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者:杨黎潇
学校院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景观建筑设计 2012级
指导教师:邓舸
记忆长廊嘉陵江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重生
Gallery of Memories Rebirth of Urban Industrial Wasteland in Chongqing
参赛者:杨黎潇
学校院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景观建筑设计 2012级
指导教师:邓舸
重庆是一座充满着意外的城市。“空中公共汽车”长江索道、穿楼而过的轻轨线和依山而起的洪崖洞大概是最能反映山城意象的几个符号。说到山城则不能离开水,重庆坐拥两江,有着化不开的湿润,其中嘉陵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是最息息相关。山水育人,重庆自身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当地建筑景观的文化独特性。在这一大背景下,设计基地作为嘉陵江大桥下一片“失落的空间”,有其特征鲜明和复杂之处。
自然特征方面,首先是江。由于嘉陵江水位涨落高度极大,多数滨江带景观并不能直接接入江岸,基地也只能与北面的高架沙滨路相接,其消落带不能进入,对于江景难免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其次是崖。基地滨江带高差为30m,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高差则达到60m,可利用的平缓地带极其珍贵,流线规划因此受限,山地景观的特色却也得以彰显。
人工特征方面,最突出的要素是厂。重庆是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其中遗存了大量旧工业建筑,重庆工业化的进程镌刻在重庆城市的记忆之中。基地现有原嘉陵江水厂、电缆厂以及玻璃厂等多类型的工厂,多已废弃。厂房选择在此建址,多为了取用嘉陵江水之便利,却也带来了土壤、水质的污染,为基地增添了混乱和消极的因素。其次是站。沙坪坝区气象局是1941年(民国三十年)由国民政府在基地内成立,气象资料记录断断续续已近百年,历史展示价值较高,气象站防空洞和观测场可作为独特的景观资源利用。最后是居。基地内部仍存在职工宿舍楼和个体住户,小区高楼的现代生活和传统巴渝民居的农家耕种奇妙而和谐的共存,产生了诸多尺度夸张或空间体验独特的建筑室外空间。
综上,基地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明显。基地历史悠久,其中的建筑无一不记录着沙坪坝文化工业发展的过程,所司功能和沙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人工建筑对土地的适应和改造代表的是山城人回应自然的态度,保留着地区原始居民生活特色。劣势主要在于两方面,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水泥水以及有毒物质沉积,以及原厂区空间尺度失调和公共活动空间缺失。基地现已成为城市滨江段的一处灰色地带,其价值被极大地忽略了。
本方案定位于区级公园,分别从建筑改造、植被修复、历史传承3方面出发进行策略思考:部分保留风貌独特的工业环境,改造近百年的历史建筑,加以现代化、人工科技化的元素丰富它们的功能;选取具有净土、净水功能的乡土植被来改善污染,恢复生态环境,同时形成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希望突出公园中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共存的场景,重新激活基地价值。
建筑改造与更新是非常重要的设计部分。依托基地内遗留的有价值的建筑,赋予它们新的功能和活力,不仅可以强调各分区特色,也能满足活动类型的丰富性,引入多样的使用人群。体量最大、占据园区中心位置的水厂可以承担游客中心的作用,保留部分净水设备的水厂清水池则成为展示水池,在满足景观品质的同时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玻璃厂和电缆厂则改造成为工业艺术馆,气象站遗址作为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与科教展示,农家茶室为园内游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休憩场所。
植被修复需要根据建筑环境与地形灵活布置。在乡土植被的基调下,结合建筑功能和人群活动确定展示花境、陆生和水生植被修复地带、密林区和山地梯田等植被分区,设计层次贯穿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地被层,将植物建造功能和造景功能并重考虑。
以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设计还要注意历史氛围的营造。建筑风貌、树木姿态和人群活动都扎根于此,不可抹去其山城记忆。作为对基地历史和公园特色的一种提升,同时考虑到从嘉陵江对岸观景的效果,设计采用观景电梯和空中廊道,将各分区的重要景点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视觉焦点带。这既是一种大胆强调重庆立体交通的手法,也是现代与传统的正面碰撞。地面和空中两条流线时而交织时而分离,在这奇妙游览体验中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正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本科生组一等奖/Gold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