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2016-05-14 15:11王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证券市场问题

王红

[提要] 本文从披露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监管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证券市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6日

一、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是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的。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而发展,在充分学习成熟证券市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制度安排也规定了我国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方向,具体包括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以客观事实或具有事实基础的判断和意见为依据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不得有虚假记载。准确性原则是指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时必须确切表明其含义,不得使其内容让人误解。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送达使用者。完整性原则是指对所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都应该得到披露。规范性原则是指与信息披露的形式与披露信息的有用性有关的要求。以上五大原则是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灵魂,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因之而成的,所以笔者将以之为标准来鉴定、选择、分析和解决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二、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沪深交易所以来,证券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但仍处于弱式市场,究其原因,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问题,不得不说是关键。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上市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形象,通过虚假陈述等手段,扭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虚报利润:公司2004年度利润总额为6,238万元,但公司2004年通过费用资本化、不当确认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利润3,718万元。为了满足证监会的要求,企业管理层也会进行盈余管理。所谓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对会计收益信息的控制和调整,达到管理层想要的利润水平。盈余管理通过歪曲公司经营业绩,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误导投资者。例如,ST玉源通过债务重组已经将2006年的净亏损9,715万元改写为净利润2,069万元,进而在2007年上半年报表中的净利润虽然没有刚重组后利润增长的那样明显,但也有595万元之多。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仍存在较大问题。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主要有选择性披露、补充和更正公告、重大遗漏三种形式。选择性披露是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仅披露部分信息或只向部分人披露信息。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是上市公司不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全面披露而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然后在予以补充,从而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重大遗漏是上市公司没有按规定对应当记载的事项完全记载。例如,中电广通2003年度报告和2004年度报告中信息存在重大遗漏行为。其中一笔重大业务未及时披露:该公司于2003年12月19日与中国有线签订《供货合同》后,中国有线向该公司签发了三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金额为1.5亿元。公司向中国电子财务有线公司进行贴现。又如,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和2006年使用定期存单和土地房产证为控股股东九发集团、关联公司烟台麒润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合计担保金额2.91亿元。上述贷款担保事项为重大事项,九发股份均未按规定发布临时公告,也未在2005年和2006年定期报告中按规定披露。总体而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完善性有待提高,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仍任重道远。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众所周知,信息作为一种商品,贵在及时,证券市场更是如此。因为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尤其中小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特别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能大大降低搜索成本,减少内幕交易,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然而,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这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说时间间隔过长,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失去了时效性而变得无价值,而且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倾向于在法定时间内较晚披露,这无疑使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

(四)应用会计政策不恰当。会计政策本身具有可选择性,应用时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虚增收入利润,故意不恰当地应用会计政策。例如,上海陆家嘴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年报中披露了一项会计估计变更为:公司办公所在地的办公楼是临时建筑,公司曾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延长建筑的有效使用期。政府部门答复建筑的有效使用期不能延长,如进行重新规划实施时,此建筑应立即无条件拆除。变更前公司对此房产按30年直线法折旧,考虑到浦东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快速启动与滨江两岸规划的实施进度,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公司拟变更此资产的折旧年限,2005~2009年将资产净值扣除必要残值后全部折旧完毕。如将来有证据表明该资产的实际可使用年限低于五年,则根据实际情况再相应缩短折旧年限。这一会计估计的变更减少本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的910万元。可见,我国在应用会计政策时存在随意性、不规范等问题,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一大问题。

三、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制度建设。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积极调研,充分了解国内国际会计行业的新变化,使得会计准则能与会计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可能防止因准则不完善而使上市公司投机取巧;其次,会计准则应力求具体准确,从而减少人为操纵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再次,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相关披露准则,创新披露形式,适应现代网络化的时代特色;最后,我国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比较重视,而对预测信息、重大事项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太重视,这使得很多上市公司不披露或较少披露这些信息,从而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应重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建设。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防止出现舞弊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制度。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合法合规,上市公司应积极建设其内控制度。如记账人员与业务办理人员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应责权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其他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三)优化企业股权结构。(1)促进国有股权的合理流动,使其退出竞争性领域,从而促进国有股权和非国有股权合理制衡的多元化所有权结构的形成;(2)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减少大股东和经理层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害的现象;(3)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雄厚的优势,他们追求长期利益,可以有效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对上市公司的损害。另外,机构投资者也能很好地监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不法行为,从而能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4)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应依法行使权利,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利。坚持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五个方面保持分开,两者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风险,不得直接或间接干预公司的决策及依法展开的生产经营活动;(5)完善股东权益补偿机制。法律应明确建立补偿机制,从而增加股东的投资信心。

(四)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规披露成本。应综合采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制裁等多种方式,对违规披露给予处罚。提高处罚金额,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刑事制裁力度,使投资者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抑制上市公司从事虚假信息披露的冲动,加强处罚措施的执行力,加强证券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结语

证券市场是一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又是证券市场的关键。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尽完善,健全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很长路要走,这需要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投资者多方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将趋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学英.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12.

[2]李小敏.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J].现代管理科学,2005.4.

[3]邢雅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4]王维萍.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会计监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5.

[5]陈强.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浙江金融,2008.6.

[6]孙燕东.证券报市场自愿性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2008.6.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披露证券市场问题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