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风华 范 蕾
地面频道法律调解节目的生存之道
□ 文/李风华 范 蕾
法律调解节目已经很多。徐州广播电视台2013年创办的时长33分钟的电视调解栏目《彭城和事佬》,融入法治精神、调解艺术和徐州地方特色文化,是徐州市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政策、融洽党群关系的重要平台,栏目开播以来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引人关注。本文是其经验、方法总结。
和事佬 电视调解 法治 城市台 本土化
在徐州地区与央视、卫视以及本台自办节目的收视竞争中,《彭城和事佬》的收视率和观众忠诚度连续两年“双第一”。在央视索福瑞2015年收视发布中,《彭城和事佬》位列“全国地面频道表现突出常态新节目”第3位。《彭城和事佬》还入选“2015年度全国城市台10大品牌栏目”,并先后获评“第二届徐州市十大法治事件”、江苏省司法行政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六五”普法创新奖、全国“六五”普法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和中央电视台、各级卫视的法治节目相比,由于受到人力、财力和案源等因素的制约,地方台法治节目若盲目跟风,只会陷入生存困难的境地。毫无疑问,地方台法治节目的生存之道依然是最大限度地贴近民生和本土化。
《彭城和事佬》创办之初就将栏目定位为“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法治调解节目。栏目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表现在栏目组摒弃了流行事物和娱乐明星,让社会普通人物真正成为节目的主角。栏目选择真实案例进行免费调解,讲述发生在普通民众身边的故事。一方面可以为受众从实际需要的角度普及法律知识,提供切实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立足于法律的基础上,从法律之外找到一些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
《彭城和事佬》栏目调解的矛盾以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传统民间纠纷为主,也包含城市拆迁补偿、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为了增加《彭城和事佬》服务性,栏目采取线上节目、线下活动、宣传助力的发展模式,栏目每周举办免费法律咨询活动,几十位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团,为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调解援助,目前已走进了近百个乡镇或社区。
在调解模式上,《彭城和事佬》没有推行“高大上”的演播室调解模式,而是基于徐州的风俗民情反其道而行,将演播室带到田间地头,带到百姓家中,以现场调解的方式接足地气呈现节目。
现场调解因最贴近群众而广受欢迎,其益处是多方面的。栏目组身临其境的实地走访,更便于“入乡随俗”地切身体会和了解双方当事人矛盾的动因,也更易于寻找到让双方信服和接受的化解矛盾的突破点。
现场调解凸显 时效性。《彭城和事佬》开办至今,调解的矛盾纠纷达千余起,很多案件都是即时发生即时调解,95%以上的案件都能够当场调和,这种现场高效调解凸显了节目的时效性,赢得了当事人满意,也为节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调解过程公开透明,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现场调解都是采取的全程跟踪拍摄,调解信息被最大地透明化和公开化。纠纷的了解、调解过程具有连贯性,层层推进,也将矛盾原生态、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场调解所呈现的是一幕幕无比鲜活的现实版家庭伦理剧,调解人员的现场调解艺术和切中要害的点评,都极易让观众形成心理共鸣,产生强烈代入感,并最终聚合成吸引观众的“追剧效应”,这恐怕也是《彭城和事佬》收视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彭城和事佬》鲜明的个性一直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徐州观众心目中,《彭城和事佬》有两大宝,一位是主持人大梁,另一位就是栏目的和事佬,他们是观众每天的牵挂,按照观众的话说“一天不见想得慌”。定位于邻家大哥的大梁以地道的徐州话评点百姓身边的家长里短,熟悉而又亲切的徐州方言瞬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大梁曲艺科班出身,为其量身打造的栏目宣传片采用了快板样式,唱词紧扣栏目定位,朗朗上口又不失风趣幽默,很快就被广为传唱。大梁心直口快又古道热肠,针对不平事既鞭辟入里又拿捏到位,赢得观众共鸣,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每档节目的结尾,大梁都会来上一段打油诗,打油诗合辙押韵入情入理又切中要害,形成了栏目的一个特色亮点。节目《煤油灯下的老人》讲述了六个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纠纷,节目结尾这样总结:“孤苦伶仃离开家,荒郊野外公婆俩。灯枯油尽二十年,咫尺亲情见也难。乌鸦尚知报亲恩,汗颜儿孙羞煞人。莫等尽孝亲不待,空留余恨悔不该”。这段打油诗让 节目更有“嚼头”,它既是对节目的概括总结,也从道义上对不孝子女们进行规劝希望能够幡然悔悟,同时也是节目的一个提升,呼唤孝老敬亲美德的世代传承。
现场调 解的和事佬们是《彭城和事佬》的另一大宝。和事佬兼顾演播室调解的主持人、观察员和调解员多个角色,占据着调解的核心位置,也常常是矛盾调解成败的关键。《彭城和事佬》开播三年来,每年都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调解员担任和事佬。和事佬们来自各行各业,社会阅历丰富,个性也是千差万别。面对复杂棘手的矛盾,他们对症下药,制定调解策略,尽最大努力促成纠纷的化解,其中闪现的机敏与智慧,传递的真情与正能量,是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看点。“有纠纷有烦恼就找‘彭城和事佬’”,很多和事佬成为了百姓眼中可信赖的名人,其中和事佬王传立就是徐州家喻户晓的明星,2015年更是以其优秀的表现入选江苏十大法制人物评选活动。
▲ “和事佬”王传立(右一)进行现场调解。
《彭城和事佬》创办初期,节目的线索来源、调解的法律效力以及栏目的法律专业性等方面都是横亘在栏目发展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栏目提出了借力发展的思路,和徐州市司法局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外部力量实现节目的壮大发展。
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根深蒂固,纠纷当事人大多对电视镜头持排斥抗拒心理。为此,《彭城和事佬》栏目和徐州市司法局联合拟定了调解播出协议书,节目拍摄前由申请调解的当事人签字确认。调解协议书中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节目播出方式等都有明确约定,这一方面让当事人吃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让电视台规避了节目播出的相关法律风险。
选题是节目成功的关键。节目选题的线索来源除了栏目的热线电话,还有各级司法机构的汇总案例。徐州市司法局牵头建立了市区县及各地司法所的线索申报考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线索来源。栏目组将汇总来的线索筛选整理后再反馈至徐州市司法局,再由涉及的相关司机构联系双方当事人,由此栏目的触角可以延伸到每个社区和乡村,形成了一张巨大高效的联络网,而这一运行机制也保障了绝大多数的采访拍摄不会扑空并得以成功进行。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相关规定,徐州市司法局对节目中经过调解最后形成的协议赋予其法律效力,即一旦签字画押,如果有一方对其拒不执行, 那么另外一方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加之节目中资深法律人士的全程参与调解,使得节目的品质和法律专业性大大增强。2015年年初,徐州市市长在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期间,将《彭城和事佬》作为独具特色的电视法制调解的“徐州模式”予以全国推介。
(作者单位:徐州电视台)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