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衣蕙带
花开若雪,花飞如蝶,一簇簇桐花铺天盖地而来,空气中无处不蔓延着桐花若有似无的香气,把五月的桐城装点得仿若仙境。此刻,方府的清芬阁上正因着这桐花时节而热闹非凡。方孟式和姐妹们的名媛诗社今日就以桐花为题,联诗琢句,漫天飞舞的桐花落在她们眼中,瞬时便化作了口中的锦绣、笔底的珠玑,一时间花香诗韵恰如这阁的名字,清芬满阁。
诗罢闲话,不知是谁起头说起了方孟式的婚事。于是,大家纷纷议论起婚事的男主角来。那人叫张秉文,相貌清俊,才华出众,深得一众才女好评。
未见玉郎面,早闻玉郎诗。方孟式看过他的一些诗赋,也听过他的传闻。在诗赋里她看到过飘逸洒落的张秉文,在传闻里她看过温文尔雅的张秉文,对于这门婚事,她是期许且暗自欢喜的。所以,在众姊妹的玩笑下,方孟式望了一眼远处的桐花,在心里悄悄许下一个“桐花万里路,此生与君共”的心愿,因为她知道,梧桐象征坚贞的爱情。
不久,张家的一乘花轿载着一个女子的梦启程,到达了幸福的彼岸。龙凤红烛灼灼燃烧,照着两人的忐忑与喜悦,大红喜帕被挑起时,他们对视了一眼,笑意就荡漾在彼此眼中。
婚后两人常常一起读书作画,下棋品茗。论文时他们各抒己见,却又能互相欣赏,对弈时互不相让,却又有着棋逢对手的相惜,品茶时更是清风霁月的美好甜蜜。
桐花又开时,他们携手赏花,在漫天花雨中,方孟式向张秉文讲起了那年诗会的情景,她羞涩地告诉他,自己曾许过“桐花万里路,此生与君共”的心愿。张秉文旋即明白妻子的心意,他说:“我为梧,卿为桐,此生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一朵桐花宛若有了情思,恰落在他们相握的手上,两人相视浅笑,彼此明了。
匡世济民一直是张秉文心中的宏愿。方孟式非常欣赏夫君的正直品格,支持他远大的理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秉文刻苦攻读,以期金榜高中,入仕为官,造福一方百姓。
所以更多时候,张秉文都是在书房认真研读。这时,方孟式就在一旁绘图绣花,等到两人都感觉疲累时就闲话家常,有时也探讨一些经史子集。有了妻子的陪伴,张秉文读书时心思更静笃,很快就学有所成。
不久,张秉文成功考中进士,被授予浙江归安知县一职。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一次别离,方孟式忍着万般不舍,把夫婿的行装理了又理,总怕遗漏些什么,把随行的人叮嘱了又叮嘱,却还嫌不够面面俱到。
桐花谢后,满城新绿正葱茏,阳光投过树叶,洒落一地斑驳光影,就像离人此刻的心情,有对未来的期冀、对亲人的不舍,心头也是斑驳一片,情思难说。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到了分别的渡口,一舟远去,只看到风中的白衣渐渐消失不见。
一尺书笺别离情,两地书写相思语,山水相隔的他们只能把思念写成诗句,托鸿雁往复传递。因为离别,他们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有多么依恋彼此。
在浙江,张秉文的政绩很突出,没过多久就调任徽州。待安顿好一切后,他就派人去桐城接方孟式。这晚,内衙后院里红烛整夜未熄,是他们在讲述离别后的生活和思念,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跃然于他们的眼角眉梢。语多处,情未了,只待日后细水长流。
妻贤夫必安,有了这样一位贤内助,张秉文的仕途平顺安稳。几十年间,他调任湖广、福建、广东等地,一路走来,他们相爱的心始终未改。青丝结伴,白首相依,恰如当年方孟式桐花万里路的誓言。
桐花开落了数十年,风华不减,而人事却已变了模样。王朝末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局势险峻而混乱,在这样的世道做官尤不易,已经五十多岁的张秉文日夜忧虑的是国家与百姓的安危。
那年冬天异常清冷,因为有外敌来袭,临近年关的济南城丝毫没有过年的喜庆。当时城中缺乏守军,一介文官的张秉文临危受命披上战甲,领着兵马在守城。他自知,这一去定是生离死别,他不惧怕生死,只是忧心家中妻儿的安全,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妻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看着丈夫眼中诀别的深情,方孟式强忍泪水,让夫君务必珍重,不久他们还会团圆。张秉文知道妻子是在安慰自己,却没料到她要践行与他同生同死的誓言。
张秉文走后,张家内院一片混乱,众人苦劝方孟式先离开。方孟式喝止住大家,只安排年幼的子女离开,而后毅然说道:“如果连我都走了,那些守城的百姓会做何感想,我留下,虽不能有什么作为,却可以使百姓心安。”
在城头苦守十日的张秉文,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城破后,有家丁来报,说张秉文已经逃走。方孟式听后怒骂来人,她知道的,他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经过多方打探,方孟式终于收到了张秉文已经战死的消息,她知此次必是实情,两行清泪汩汩而出,一刹那间,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即便早知会是此等结果,但真正听到时还是令人心痛难忍。
痛哭之后,她整理好衣襟姿容,目光坚定地望向众人,朗声说道:“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然后决然走向了冬日冰冷的大明湖,她身后是十几名家人和婢女,他们没有再劝夫人,因为他们知道,任何劝说都改变不了她的决心。
冰冷的大明湖溅起涟漪,城内的喊杀声渐渐隐去,恍惚间她似乎看到记忆里的桐花飘飞如蝶,曾和她携手的那人还是当年不曾被风霜侵蚀的容颜,正伫立在桐花雨中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