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陆绍阳
善用辩证思维处理新闻舆论工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陆绍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是一篇充满辩证思想的光辉文献,它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应遵循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他曾经这样论述过:“我认为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清层次,认真思考。”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贯穿着的辩证思想,是我们理解讲话精神、吃透讲话内涵的重要途径。辩证法应当是我们看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宋代思想家朱熹曾经说:“反复推之,天地之间真无一物兀然无对而孤立者。”而有一天晚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后,他竟不知不觉中“手舞而足蹈也”。可见,用全面、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世界何等重要。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就促使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看事物,学会用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普遍的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用主观的、静止的、片面的、零散的、孤立的方式看待问题,要学会在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当今社会,随着媒体形态、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早已不同于以往单向的、缓慢的传播方式,而向即时、交互的方式转变。信息扩散的速度也几乎没有缓冲地带,瞬间可以把一壶水烧开。而随着多渠道、多方面、跨地域的信息流的交汇,舆论环境变得尤其复杂,一方面使传播力得到急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人们看到的局部信息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事情得以放大、扩散。可以说,那些“跌跤的人”多是主观、片面和表面化地看问题的人。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更好的判断力,能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跑偏、跑错道路。
比如说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往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人避而不谈这个问题,生怕出错,人为地造成问题禁区;二是大家各说各的,都只谈自己认为正确的主张;三是有的观点将人民性置于党性之上,或将二者对立起来。其实这都是片面地看待问题而造成的结果,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在认识上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混乱,甚至造成思想上的割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两者从来都不是矛盾的、冲突的,没有失去党性的人民性,也没有失去人民性的党性,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这可以说是正本清源之论。其实,舆论宣传工作是不是成功,就看你能否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能否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时、真实地反映出来。
再比如说,要完成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话对导向问题的要求更加具体,观点更鲜明。因此,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更需要有“定音鼓”,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掌握新媒体环境中舆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懈怠对正确舆论导向的坚持,在任何方面、任何环节都要绷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根弦。再次,要认识到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狠下功夫。有的媒体只追求轰动效应,在没有吃透政策的情况下,对一些议题进行大水漫灌式的报道。比如最近家庭成员合葬这样的议题,经过有些媒体的渲染,人为地炒成热点问题,因为缺乏理性分析和正面引导,反而激发起负面情绪。还有在对反腐的报道中,有些媒体也有过度消费的倾向,把官员落马当作娱乐新闻来报道,不能很好地起到警示作用。
实际上,要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要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问题上多加琢磨,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真正使新闻舆论工作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境界。
和坚持正确的导向并行的是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是由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决定的。
首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事实,才能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活力和生气,才能体现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只有看清大势,才能把握大局,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清末学者陈澹然的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深刻地阐明了这个道理。其次,我们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因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能为了针砭时弊而用放大镜有意放大阴影面,自我泄气,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因此,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再次,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两者是一体两面。舆论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措施,是现阶段坚持反腐败的重要思想武器。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才能解决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也是符合新闻传播自身规律的。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播出现时,列宁称之为“千百万人的群众大会”,可见媒体营造舆论的力量。有识之士早有洞见,好的舆论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它无疑能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成为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而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扰乱人心。近期“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等不实消息尘嚣四起,有些媒体为了博眼球,不加以求证就草率转载,最终成为虚假消息扩散的推手。这种违背新闻伦理、丢失社会责任感的现象理应杜绝。
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媒体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而运用辩证思维对待、认识、处理新闻舆论工作,则是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