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林
【关键词】 作文修改;示范;自主;习惯;同桌;小组;亲子;全班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91—01
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入手。作文修改的习惯和作文创写的习惯一样,是需要在训练中循序培养的,因此平时大量的训练和修改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做好修改示范
学生初次修改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示范的作文可以是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学生互改后的作文,还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教师应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范例,示范修改,启发学生,然后综合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评课上有选择地指导、点评。指导、点评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
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
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看看作文是否扣题,内容是否围绕中心,内容是否详略得当,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文字是否有错漏等等。文章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完稿后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不少毛病。这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自觉性,又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同桌互改成为习惯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把作文上交,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同桌之间互读作文、相互修改。学生在读同桌的作文时,可以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用词造句是否确切,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同桌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小组内部可轮流改
教师可以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5人,每天每组安排一人习作,5天一个循环,第二天习作的学生负责修改头一天学生的习作,并做出点评,写评语。写得好、修改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一个循环下来,看看哪个小组里朗读的作文多,就被评为优胜组。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在班里读,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习作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五、鼓励亲子共同修改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来自家庭,对于这类题材的作文,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写作文后,先不读孩子的作文,而是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练练笔,写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文章与孩子的作文放在一起探讨。在亲子共同修改中,各自互改对方的作文,指出对方文章的优、缺点,标明建议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式、思路和具体意见。作为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修改意见,充分发挥亲子之间的联动作用,使孩子在家长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般的修改步骤和方法,实实在在领悟到认真修改的好处,不断提升修改作文的技能。
六、重视全班集体修改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内外作文训练中挑选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的文章,每次选几份打印出来,每组发两份,在组长的组织下分成小组分别对这些文章进行修改、点评,然后各组再将修改、点评后的文章贴到专用黑板上。一方面是供全班同学学习之用,另一方面是接受全班同学的第二次评价,即各小组的评价是否能为原作增色。学生在这样读读、评评中能够认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 ,从而强化评改意识,培养修改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人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如此,方法对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慢慢就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