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技能培养阵地。实践证明,技能的提升,需要在特定岗位上长期训练,需要企业里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缺乏实践经验是成不了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另外,企业里能培养人才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提高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3.职业院校的基础性作用

职业院校包括高职和中职院校,不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技能训练中,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在培养人的专业技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人的发展能力方面较企业优势更加明显。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的实践,实现了优势互补、投入少见效快的培养目标。2015年各类职业院校共培训9.6万人,占全市培训总人数的30%。在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中,签约培训的高职院校20余家,中职院校30余家,占全部中高职的95%。

4.评选表彰、技能竞赛,对高技能人才成长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天津市人力社保部门组织了以“技能创新,人才强市”为主题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涉及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近百个职业,全市已有110万名职工和学生参与各项竞赛。该市还成立了世界技能竞赛基地,通过比赛,选拔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十二五“期间,累计7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07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6人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300人被评为天津市技术能手,200人被评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

5.形成一包管培训的“职业培训包”模式

2012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了“职业培训包”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将职业标准、教学方式、教材师资和实训考核等职业培训鉴定全过程规范打包,形成标准化的培训新模式,实现了职业培训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启动开发了242个职业1056个培训包,基本涵盖了该市优势产业的主要职业。

6.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的考核和评定,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天津市成立专门的高技能人才评价组织机构,制定了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指导行业部门做好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工作。另外,一些企业在关键岗位中积极推行“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首席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

因此,加快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培养造就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素质优良、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使天津成为高度专业化、现代化的人才聚集地,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

猜你喜欢
高技能现状分析人才
人才云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