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与未来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加深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落实,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律的认识。创新发展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产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分别提出和集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分别提出了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以及包容的发展、公平的发展、全面的发展等重要理念,以及分别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增强动力、激发活力,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规范、保障作用,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组织、作风保证,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应对挑战与补齐短板的新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总体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十三五”时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有些是发展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些从隐性走向显性。我们必须对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化解,对于各种矛盾妥善处理,协调好各种敏感的利益关系,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化解各种挑战、应对各种风险而提出来的,我们必须搞清楚其现实针对性。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在协调发展中,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在绿色发展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与城市化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在开放发展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发展中,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都是涉及观念变革、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与制度变革的重大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仅仅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解决好,短板依旧突出,就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分析判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存在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在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发展整体效能。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要把五大理念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旧常态下的发展路径不能再走下去了,旧常态下的发展方式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当前有些地方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不够坚决、不够有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旧常态。现在,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供给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都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与协调,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任务。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度连续强调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采取措施支持需求的同时,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实际和潜在产出,仍是经济政策的重点所在。结构性改革议程因不同国家而异,但主要措施是提高劳动力参与程度、促进劳动力市场调整、解决遗留的债务积压问题,以及降低进入产品市场的壁垒。落实结构性改革仍是发达经济体的一项紧迫工作,从而解决危机遗留问题并提高潜在产出。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急需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生产率和消除生产瓶颈。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资源要素更多释放出来,为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四、以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以五大发展理念制定与实施江苏“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有关要求的新举措,是开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新境界。
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推动“经济强”上取得重大进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向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同时,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高水平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规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出口比重,并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使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匹配。
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七个更”的目标,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注重机会公平,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加快“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其中,关键是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在打造“环境美”上取得明显突破,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更大力度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
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江苏新的风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江苏行动计划。落实诚信江苏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新江苏的“新”,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就是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在奋斗目标上,既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上迈开更大的步伐、创造更多的可以推广的经验与做法。
责任编辑: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