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发展与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一)
——论乡镇经济发展对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2016-05-11 07:38李福安肖亚男
关键词:大冶市乡镇经济经济转型

李福安,肖亚男

(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乡镇经济发展与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一)
——论乡镇经济发展对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李福安,肖亚男

(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如何通过发展乡镇经济来推进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是学术界的一个新课题。湖北省大冶市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乡镇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促进大冶市产业转型、就业转型、财政转型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冶市具有自然资源、发展机遇、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进一步发展乡镇经济的有利条件,也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和乡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通过发展乡镇经济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需要推进乡镇现代农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乡镇地区之间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乡镇经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大冶市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则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据统计,我国现有矿业城镇426个,计有地级市79个,地级区盟7个;县级市100个,市属县级区25个;县城179个,建制镇36个,其中相当一批资源型城市正由鼎盛期逐步走向衰退和枯竭期。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务院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资源枯竭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如何实现业化比我国早,其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也先于我国,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普遍可行的经济转型模式。国内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开始经济转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国内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实际情况分析,横向看,在地域空间上,国内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注重城区经济,较易忽略乡镇经济。从学术理论层面看,国内理论界尚没有一篇学术文献将乡镇经济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何通过发展乡镇经济来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是学术界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国务院首批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的湖北省大冶市为例,运用相关理论,从乡镇经济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的新视角,对拥有广大乡镇地区和农村人口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进行探讨。

湖北省大冶市地处鄂东南,市域总面积1566.3平方公里,2012年常驻人口83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43元,是湖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地区。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三千年前,先人曾在此大兴炉冶,留下了世界著名的铜录山古矿冶遗址;一百多年前,民族工业先驱张之洞在此创办了大冶铁矿,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就是1908年由武汉的汉阳铁厂、大冶的大冶铁矿和江西的萍乡煤矿合并而成。建国以来,大冶作为

我国重要的矿产地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支撑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矿业收入一度占到大冶市财政税收的70%以上。伴随着大规模持续的矿业开采,大冶市矿产资源逐渐趋于枯竭,截止2007年,大冶市铁矿、铜矿和煤矿的年开采量分别下降了52.2%、50.0%和70.9%,大冶市所辖的作为矿业重镇的铜录山镇、铜山口镇和龙角山镇相继被撤销,继续依靠矿业经济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显然已难以为继,大冶市经济亟待转型。

大冶市于2006年提出经济转型战略。在大冶市的经济转型中,乡镇经济的崛起为其经济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冶市属于县级市,市辖9个镇,1个乡,其乡镇地区面积和人口更是大大超过其城区,发展乡镇经济对大冶市经济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的作用。2011年,大冶市制定了《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镇域经济发展,以乡镇经济的发展带动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进一步转型。此后,大冶市以乡镇为支点,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大冶市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大冶市乡镇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资源型产业明显偏大、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和镇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不利于大冶市乡镇地区经济发展和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对促进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经济发展对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的大冶市是县级市,具有广大的乡镇 地区,乡镇国土面积占大冶市国土总面积的76.96%,乡镇人口占大冶总人口的66.77%,乡镇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就业转型、财政转型,有利于实现大冶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

同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大冶市也具有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资源枯竭城市对于资源产业长期过分依赖,大冶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其第二产业特别是采掘业所占比例过重,第一、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大冶市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发展经济已经难以为继。解决大冶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关键,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降低资源型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构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发展乡镇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首先,乡镇经济,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即第一产业,而且还包含工业、建筑业即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乡镇地区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乡镇经济的发展,并非单纯的农业发展,而是包括农业在内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其次,由于我国县级资源枯竭城市的乡镇地区人口和国土面积一般远远超过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其有利的发展条件使得乡镇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随着乡镇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可以较好地弥补资源型产业萎缩留下的经济缺口,降低资源型产业在资源枯竭城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

近年来,大冶市乡镇经济迅速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首先在农业方面,大冶市乡镇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通过建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林牧渔业有了一定发展。从2007年到2012年,乡镇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从16.8亿元增长到45.97亿元,增长29.17亿元。

其次,在工业方面,大冶市原来乡镇地区工业主要以采矿和五小工业为主,工业产值占乡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高。近年来,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中,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园区经济。除大冶市城区三个街办之外的十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均开办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陈贵镇工业园下设雨润食品加工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铸造机械制造工业园、高新技术工业园等四个产业园,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工业增加值在陈贵镇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达到77%。灵乡镇有灵成工业园,以特钢模具产业为主导,涵盖采矿业、建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服装制鞋轻工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012年灵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22.1亿元。成为湖北省省级工业园,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四十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灵乡镇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达到80%。还地桥镇的金桥工业园,已经初步形成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饰、食品饮品四大产业,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2.3亿元。保安镇有金塘工业园,以发展高新电子产业为主导,配套发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轻工服装、食品加工产业,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1.3亿元。大箕铺镇有台商工业园,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刘仁八镇有轻工业园,主要产业为服装、电子、农产品加工业,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此外,殷祖镇有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2012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金牛镇有纺织服装产业园,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2012年大冶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80.8亿元,其中乡镇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1亿元,占大冶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84%。乡镇地区工业除原有的采矿业之外,新发展的产业主要是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料食品、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大冶市机电制造、食品饮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冶市乡镇工业园区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冶市资源型产业独大的产业格局。

最后,从服务业来看,大冶市的服务业原来更多的是集中于城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随着大冶市乡镇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地区的仓储、物流、金融、信息、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围绕生活消费的商贸服务业也得到发展,众多的超市、连锁店在乡镇地区建立起来,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旅游业也有了较大发展。例如,2011年,陈贵镇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雷山风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全镇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4.3%和22.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占陈贵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17%。

总之,随着大冶市乡镇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作为乡镇经济主体的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冶市镇域经济在大冶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0年大冶市镇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8%,2012年大冶市镇域经济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2.1%,2013年大冶市镇域经济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63.2%。由于乡镇经济一二三产业中大部分为非资源型产业,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大冶市工业中矿产业所占比重得以大幅度下降,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性降低,促进了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大冶市工业结构和大冶市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从大冶市重点行业看,在2006-2010年的五年时间里,大冶市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1%下降到32.5%,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加工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9%上升到67.5%,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40.2%上升到58.8%,提高了18.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7.6%上升14.1%,提高了6.5个百分点。显然,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之所以初见成效,大冶市乡镇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增加就业渠道 促进就业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集中了大量劳动力,在其城市就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产业缺乏发展后劲,资源型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逐渐萎缩,依靠资源型产业就业的大量劳动力必然面临大量下岗失业。长期以来,大冶市的工业主要是以采矿业和矿产加工业为主。这种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的产业结构体系,给处于资源逐渐枯竭城市的大冶市劳动力就业调整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仅如此,由于大冶市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滞后,近 1/2的人口聚集在农业部门,就业结构极不合理。大冶市矿产资源的枯竭带来的是矿山倒闭、企业破产、下岗失业人数剧增。据统计自2006年到2008年,大冶市的失业率分别为11.5%、12.7%、14.2%,其中与采掘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失业人数超过2万,矿山周边的失地农民也多达4万余人,占大冶市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接近20%。大冶市铜山口镇、龙角山镇等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被撤销,一成多居民也因此失业。伴随着资源产业的逐步萎缩,大冶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劳动者再就业问题。

实际上,乡镇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因资源枯竭而失业的劳动者的再就业问题。由“克拉克定理”可知,经济发展可以促使就业结构的优化,而乡镇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大冶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因而能够促进大冶市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乡镇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主要体现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及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渠道的增加。首先,乡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领域就业的增加。大冶市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其乡镇地区工业发展要求发挥乡镇地区的劳动力丰富等经济优势,寻求资源型产业的替代和接续产业。因此,乡镇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而劳动力指向型企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能够促进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转型。其次,乡镇地区工业、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乡镇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和为乡镇第二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多数服务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对文化教育程度要求不高,就业门槛相对较低,能够为资源枯竭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乡镇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转型。

以陈贵镇为例,湖北陈贵顺富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是大冶服装龙头企业,公司总投资为8.4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年产高档牛仔布料13600万码,每年对外承接牛仔布料加工6600万码,水洗牛仔服装12660万件,实现年产值60亿元,创利税4亿元,解决3000人就业。而整个陈贵镇纺织服装工业新区预计到2015年,建成规模将达3平方公里以上,年产值达500亿元、利税40亿元,安排就业3万人。从全市情况看,到2012年底,乡镇地区三大产业从业人数为32.9万人,占大冶市三大产从业总人数的55%。由此可见,乡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解决了资源枯竭产业大量劳动者的再就业问题,改变了当地就业格局,促进了大冶市的就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由图1、 图2可知,大冶市农业从业人员7.83万人,较2007年下降5.87万人,占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6.15%下降到12.9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91万人,较2007年上升15.91万人,占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6.72%下降到34.65%,第三产业31.6万人,较2007年上升6.9万人,占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47.14%上升到52.37%,基本上解决了资源枯竭产业下岗的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降至2.9%,比2011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就业困难状况得到缓解,促进了大冶市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转型。

图1 2009年~2012年大冶市乡镇三大产业从业人数

注:数据来源于《黄石市经济统计年鉴(2010~2013)》

图2 2007年~2012年大冶市三大产业从业人数

注:数据资料来自《大冶市经济统计年鉴(2008~2012)》

(三)增加经济总量 促进财政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绝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初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依赖于资源性产业。就大冶而言,矿业收入一度占到财政税收的70%以上。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渐渐衰退,主导企业的效益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同时由于接续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没有新型的财政来源使得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同时,城市的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的建设、失业人员的安置和培训、对低保户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经济转型的投入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此时支出日益增加,经济的疲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进程。尽管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有中央财政的一定支持,但对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所需资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大冶市财政收入的转型同样也离不开乡镇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乡镇经济发展,有利于大冶市整体地方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由于乡镇经济在大冶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了60%,占据了主体地位,因此,大冶市乡镇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大冶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图3可知,2007年~2012年,大冶市三大产业年产值增长了270.44亿元,增长193.44%。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上升22.62亿元,增长135.69%;第二产业产值上升196.14亿元,增长261.52%;第三产业产值上升51.68亿元,增长107.38%。

图3 大冶市2007年~2012年的三大产业产值

注:数据资料来自《大冶市经济统计年鉴(2007~2012)》

乡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冶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大幅度上升,必然带动大冶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快速增长。由图4可知,2008年-2012年,大冶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69.73亿元增加到410.24亿元,短短4年增长了141.7%;而大冶市的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则由18.06亿元增加到47.82亿元,短短4年增长了164.78%。

图4 2008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

注:数据资料来自《大冶市经济统计年鉴(2008~2012)》

由图5可知,2008年-2012年,大冶市的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则由18.06亿元增加到47.82亿元,短短4年增长了164.78%,而大冶市乡镇地区财政总收入则由7.56亿元增加到33.72亿元,短短4年增长了346%,其增速是大冶市地区财政总收入增速的2.1倍,由此带来了大冶市乡镇地区财政总收入在大冶市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2008年大冶市乡镇地区企业实交税金总额达7.56亿元,仅占大冶市税收总收入的41.97%,到2012年大冶市乡镇地区企业实交税金总额增加达33.72亿元,占大冶市税收总收入迅速上升到70.51%,到2013年底,全市6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其中还地桥镇和金山店镇首次突破2亿元,陈贵镇首次突破3亿。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前“十强”,保安镇排名上升至全省百强乡镇第29位。乡镇域经济的发展对大冶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虽然由于大冶市矿产业的逐渐萎缩,其产值降低,税收贡献比降低,所占比重由原来的七成降至三成,但是大冶市乡镇经济的发展弥补了资源枯竭带来的税收缺口,增加了大冶市地区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大冶市财政收入结构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向多元化产业主导的转型。

图5 大冶市2008年~2012年公共财政总收入和乡镇地区总财政收入

注:数据资料来自《大冶市经济统计年鉴(2008~2012)》

(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资源型城市单纯依靠资源型经济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就是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大冶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大冶市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当地许多就业问题,维持了社会安定。但是,大冶市多年来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资源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业极其严重。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供给能力及供给质量下降,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陷入了“因矿而衰”的困境,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大量职工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大冶市乡镇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依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大冶市乡镇地区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随着大冶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冶市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及其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由于大冶市的农业本身是建立在对耕地、山林、水域的永续利用基础上的,因此其乡镇经济中农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大冶市乡镇经济的主体实际上是工业,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大冶市各乡镇经济中所占比重一般在70%左右,有些乡镇甚至超过80%。大冶市乡镇工业以采矿业、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料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多数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不再因为资源枯竭而产生难以为继的发展问题,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以大冶市乡镇饮料食品工业为例,该工业部门实际上是农产品加工业,大冶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决定了大冶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大冶市乡镇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部门。2012年大冶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大冶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4.33%,大冶市乡镇地区第三产业在乡镇经济中所占比重则低于大冶市整体水平,但是随着大冶市乡镇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增长,大冶市乡镇地区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大冶市乡镇地区的服务业所占比重长期看将不断上升,对乡镇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不断提高,而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人的服务活动为主,其发展不依赖于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征。

综上所述,大冶市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对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上的,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大冶市乡镇经济的崛起,乡镇经济在大冶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六成,其一二三产业所具有的可持续性,极大地促进了大冶市经济发展模式由不可持续型向可持续型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岳晨晓.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以濮阳市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唐建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研究——以大冶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3(21).

[4]张帆,曹明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铜川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5]柯琼,龙玉祥.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大冶市为例[J].商业经济,2012(15).

[6]大冶市统计局.大冶市经济统计年鉴[J].2007—2012.

[7]黄石市统计局.黄石市经济统计年鉴[J].2009-2012.[M〗.

[8]大冶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2013)[EB/OL].http://www.hbdaye.gov.cn

(责任编辑:胡乔)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conomy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s exhausted city

LI Fu-an, XIAO Ya-nan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435002, China)

Abstract:It is a new topic how to develop rural economy 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y. Daye city of Hubei province has some favor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regulations crackdown,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bas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policy support etc.. It also has its shortcomings,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not well develop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 regional imbalanc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Daye should promote the township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township economy;resources exhausted city;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aye city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2.018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2- 0088- 07

[作者简介]李福安,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肖亚男,男,湖北阳新县人,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收稿日期]2015—12—09

猜你喜欢
大冶市乡镇经济经济转型
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袁国强藏品欣赏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探讨
湖北大冶:诉前检察建议助力文化古迹遗址保护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四维的转变
——一大冶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浅论当代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创活力新镇 建幸福陈贵——大冶市陈贵镇大力开展“全国文明镇”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