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国芳,陈朝霞,周春儿,张佑林(.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003;.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008;3.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003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060)
文化产业对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
施国芳1,陈朝霞2,周春儿3*,张佑林4
(1.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2.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3.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正面临着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问题,而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对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文化产业与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关联度,并对文化产业推进上海经济转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文化产业对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 键 词:文化产业;上海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关联度
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内涵都广受世界关注.在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上海面临着不少问题,意味上海经济面临一次新的转型.上海不能再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只放在第一和第二产业,而应该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更大力度地去关注和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在上海优势明显:首先,大环境十分适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有高素质的接受人群和多样的文化融合等.当然,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加快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经济,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之前10年的建设,上海的文化产业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2000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1.1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见图1)
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 247亿元,增幅为9.5%,高于同期GDP 2%,占生产总值比重的6.2%.产业构成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和文化产品辅助生产等产业经济规模较大,增加值超过百亿元.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 387.9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43%.
图1 2004~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Fig.1 Growth of cultural industry increased value during 2004to 2012in Shanghai
在全球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的形势下,上海的文化输出仍不断增长,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2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8.8亿美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3.7%,其中进口65.2亿美元,出口103.6亿美元,实现了38.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较2011年增加了3.4亿美元.从贸易结构看,以电视、电影、广告会展等为核心的产品,涵盖了全市文化贸易总额的25%,全年平均增速约为10%,其中,广告业更是占了半壁江山.国家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上海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额为32.3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了10.6%,其中进口9.5亿美元,出口22.8亿美元.
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体维持良好发展水平,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新兴产业领跑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随之提高.2012年,上海文化产品生产的增加值为853.86亿元.以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为主要增长领域(见表1).其中,文化产品辅助生产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增加值达到了140.74亿元,同比增长14.7%.上海文化产业的构成情况如图2所示.
表1 2011~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Table 1 The increased values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sub-industry during 2011to 2012in Shanghai
近年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在上海已形成雏形.市内核心类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约12 000家,占核心文化企业14 000家中的88%.2012年,以上海文广集团为代表的国有骨干文化企业营业总收入达近300亿元,增长5.6%.在开放的创新背景下,上海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
图2 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亿元)构成Fig.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creased value of cultural of industry in Shanghai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从上海自身的发展周期以及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演变历程来看,其强劲的发展动力已经发生变化,上海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即与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关联性,挖掘潜在的市场和需求,促进上海经济进一步稳步发展.
2.1 上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型必要性分析
按照经济整体发展目标,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则必须发挥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的基本功能.上海的6大支柱型产业为: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以及房地产.如今,此6大支柱型产业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上海经济面临转型升级.
2.1.1 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
“十二五”纲要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创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城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为达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4年下降40%甚至45%这一目标,2011年,清理了129个重化行业,使其整体退出或压缩产能.当年重工业增加值比轻工业低了2.9%,高能耗产值仅增加了1.1%.同时,能耗下降了20%,二硫化碳、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排放物也分别削减了30%和27%.
2.1.2 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2010和2011年房地产增加值分别下降了22.8%和2.4%,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15%下降至2011年的9.2%.2010年上海开始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提高了首付比例、限制购房等,表示上海市政府开始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2.1.3 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就是要减少对工业化的依赖.一般来说,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钢铁、建筑等单位产品耗费人力多,产品附加值低.前些年,外地从业人员大量涌入,上海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如今,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
2.1.4 减少对投资的依赖
上海1996年的投资率达到了96.7%,2011年仅为42%.经济发展若太过依赖于投资,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经济难以稳步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深刻的教训.上海经济的发展需要刺激内需,减少对投资的依赖.
从表2的2000~2011年上海第一、二、三产业占本地GDP比例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并且从2006年起,得以快速发展,至2011年贡献率已达58.05%,比2000年的52.12%提高了将近6%,而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出现下滑,由此可见,上海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在第三产业中,银行、商业等已达饱和状态,而文化产业则是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无疑给上海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
表2 2000~2011年上海三大产业占本地GDP比例Table 2 GDP ratios of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for Shanghai city
2.2 文化产业推动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
如今,上海正在找寻新的经济发展途径和突破口,文化产业的崛起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表3为上海市2000~2011年文化产业总产出与生产总值及其比值,可以看出,生产总值与文化产业总产出成正比,两者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文化产业总产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逐年递增.从中还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总产出的年递增比例大于生产总值的年递增比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
表3 2000~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上海生产总值比Table 3 Ratios of total outpu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GDP in Shanghai
图3 2000~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上海生产总值比Fig.3 Ratio of total outpu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GDP in Shanghai
从图3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正逐年递增.至2011年,上海生产总值中有19.79%由文化产业所贡献.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生产总值的关系,建立了Eviews回归模型,共引入4个变量:生产总值、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从业人员数以及文化进出口总额,收集了上海2000~2011年12a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3.1 相关数据分析
图4为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生产总值的曲线图,从图4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生产总值成正比.
图4 2000~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与上海生产总值曲线图Fig.4 Total outpu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GDP in Shanghai
图5为上海文化从业人员数与生产总值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与日俱增.这与上海文化产业的兴起密不可分.文化产业的兴起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也拉动了上海的生产总值.从图5亦可看出,文化从业人员与生产总值也成正比.
图5 2000~2011年上海文化从业人员数与上海生产总值曲线图Fig.5 Total number of cultural industry practitioners and GDP in Shanghai
图6为上海文化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上海的文化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总体来说,上海文化进出口总额与上海生产总值亦成正比.
图6 2000~2011年上海文化进出口总额与上海生产总值曲线图Fig.6 Total export-import volume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GDP in Shanghai
3.2 实例分析
3.2.1 回归模型
其中,GDP为上海生产总值,CULTURE为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NUMBER为上海文化从业人员数.
3.2.2 Eviews回归所需数据
Eviews回归所需数如表4所示.
表4 2000~2011年上海生产总值、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从业人员数、文化进出口总额Table 4 GDP,total output,total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and total export-import volume of cultural industry of Shanghai from 2000to 2011
3.2.3 Eviews回归结果(见表5)
回归结果整理如下:
其中,R2=0.999 567,表明方程拟合度好,而F=615.4344,表明方程总体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回归结果是成功的.
3.2.4 Eviews回归总结
从上述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总产值与上海国民生产总值有着显著关系,这与预期相符.文化产业的兴起确实拉动了上海的生产总值,进而提升了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直接推动了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首先,上海文化产业兴起拉动了生产总值.也就是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文化产业逐渐成了上海的支柱产业.其次,文化产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现代服务业比重有了较大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包括旅游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给上海的经济转型带来了正面效应.
文化从业人员数对生产总值的影响不大,有2种可能性.首先,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从而节省了人力、财力和时间,降低了对文化从业人员数量的需求.其次,对文化产业人才质的需求,而非对所有从业人员量的需求,质的需求才是至关重要的.从近几年上海文化从业人员数的情况可以看出,参与到文化产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对于上海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表5 Eviews回归结果Table 5 Eviews regression results
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上海城市转型的影响亦体现在文化贸易上.众所周知,上海的文化产业位于全国前列,其文化产品进出口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不仅仅是把国外的文化引进上海,同样也把自己的文化出口到国外,让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上海文化及其发展,有益于上海的对外开放.
以上数据表明,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转型的影响十分重大,为此,就文化产业如何更好地助推上海经济转型提出了以下建议.
4.1 增强上海文化产业的辐射力
通过增强上海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上海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同步发展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带给上海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旅游业、餐饮业、制造业等的发展.要重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同时应关注文化产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
4.2 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人才是产业的根本,上海缺少具有创造力的文化产业人才.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中心,有着大量经济、金融型的人才,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却欠缺合理体系.因此,要重点抓人才培养,人才是重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将国外优秀导师主动请进来给予培训指导等.
4.3 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关注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文化产业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政府在减少“四个依赖”的同时,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出台更多针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只有这样,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才会步入正轨,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4.4 建立独特的文化产业
目前,绝大多数文化产业都是基于对“GDP的崇拜”,使得上海的文化产业无异于其他地区,逐利性很强.上海要建立其独特的文化产业,必须由对“GDP的崇拜”转向对“GNH的关怀①GNH(国民幸福指数)由不丹国王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且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的思想而提出.”.所以,不能进入“发展文化产业的唯一目的就是拉动上海的经济发展”这一误区.而应该去了解人们需要什么,人们想从文化产业中得到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只有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真正需求,才能建立上海独特的文化产业.
4.5 持续发挥世博会影响力,加快发展上海文化产业
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创造了新的纪录,6个月会展时间大约有7 000万人次参观了上海的世博会.世博会是一次把上海展现给世界,包括把上海的文化产业展现给世界的极好机会.
纵观世博会历史,已经从对各国先进工业品的博览转变成对各国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展览.其中,文化内涵的表达、文化产业的促进已经成为世博会的重点.世博会已经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渊源.从另一方面来说,世博会结束后遗留下来的场馆,也应该被很好地规划、改造,形成新的文化中心,让上海市民与国际友人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展示上海文化产业的平台.
4.6 增强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竞争
在文化产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海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文化创新.在文化管理上,政府也应该注重文化氛围的宽松与协调,更多吸收国外的文化,学习国外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创新上海的文化产业.
4.7 打造上海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精品,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精品是文化产业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上海应打造出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精品.上海在引进国际文化精品来满足上海舞台的需求和市民文化消费与艺术欣赏需求的同时,应倾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产业精品,以此来开拓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实现文化产业影响力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剑龙.全球化背景中上海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8(7):73-78.YANG Jianrong.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J].Shanghai Economic Review,2008(7):73-78.
[2] 苏永军,邹晓东.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浅析[J].上海大学学报,2000,7(4):55-59.SHU Yongjun,ZHOU Xiaodong.Penetrating into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ghai[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2000,7(4):55-59.
[3] 郭洪仙,曹伟.关于推进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8(11):81-84.GUO Hongxian,CAO Wei.Thoughts on promoting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reform in Shanghai[J].Shanghai Economic Review,2008(11):81-84.
[4] 崔成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上海读本[N].中国文化报,2012,7(5).CUI Chengquan.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dex of Shanghai reader[N].Chinese Culture Newspaper,2012,7(5).
[5] 王志浩.上海文化产业学习考察报告[J].鄂尔多斯文化,2008(4):30-31.WANG Zhihao.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J].Ordos Culture,2008(4):30-31.
[6] 葛红兵,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J].科学发展,2009(12):83-94.GE Hongbing,XIE Shangfa.Cultural consumption: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revival[J].Scientific Development,2009(12):83-94.
[7] 许正林.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学发展,2010(7):96-102.XU Zhenglin.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Shanghai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J].Scientific Development,2010(7):96-102.
[8]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4):53-57.RUAN Yisan,ZHANG Song.Protection of industry heritag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industry[J].Urban Planning Forum,2004(4):53-57.
[9] 王燕茹,戴文文.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2(9):142-144.WANG Yanru,DAI Wenwen.The new engine of Shanghai’s economic growth-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ure industry[J].Jiangsu Commercial Forum,2012 (9):142-144.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urb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HI Guofang1,CHEN Zhaoxia2,ZHOU Chuner3,ZHANG Youlin2(1.Zhejiang University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Hangzhou310013,China;2.S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3.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China;4.School of Business,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1620,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16,43(1):115-121
Abstract:A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Shanghai is facing the task of the urb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in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and a new growth point of Shangha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s cultural industr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upgrade of Shangha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nd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which promotes Shangha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conclusion is that cultural industries ha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hanghai’s urb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Shangha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connections
通信作者,E-mail:hzzce@126.com.
作者简介:施国芳(1981-),男,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城乡发展研究,E-mail:19239374@qq.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Y007);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C25030).
收稿日期:2015-07-31.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16.01.019
中图分类号:TU 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97(2016)01-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