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辉
以“互联网+农业”为主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把农村电商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实现网络到村、物流到县、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店”。
据统计,中国农村拥有高达6亿的消费群体及10万亿以上的市场潜力,2014年全国农村的网购总量约2000亿元人民币。以“互联网+农业”为主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已然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新趋势。
201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使电子商务与三大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
随着国家层面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农村电商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项经济产业,更是一个民生话题,探寻农村电商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发展农村电商助民增收致富
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可以通过进村入户的物流渠道及信息通道,让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便利,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通过开发广大农村市场,可以刺激中国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通过搭建农村电商创业平台,不仅可以扶持一部分具有创业理想的乡村青年,而且也能开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年轻人得以重返故土,推动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克服困境实现良性互动
农村硬件设施不完善,交通和物流配送不健全。在贵州省农村还有许多地方存在交通运输困难,农村宽带铺展面不够,电脑普及率不高,这些硬件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
广大农民匮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知识。在贵州农村甚至是县城,许多消费者多年的消费习惯是现金交易,对网上交易缺乏信任。如何普及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知识,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任重而道远。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匮乏。如何引导农村电商形成有效买进卖出的良性互动,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是对政府的一大考验。
打造农村电商生态系统
政府要有清楚的定位。在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中,有两种最主要的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通过官方机构或者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运营的平台来做电子商务;自下而上是由市场牵引、社会或自己投入、农民自发地利用市场化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前者是靠政府为主导的外在力量推动农民做电子商务;后者则是靠农民自身的动力开展电子商务。就当前贵州农村的现实情况而言,这两种模式都有很大的存在意义。
“十三五”期间,不妨前两年采用自上而下模式,由政府帮助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网络资费、能力建设等关键瓶颈问题,夯实电商基础,后两年采用自下而上模式,由政府出面帮助协调或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助措施,改善政府对农民发展电商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良好的农村电商环境,让农户自发利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去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在网上与交易对象直接谈订单、谈价格。
搞好软、硬件设施建设。把农村电商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实现网络到村、物流到县、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目前贵州省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中国邮政的网点铺设到每个乡镇,其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如:顺丰、韵达、圆通、中通等网点只能到县一级,这就导致费用居高不下,而效率却不高的现象。同时,村一级的物流配送基本瘫痪,只能靠村民自取或托人代取。
政府应加强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服务商合作,推动信号基站建设,争取在两年内确保网络覆盖每一个行政村;应加强与供销、邮政、快递企业对于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工作,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借助、补贴中国邮政网络帮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迅速在乡镇建立服务网点;应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村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点互相依托建设,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补贴及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村干、返乡人才、农村知识青年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服务,解决村一级物流配送问题。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建设。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主体。
整合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扶贫等政府部门资源,支持电子商务社会培训机构发展,推动在农村普及电子商务工作的进程,在农村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户上网培训,免费教村民使用互联网购物、搜索信息。接着再启动为期一年的网店开设培训项目,免费为农村知识青年提供网络创业培训,激发农村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激情。
加强基层公务员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加强商务、发改、经信、工商、农业、供销等涉商、涉农部门及各乡镇公务员相关业务培训,加强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政策解读等普及力度,为落实贵州省电子商务政策打下基础。
加强电子商务的职业教育。根据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实际需求,支持省内电子商务园区、企业与各类院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如:尽快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标准;加快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简化电子商务企业注册流程;优化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环境等。
走差异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路线,打造适合本地发展的电商生态系统。做好调研工作,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农村电商模式。政府在推广本地电子商务时,不应该盲目借鉴成功的农村电商模式,一个成功模式的诞生势必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及必要的环境、机遇。所以在确立及推广一个电商模式前,务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调研工作,探寻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电商模式。
整合好产品供应链。政府应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地打造本地品牌产品,重点协助做好包装、溯源、营销推广等事宜,把本地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市场,通过电商拓宽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把当地的优势资源推广出去,彻底解决广大农村有产品没有商品,有潜力没有竞争力的问题。
整理采购清单,整合好购买渠道。强化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功能。在着力推广本地商品的同时,整理好当地农户日常需要购买的产品清单,整合优质购买渠道,逐步加入农民日常生活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在线购买功能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及相关创业致富信息服务等功能。
通过电商服务平台,解决民生问题。贵州省广大农村的现状是8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许多家庭一年只有春节短短几天的团聚时间,许多老人和儿童的心理问题由于无法及时疏解,酿成许多人间悲剧。在当地尚不能完全解决青壮年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引导电商服务平台,通过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来缓解这一难题。如:帮助留守老人、儿童购买生活用品;定期上门代替外出务工人员看望老人、儿童;通过村活动室,让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定期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小孩视频聊天;定期帮助儿童辅导功课;定期对留守老人、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开展相关文娱活动等。(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 责任编辑/任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