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洲:墨耕不辍书春秋

2016-05-14 22:12孟玉玲
时代报告 2016年9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行书书法作品

孟玉玲

孟宪洲,1962年生,孟子七十二代后裔,叶公故里(河南叶县)人。笔名丑牛,号黄城山居士、泽水耕夫,斋号河洲轩。中国书法学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河南省孟子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孟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

情起年少 衷情数载

孟宪洲自幼刻苦学习研究书法,临摹古今书法之神韵,博采众家之长,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从小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自幼开始练习书法,勤于临摹,慎于创作,几十年来,倾心书法不知疲倦、如痴如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他小学三年级时便开始习楷书,到上五年级的时候,他的字在全校名列前茅,有些老师自叹弗如。有老师说:“宪洲的字到部队可以当文书了!”那时,他还不知道“文书”是个什么样的“官”。

养父为了促使他练字,在自家的房子墙壁上用水泥涂砌了一方黑板,每天放学回来,便耕墨不辍。他练字练到废寝忘食,蹲在地上用树棍划,吃饭用筷子在碗里描,走到哪儿学到哪儿,走到哪儿临到哪儿,见谁家贴的对联字好就用手比划,直到练出雏形,回家用笔一挥而就。到高中时代,他自办青年团生活园地,自编自写,出板报、办专栏,一马当先,学生时代,就造就了他书法的功底。

采访中,孟宪洲笑着对记者说:“从12岁那年到现在,都50多岁了,从来没有买过对联。”每到春节,他不但要写自家的春联,还要义务为邻居书写,一写就是两三天。谁家要娶媳妇儿办喜事儿,都要请他写对联,潇洒大气的对联深得乡亲喜欢。近年来每逢春节,他还被有关团体邀去为群众义写春联,笔一开锋,便“刹”不住“车”,不知疲倦,沉醉其中。

儒学滋养 成就书法

孟宪洲笔法特点:“笔墨奔放,纵横驰骋,意境深远,张弛适宜,给人以狂放、洒脱、雄健、豪迈之感。”因其长期研读孟子著述,作品也深得孔孟儒学文化之意蕴。

其书法作品多以儒学为主题,传承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用儒学成就书法,用书法传承儒学,让儒学文化渗透书法并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对中国古文化的长期学习探索使孟宪洲积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独爱“二王”和颜真卿的行草,长期坚持刻苦临池,习书不辍,还经常拜师学艺,听取名家指点。他的书法就像他的人品一样大气厚重,用笔遒劲,线条饱满,富有生命力。

孟宪洲的楷书温润、丰满,点画之间多成优美之态,他的行书追求一种凝重和飘逸相结合的风格,或典雅端庄,或流畅奔放,甚至“行书亦当楷书写”,他以平正为主体而追求险绝;平正、险绝,复归平正。行书、草书是一种动态的书体,动中寓静是行草书的至高境界。孟宪洲的行书时而急如暴雨旋风,时而涩如老树挂藤,既在流畅中求波磔变化,又在盘旋飞舞中有清醒駕驭,千笔不枯,温笔不滑,重墨不浊,淡墨不薄。

丑牛墨耕 老骥伏枥

孟宪洲属牛,给自己起了笔名丑牛,事实上,黄牛之秉性亦是他的书法生涯之真实写照,执著、勤劳,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耕墨数十载,脚踏实地,牛劲十足。

近年来,他在郑州、徐州、合肥、西安、北京、长沙、山东邹城等地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级高端国学文化论坛峰会,发表演说、论文,探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书法作品形式、丰沛书法作品意蕴。

耕耘即会有收获。其作品连续五届入展河南省群众书法艺术展并获奖;并获得“中华魂”全国书画艺术一等奖;东坡艺术节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亚欧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铜奖;“太阳之光”书法展金奖;“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等,有二十余幅作品被收录在国内高端书画精品集。他的第一本书法集《儒风墨韵》也印刷在即。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行书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选登
柳佳玮作品
潘池勇行书作品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自撰联(行书)
书画名人汇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