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王林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应勇于探索、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2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自己设计,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充满活力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连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置一定的悬念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教学。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你们所熟悉的车轮的外形是什么形状的?车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这样安装?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随意猜测,然后为他们设置悬念:对于设计师而言,他们都会将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并且会将车轴设计在车轮的轴心,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既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他们的求知空间。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让学生参与教学,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文字、语言、实物、多媒体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并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供他们自主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交流和合作,让他们自主解决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思维,以在提升他们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给他们新鲜、有意义的事例来供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从而引导他们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探究成果,并充分审视自己的想法与操作方式。
在教学“圆和正方形”相关内容时,有的学生说:“如果将一个圆形的纸剪去周围的弧形能得到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用一个正方形力也能剪出一个圆来,用三角形都可以!”这时,教师在化解学生间思维冲突的同时,应鼓励他们进行团结合作,如引导这两个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让他们感觉到别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四、深入挖掘教材功能,提升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使他们的自主参与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自主探究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为他们内化所学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为他们提供了多种三角形模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材料,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扮演了学生的“助手”角色,当他们存在一些迷惑时,笔者给予他们合理的引导,但主要的参与活动还是靠他们自己。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氛围能引导学生处于不断发现问题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兴趣的同时,使自己的学习自主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重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情感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长期坚持,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勇于探索,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