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6-05-10 04:31蒋文梅吴秋燕
教育界·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要性问题

蒋文梅 吴秋燕

【摘 要】大学生余暇时间增多,负面效应相伴而生,具体表现为学校向心力减退,班级凝聚力削弱,集体意识淡化,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精力不集中、上课打瞌睡、生活无规律、考试靠突击、精神状态差等现象突出,学生怕苦怕累,体质孱弱,浑浑噩噩,意志品质差,大学校园缺乏应有的精气神。本文就谈谈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见解。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重要性 问题

一、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旨在充分发挥课余时间的教育功能和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体育教育。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过程,也是发展智力、培养意志、陶冶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培养教育过程,更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总体面貌的展示。

(一)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校园足球行动计划,教育部实施“8.8”行动计划,要求增强学生体质;从社会层面看,各种非健康因素,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开展全民健身;从教育层面看,体育运动不仅能培养强健体魄,还能磨炼意志品质;从学校层面看,体育活动能活跃校园气氛环境,改变校园精气神;从个人层面看,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习成长的内在需求

适度的运动既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髓,提供强有力的体魄,还能培养团队意识,缓解精神压力,使人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心情愉悦;而且体育训练还能磨炼意志,如中长跑,开始前心理的恐惧、开始后身体的疲惫苦痛和放弃的冲动等都是对良好意志品质的一种磨炼。可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外在的体魄,还可以磨炼内在的意志品质。

(三)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互联网在校园的普及,大学校园充斥着论坛、微博、网游、小说和视频等各种新媒体,信息资源极大地改变了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造就了新一代的“林黛玉”,跑几步能晕倒,晒一下就中暑,爬个楼会喘气;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取消了男子5000米和女子3000米项目,原因竟然是中长跑会造成瘁死,引发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校园体育建设已十分紧迫。

二、紧盯问题矛盾,聚焦教学效能,创新开展各项校园体育活动

体育课程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师指导下的各种体育活动来实现的。体育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作为教师,要能教好,组织严密;作为学生,要想学好,积极参与。为此,体育教师的角色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

三、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结构,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校园体育文化向社会体育文化的转折点,在工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一)在教学中突出终身体育思想的培育

终身体育是人们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习惯和能力的总称。终身体育意识培育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的养成,因此,高校体育应挖掘其内在的功能,提高其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实现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接轨。职业学院终身体育培养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更加注重扎实打基础,更加突出社交类体育运动。

(二)突出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和谐。学校的体育活动都是以群体活动形式居多,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体育活动在许多场合中,成员之间通常是自由组合的,这些参与者通过彼此在活动中的联系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活动中,人们交往较为直接、随和,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很容易消除学生交往中的紧张心理,这种社交活动是学生个体所参与的脱离家庭以外的,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得到个性方面陶冶的有效方式。因此,体育锻炼及其集体活动对学生人格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方面,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运动,成员对体育活动的共同行为倾向和价值观产生共鸣,这既有利于减轻个人的孤独感,又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要跳出体育看体育

所谓“跳出体育看体育”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体育这个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全息”透视,以便于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把握和理解体育,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好地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当今时代的体育运动不再仅仅是群众健身和参加大比赛为国争光,体育文化已经形成一个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过程,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再仅仅将其视为教育的分支,而将它定位为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教授技能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应着力在培养学习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上下功夫,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上求突破,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教学要解放思想,从教学形式、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入手,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强化团队合作和社交功能,使体育意识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入心入脑,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真正地从操场走到校园,走向社会,才能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思想,使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问题,使学生终身受益,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重要性问题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