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楚峰 熊燕舞
特别报道 Reports
汽保设备协会:架平台 破难题 强行业
文/本刊记者 楚峰 熊燕舞
“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国有到民营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一路发展壮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该行业全国性一级行业组织—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自成立之初,便为行业、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与行业共谋发展。”
在汽车市场欣欣向荣的大趋势下,汽车维修保养作为后市场中坚力量越来越被看好,而支撑汽车维修保养的汽保设备产业也被称为朝阳产业,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逐渐走向成熟。
“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汽保设备行业从过去20多个品种发展到如今的近1000个品种,从产值2000多万元发展到目前的350亿元左右。”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会长谢家举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汽保设备产业是如何从无到有,再到爆发式增长的发展历程。
“作为交通运输体系里汽车维修中的一个分支,汽车保修设备这么一个小行业,在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直接支持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和自身积累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谢家举介绍说,“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就是在汽保设备行业发展需求下成立的。成立之初,便为全国各地生产厂家和需求企业提供供求信息和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互通的平台。成立30多年来,一路出谋划策,伴随整个行业发展,一步步壮大起来。”
“现在汽保设备产品第一大国是德国,第二大国是意大利,第三大国就是中国。在350亿元的产值中,有30多亿元是出口,全世界中低档汽保设备产品基本上被中国垄断。”谢家举颇为自豪地介绍。
中国汽保设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生产也从一片空白到自产自销。“但大多数是汽车维修企业或汽车运输公司,为了自己的维修需求而自行生产制造的适合自己需求的维修工具和设备,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专业生产厂家。”为了改变汽车检修设备落后的状态,当时的交通部专门在成都、上海、等地区成立了国有汽保厂,专门生产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为了将各地的汽车维修设备生产企业组织起来,顺应行业市场的需求,1983年,交通部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当时为“全国汽车保修联合会”),通过组织会议、展会协调,促进各地汽保设备企业的技术交流、产品互通等。
自此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小轿车、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对汽车修理的需要也就随之增多,运输个体户也开始大量出现,原有国有修理厂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个体和民营的汽车修理厂便雨后春笋逐渐涌现,如此一来,汽保设备的需求日渐旺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便出现了一大批民营(个体)保修设备生产厂家。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营保修设备生产厂家开始取代国有厂家的地位,呈现爆发式增长。“民营保修设备生产厂家生产效率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机制运作也比较灵活。发展到现在,整个行业里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最初的时候,4S店的保修设备一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非常高。谢家举说,“于是就有人研究起国外的设备,思索着能不能自己造一台同样功能的设备出来,那样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当年,很多民营企业就靠着一间小作坊仿造起步,然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有市场、有需求、成本低,造就了一大批民营汽保设备企业。当时的小作坊现在不少已经发展成为大集团,在业内也产生了以元征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年产值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就有十多家。”
特别报道Reports > 诞生:顺应市场需求
> 困扰:行业小管理难
“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行业:汽保产品生产企业已由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家,产品经销企业也由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4000多家,其中举升机、烤漆房、解码器、矫正架、平衡机、轮胎拆装机等产品份额占世界年产量的1/3,出口占总产量的1/3。”
中国的汽保设备行业从无到有,整个发展过程完全靠着自身的摸索创新。小行业干出大事业,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汽保大国,产量居世界前列。
据了解,汽保产品生产企业已由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000来家,产品经销企业已由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4000多家,协会会员已由初期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家,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行业。其中举升机、烤漆房、解码器、矫正架、平衡机、轮胎拆装机等产品份额占世界年产量的1/3,出口占总产量的1/3;有些厂家80%以上的产品以供出口,甚至有些厂家的产品都满足不了国外订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普及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汽保产品销售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保设备发展这么快,但困扰也无时不在。谢家举从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是产品品种多,单品总量小。在市场范围受限的情况下,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正是因为国内市场大,才保障了小品种的批量化生产。中国的汽保设备一开始生产就是为了供应本国需求,需求旺盛,发展也就迅速。
二是产品类别跨度大,技术含量不一。在汽保设备领域,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汽车举升机;有高科技产品,如汽车检测、故障诊断设备;有电子类产品、有光学仪器、有液压设备、有气动工具等,种类繁多,难以用一种政策标准来概括,也难以从一个角度进行评价。争取扶持政策难,评优评奖掌握标准难。
三是行业小而全。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销售后服务,到产品标准、产品评价、产品知识产权等;从人员培训、上岗资格、职称评定,到跳槽就业保护期、劳动保护等;从小微企业融资到骨干企业的股权交易等,整个行业覆盖范围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显现出行业人才不足。
这些行业特点也暴露出整个汽保设备行业的诸多问题:实力不足,小微企业多,主体是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企业间合作不足,企业集群的规模效益不突出,生产要素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比例不高,出口产品结构仍处于粗放型阶段,知名品牌数量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汽保产品经销企业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经销企业以卖为主,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经销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进一步提高。
> 加强组织建设
> 建立汽保产品标准体系
“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一直在推动着产业结构调整,在加强组织建设、建立汽保产品标准体系、适时组织专项课题调研、加大行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向维修行业推荐优秀的汽保产品等方面推动了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自成立以来,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一直在推动着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会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办好每年两次的汽保设备展览会。春季为国际展,秋季为国内展。展览会已成为展示技术、弘扬创新、推动国内外技术交流,探讨合作、推动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和平台。其中,中国北京春季汽保国际展览会已经成为像拉斯维加斯、法兰克福、巴黎展会一样的全球普遍认可的品牌展会,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家展商参展,几万人参观和采购。自2007年起,协会还结合秋季汽保设备展览会,每年组织评选系列活动,激励汽保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研力量,更快更多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品牌。
面对诸多行业问题,又面临新常态和互联网等新的挑战,谢家举表示,协会也将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和规划。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营保修设备生产厂家开始取代国有厂家的地位,呈现爆发式增长。
> 适时组织专项课题调研
> 加大行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
历经近30年发展,中国的汽保设备行业从过去20多个品种发展到如今的近1000个品种,从产值2000多万元发展到目前的350亿元左右。
加强组织建设。按照“条件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组建各专业委员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即专家委员会、国际合作委员会、经销商联络委员会、教学教具委员会。根据汽保行业的特点,涉及的领域多,产品性能独立性强,为了便于交流,可以成立不同的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协会在完善上述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成立不同产品线的专业委员会,为行业带来新思想、新观念。
建立汽保产品标准体系。结合年度产品推荐活动,建立汽保产品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制定力度,用标准来规范推荐的产品,提出推荐产品的技术要求,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和平台,在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协会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下评选出行业内的优质产品、精品向社会推荐。
适时组织专项课题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需要,适时组织专项课题调研,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汽保产品走向国际的影响及对策”、“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对汽保行业的影响”等。
加大行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完善协会网站建设,让协会的官方网站成为展现行业的窗口,成为社会了解行业、了解汽保产品的重要载体,全力宣传行业和产品。同时深化协会会刊的融合,在完善原有会刊板块、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法律服务、企业管理经验交流等内容,继续推广行业内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国际汽保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为行业和会员服务。
向维修行业推荐优秀的汽保产品。
协会拟联合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维修管理部门,共同举办年度汽保产品推荐活动,将优质的汽保产品向用户、市场、国际同行进行推荐,以此促进汽保行业的技术进步、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展现汽保行业风采、树立汽保行业的形象和地位。
汽保设备在汽车后市场里所占的地位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的加入,开辟老业务里的新领域,创新势在必行,协会该如何引导行业适应新常态、新挑战,任重而道远,未来如何演进,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