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金 龚春燕 田海林
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坚持专业化发展,坚持“数据·创新·智慧”战略,树立大数据思维,坚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发声,走“监测是事实判断、评估是价值判断、评估基于监测”的道路,组织开展了涵盖学前、义务、普高、中职、高等、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效采集、挖掘了重庆市的教育大数据、发布了专业的监测评估报告,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教育评估监测事业,尤其是第三方教育评估的创新发展、智慧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已身处大数据的时代,基于数据的教育评估是教育最前沿的课题。数据,是第三方教育评估的灵魂。大数据具有“5V”的特点,即体量大(Volume)、类型杂(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高(Value)和真实性强(Veracity)。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想在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进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要紧紧围绕数据做文章,必须拥有专业的技术、发布专业的报告、坚守专业的价值。
专业性工具:第三方评估的“开山斧”
1.构建监测工具库
工具是我们评价的基础,我们从7年前“借”工具,到独立研发工具,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工具研发专家团队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程序,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及创造力、阅读能力、学生心理发展和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若干专家小组,通过召开各类研讨会、分析会、工作会,调研、访谈,保证了工具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研制出了涵盖学前、义务、普高、中职、高职、本科、教师教育、家庭教育8类共60余套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具。2015年,我们还与世界经合组织OECD进行战略合作,开展了PISA工具的中国化实践研究。
2.运用工具采集数据
重庆市每年都坚持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还对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的就业状况和人才培养情况、家庭教育状况等进行了监测,初步建成了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的全方位教育大数据库。
实时采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实时采集学生成长、教师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信息,建立综合评价大数据模型,诊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定量地评价教学质量。2012年以来,评估院累计为重庆市考试院提供了累计近100万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信息化平台:第三方评估的“梦工厂”
为提高监测效率,建立了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同时,自主研发了信息化监测评价平台,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研发数据分析软件平台。通过广泛调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选取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3个区县和20所学校作为测评实验基地,两年后推广到全市使用。通过对这些实验基地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践和追踪,编写了用于监测评价的软件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分析及报告生成自动化,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纸质数据采集自动化。针对相关软件售价太高、无法实现对题卡合一问卷识别自动化、使用成本高的情况,自主研发了网上阅卷扫描识别系统,实现了监测所需的多题本合一、题卡合一、主观题分段评分的特殊功能。
采用网络问卷填答,实现教师数据采集有序化。纸质问卷填答方式具有填答时空限制,且后期处理复杂,成本高,因此,研发了易于操作和使用的并与后台数据分析清理相结合的网络问卷系统。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超量数据清理精准化。通过研发监测数据清理软件,将原本借助于其他软件进行清理的工作,由20余人一个月完成的工作量缩短为1个人一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构建常用分析模型,实现分析生成报告自动化。要使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完善的指标体系。该研究通过挖掘和提炼采集到的数据,构建了一系列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分析软件,自动生成近千份学校和区县报告,数十万份学生成长报告。
智慧化服务:第三方评估的“生命线”
1.建立监测评估三级机制
建立了市级评价、区县评价和学校评价三级监测评估机制。市级评价旨在统筹城乡均衡,通过抽样采集全市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县评价关注县域均衡,配合完成国家和全市教育评价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市监测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针对本区县的教育评价工作。学校评价关心校际均衡,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统考统测,树立新的质量关,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逐步实现以特色办学为前提的校际发展的均衡。
评价结果会反馈给多个对象,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2.建立监测评估方法模型
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质量测评模型,如义务教育均衡系数测算模型、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模型、教育现代化监测模型、学校办学规模测算模型的多维模型等,并将这些数学模型用于实际评价和数据分析。构建的一系列模型在多个区县得到了检验,在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其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算系数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相关计算模型被教育部采纳。数十个兄弟省市督导或评估监测单位到重庆市就本研究进行深度交流和学习。我们就研究出的一系列模型在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全国督导或评估监测工作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多个省市推广。
第三方评估助推教育发展
1.服务政府教育决策
7年来,我们为重庆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报告40余份、区县报告200余份。针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简称“减负十条”)等10余个教育行政决策文件,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改革了课程设置,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提升了教育质量。
我们依据监测的结果制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通过对数亿个数据的分析、提炼,初步构建了可测、可评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确定了20个测评学校质量的指标,包含5个指数、8个满意度百分比、7个学校常规指标,包含过程性质量和结果性质量两个板块,十项内容。其中,过程性质量包括组织管理、德育工作、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结果性质量包括学生品行、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使用评价报告改变了决策。例如,重庆市某区通过解读近600页的评价报告,不论是在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实践创新方面,还是在教师教学的行为、对培训的感受、职业倦怠等方面,该区教育行政部门都从报告中找到若干需要改进的问题,如针对区教师培训中“39.6%的教师认为系统性不够,29.8%的教师认为针对性不强”的现状,区教师培训单位实施“先调查再设计培训菜单”的方式加以改进。
2.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大数据库中存储了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的海量数据,信息化分析平台通过模型自动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获得对学生学习质量有显著影响的行为指标,总结其规律,并存储到教育教学规律结果库中,供校长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学习。
随着数据库里数据的动态变化,教育教学规律结果库里的信息也随时更新。学校的领导根据监测结果,改变了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为学校做的评价报告图文并茂,有效诊断了教育质量现状,既有学业质量,也有学生的品德、体育、心理、兴趣方面的情况;既有学校管理的诊断报告,也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为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