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政协民主监督新渠道

2016-05-14 15:08张宏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张宏伟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不断完善给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当前,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政治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公民知情、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所以应深入挖掘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潜能,深入研究网络政治监督在国家政党协商和党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网络问政平台,扩大网络政治参与规模,以提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 人民政协 民主监督

【中图分类号】 D630.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9.009

网络时代参与式民主的发展对政协民主监督的优化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治参与网络化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网络政治时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需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权力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进行风险沟通的主要媒介之一。作为高层次的政治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权力监督相比,虽然刚性不足,但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出强制性的效果。这一条件便是与网络民主监督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建设。

网络政治参与的互动性使政协民主监督具有刚性。网络本身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方便快捷的沟通工具,它的沟通功能甚至超越了其他所有的传统的联系方式。网络的互动性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单项传播转变为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传播,使信息发布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单向性转变为多对多的聚合性发布,信息在互联网空间迅速聚合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这种互动性既可以是监督信息的互动,也可以是监督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网民在网络中一边切实感受民主精神,一边自由地表达意愿和进行辩论,进而扩大监督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政协民主监督是各界别政协委员代表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表现,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互联网的互动性,有利于政协委员与网民直接交流,倾听民意,征求意见,对政府决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评价和干预。网络民主监督使政协民主监督在更大程度上杜绝了人情的因素,政协委员利用网络发声让民主监督变成了“硬约束”,它不仅创造了民主监督的新形式,而且也将切实提高政协民主监督的效力,可以有效遏制监督对象的违纪违规行为。

网络政治参与的灵活性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传统政治参与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比较固定。我国每年的“两会”是公民集中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固定程序,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每年的3月初聚集北京共同参政议政。提案数量虽然每年增长,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并不高。人民参与政治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由于政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固化,再加上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民众的“臣民”意识突出,造成民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民众与政权机关不再受制于传统物理时空的局限。首先,网络政治参与的开放性,使民众只要拥有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各种政务信息,有效参与决策。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实现了公民身份从单纯的“接受者”到“对话者”的转变,使更多的民众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去理解政治问题,逐步增强他们的政治主体性和责任感。最后,通过网络渠道,民众可以更自由、更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他们可以登陆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个人主页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进而更直接的发表利益诉求和提出批评建议。所以说,利用网络政治参与,政协委员可以很好地向权力机关反映所代表阶层的意见,使政府机构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这就有效完善了政治的传输和反馈系统,有利于实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目标。

网络时代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匮乏的原因

从政协民主监督的主客体层面分析,表现在监督定位不明确、监督主客体发展不均衡。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基础,主要体现为党际间的高层政治协商与督促。一般认为,政协民主监督就是协商建言型监督,仅仅体现在政协中的各党派以政治团体的名义按时提交议案,向中共建言献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协民主监督的政治功效,制约了监督职能在现实实践中的作用。实际上,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是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寓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存在及其政治地位的重要表征。这仅仅是政协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政治属性,同时,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发挥还要依赖政协中的其他界别群体。这些界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把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提升政协民主的影响力,深化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可以对权力的行使形成间接性的制约。

人民政协是中共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其组织范围是广泛的,政协民主监督中各界别既是民主监督的主体,也是民主监督的客体,因此,政协民主监督不仅仅表现为参政党监督执政党,它应该是各界别的相互监督,包括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基于此,政协中的各个界别都要不断强化民主监督的主体意识,要主动监督、勇于监督。因此,只有区分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不同,正确把握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功能定位,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

从政协民主监督的机制层面分析,主要表现在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在操作上具有随意性,监督结果具有弹性。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单一,很少与其他监督渠道相结合。政协民主监督不是权力监督,监督效果具有弹性。很多情况下,政协的民主监督得不到被监督者的理解和配合,民主监督结果流于形式。近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指出,由于政协民主监督属于“软监督”,不具有行政强制性,所以监督很容易被忽视,难以形成一定权威和社会影响力。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在于,政协民主监督没有很好地融入整个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利用其他监督形式的优势,这样就无法从社会的大环境方面给政协民主监督提供便利。

网络时代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信息化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开辟了一个网上监督的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提高网络参政主体意识、搭建网络参政平台、规范网络民主监督行为等方面下功夫,进而营造网络协商民主氛围,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提升政协委员网络参政能力等,改善政协民主监督的现实条件,保证政协委员既“会”监督,也“敢”监督,增强监督实效。

提高网络参政主体意识以营造网络协商民主的氛围。首先,政协的领导以及政协委员要深刻理解网络参政的意义与作用。网络政治参与既体现了现代社会政治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要求,也顺应了政府管理理念转变的趋势。网络政治参与促使政府更加重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政治决策的公开性,这就为实现权力共享、反映大众利益诉求提供了开放的环境。网络政治参与客观上为民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激发起网络政治主体的参政热情。其一,电子政府让具有虚拟身份的网络政治主体强烈地感受到民主的氛围,其二,通过网络实施在线政务处理,可以轻松完成相关管理活动,‘民主化、‘在线化成为政府日常工作方式上的新亮点。因此,既然互联网是现代社会民众言论表达的重要渠道,那么政协组织就具体的政治协商议题与网民积极互动,充分掌握群众普遍关心的政治社会问题,及时了解网民的政治利益诉求,并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引导,以扩大政治协商的主体范围。

其次,人民政协要发挥委员履职主体优势,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络理性议政。网络首先是一个舆论场,在这个场中,谁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甚至成为掌控舆论的主导者。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协必须利用好网络平台,发出高层智库应有的声音。

搭建网络议政平台以畅通政协民主监督的监督渠道。当下,“政治博客”、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微博以及政府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平台,这些网络平台使政务信息更加透明公开,政协委员的知情渠道更加畅通,与权力机关的沟通以及对意见建议的反馈也更加容易。

第一,在各级政协门户网站上鼓励知名政协委员开设自己的网络工作室。第二,广泛搭建民意直通平台,在网络论坛、政协网站首页开设“追踪提案办理”“反馈监督结果”等类似的栏目。第三,建立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畅通政协提案工作的网络渠道。

规范网络民主监督以加强政协委员的网络舆情素养。规范互联网监督行为,提高政协委员特别是民主党派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沟通桥梁作用,从而推动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建设。

政协民主监督要借助网络民主监督的优势,与其形成监督合力,进而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网络已经成为监督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重要传播手段,它的直接性和灵活性,减少了民主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知情、沟通、反馈等中间环节,因而,网络政治监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公众青睐,越来越成为公众对政府公共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的利器。综上所述,网络政治参与正成为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它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建设开启了新的技术手段。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微博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CKS015)

责 编/凌肖汉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雅量与胆量良性互动促进民主监督
宪政视野中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论人民政协的决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