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溢
内容摘要:本文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区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对当前商贸流通地区发展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阻碍我国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主张。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地区差异 影响原因 对策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状况
1.发展规模完成大踏步前进。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正在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中。其中,在过去5年里,商贸流通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8%,并且2014年的总商品零售额突破了17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也突破了37万亿元,在过去5年里生产资料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1%。此外,商品贸易行业的服务销售额也突破了4万亿元,这在过去5年里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8%。
2.形成农村和城市为一体的贸易流通线。基本情况下,城市中的贸易流通线会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来作为支持点。在过去几年里,城市的消费品消耗量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1978年,其销售额仅仅只有505亿元,但到了2014年,这数值已经突破了133000亿元,与此同时,城市的消费品消耗量占总销量的份额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改革开放前的30%到了现在的87%,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城市,比如杭州、苏州等,人均的所占份额已然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贸易流通线可以利用的途径少很多。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有大致两种适合农村和城市结合的贸易流通线。第一种是工业产品进农村,而另一种则是将农作物运输到城市的方式。这种相互传输的方式已经普遍流行起来。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和乡村之间商品的流通,我国还开发并创新了销售和经营方式,以便于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总共新建改造50多万个“万村千乡”农村商店,建成近3000个运送中心,包括全国近八成的乡镇和近七成的农村。
3.现代化运输初露端倪。典型的特征就是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已经逐渐流行起来。截止到2014年,我国具有较大规模的连锁企业在总销售额上突破了2万亿元,并且每年以17%的增长速度而直线上升。此外,网络商务快速发展,就2014年一年的全国网络商务贸易额就超过将近4.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上产生的交易额就突破了5000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包括网上购物所产生的物流运输、商场上的物流运输、集团公司的物流运输、市场的物流运输等。
4.多样化的运输主体。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出现了多样化的运输主体。也就是说,运输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一些大型商场和零售店,而是更多的关注与国外的市场。截至2014年,已经有40多家的国家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办了分店,从统计的数字上来看,已经突破了16000家,在面积上突破了1700万平方米。这些商店的数量占我国所有连锁企业的9%,面积占到了14%。此外,从销售总额上来看,2014年集体企业占到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2%,而国有企业占到了10%,外资企业(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占到了16%,私人企业占到了6%,剩余的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从这个比例上来看,多样化的运输主体已经逐步慢慢形成了。
5.新型流通行业管理体制基本确定。政府只对收购粮油、烟草、食盐等为数不多的重点商品进行专营管理,其它的商品都已经放开运营。其中,在所有的销售额中,包括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根据市场来决定价格的货品占到了97%左右。同时,政府先后颁布2部有关法律(《反垄断法》和《拍卖法》)、3个行政法规(《直销管理条例》、《商业特许运营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34个部级规定。城乡市场统计监管系统,涉及22个流通行业,21个大类六百种商品和11大类三百多种生产原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级别储备体系保持健全,储备商品种类超过29个,应急商品种类超过58种。
(二)商贸流通业面临的重点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尽管流通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商贸流通业的结构性存在很大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限的商品批发方式,不均衡的零售行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城市和乡村商品流通,滞销的农产品等。面对商贸流通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流通市场的混乱状况,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或者市场没有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定以及一定的质量和流通标准。此外,对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运营主体质量高低不一,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贸易欺诈、拖欠货款、坑害消费者的状况还不时出现。
因此,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国需要紧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尤其是对流通行业在信息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加以改善和提高。此外,流通企业需要大力改革自身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化和执行力,尤其是物流运送系统的当代化、低下的信息化水平,往往会带来较慢的流通速度以及较高的物流开支。当前,中国物流总开支占到了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8%,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流通运输途中的耗损率非常的高,其中蔬菜和水果在运输途中的消耗程度上最多的,这占到了总量的28%左右,而在运输途中消耗程度最低的是肉类产品,仅仅占到了总量的11%左右。
从整体实力上来看,流通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个领域的整体实力不强。在我国,这个行业有将近400万家的经营企业,但是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所占的比例却是少之又少,因为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数量不足1%。苏宁集团作为我国百强连锁企业第一名,每年的销售总额还不到沃尔玛集团整体销售总额的4%。政策体制问题急待处理,连锁公司整合纳税目前还没有办法进行。
影响商贸流通业地区差异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法律及政治的因素
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社会、文化、法律以及政治因素。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习惯,而且人们的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而正是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导致了人们在生活价值观和消费方面有了不同的理念。因为商贸流通企业在每个地区开展一些活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准则,而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会对消费者的行为和观念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最终这就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以我国的东部地区为例,因为东部东区位于沿海地区,更容易接受到一些新的思想,这使得东部地区的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有更多的消费意识,并且他们更愿意接受市场化的挑战。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思维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人们具有较低的市场意识,所以人们对市场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直接对商贸流通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也会受到法律以及政治因素的制约。就政治和法律因素而言,其主要是指国家的相关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政策和体制、社会稳定等。一旦这些政治因素出现变动,其就会对商贸流通业带来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冲击。也就是说,一旦政策改变是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那么就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巨大的风险和损失。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东部地区在政策和法律上的开放程度更大,因此得到的优惠和保护更多,所以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得更快。
(二)不同的城市化水平
城市与商品流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为有了商品交换,才有了城市的产生,由商品经济所造成的交易速率是城市规模科学化的标准。城市的壮大促使商品由简单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的转变,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流通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商品贸易的流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商品的快速流通。其次,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壮大商品的流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化发展水平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多小乡村经过短时间的发展转变成现代城镇,快速城市化过程很快便带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进展。
(三)不同的市场化水平
市场化水平的不同也会对商贸流通业在各个地区间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我国,如果某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比较高,那么这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反之,一旦某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比较高,那么这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且城市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比如,在东部地区,由于海外资金的大量引入,国外投资的机会增多,城市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这不断提升的市场化水平就会促使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然后,到了中西部地区,由于缺少外资和劳动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市场化水平低下,这就大大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四)对外开放的不同层次
事实上,不同的对外开放层次会对商贸流通业带来不同的作用。从目前形势来看,整个世界都在全面呼吁流通的国际化,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第一,整个国际市场正在朝着国际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流通的国际化。第二,由于国内市场的饱和,很多国家正在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来寻找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契机。从我国整个区域来看,主要实行流通国际化的地区是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因此这也给东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使得东部地区拥有更高的开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程度,并能够和外国流通行业在架构、资金和销售活动等地方有很大程度的结合或联合,促使外资商贸流通公司很多的都投资在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城市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就会处在弱势。另外,由于在开放层次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中西部地区没有能力达到国际化流通的要求。毋庸置疑,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因没有相关机遇而建设速度较慢,导致发展水平与东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五)不同的信息流通水平
信息的流通水平也会对商贸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信息流通的越快,流通的规模越大,那么就越能发挥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商贸流通过程中,一旦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快速的流通,那么就可以加快商贸流通的速率,并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贸流通业地区和谐发展建议
(一)强化地区间的商品交易合作,实现以合作促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为了缩小我国各个地区间商贸流通业的差距,各个地区之间需要加强在商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无可否认,单一的发展渠道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合作。因此,在商贸流通行业,实行合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各个地区懂得了在商贸流通方面的重要性,才可以实现以合作促发展的新局面。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地区需要首先打破地域的观念,实行对外开放,不能采用老旧的封闭思想,以此来实行商业上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每个省和市,政府和政府,行业和行业,企业和企业,协会和协会之间都需要展开定期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彼此的合作。在合作形式上,每个地区都需要倡导多样化。只有在充分沟通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各个地区才会找到更多新的发展契机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由于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资源,因此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不仅仅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且还促进了商品贸易的流通。此外,各地区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综合平台来促进合作,比如贸易论坛、服务论坛、商业交流论坛、投资和融资论坛,这些综合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知识和科技的传播来实现各地区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二)深化对外开放,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吸收力以及辐射力的提升
缩小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业的差距的另一个建议是深化对外开放,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吸收力以及辐射力的提升。各个地区间的商贸流通和合作不仅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自身的发展。我国需要在缩小各个地区之间商贸流通差距方面,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字面上理解,对外开放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各个地区需要加强对外界开放,另一方面是各个地区需要对内部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东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中部和西部地区也需要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不断实行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并强化和其他东部地区的合作和联系。此外,为了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中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不断引进外资,同时充分利用好自身拥有的资源,以便于在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
(三)推行“人才强商”战略,尤其加快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
为了促使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商贸流通方面的协调发展,各个地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的各个地区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来建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坚定持续地去实行,这无疑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中西部运输中心的地位,助推中西部当代流通行业
强化当代交通运输道路建设,着重运用中西部交通中心地位的作用。地区竞争水平的优劣,某些层面上决定于这个地方的交通位置。虽然中西部地区处于我国的交通中心,但是该地区在交通体系的打造方面,特别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速率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很长时间内,“交而不通、通而不顺”,这是经济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这在很大层面上导致了我国的贸易流通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需要加强中西部运输中心的地位,并根据政府的要求,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交通的运输枢纽”,不断加强对该区域的科学规划,以便于构建出现代化的运输系统。最后,我国需要重视当代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方便的现代化综合物流运输大通道。
(五)强化现代流通系统的建立,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统一发展
为了实现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我国还需要不断强化现代流通系统的建立。当今,随着商品贸易量的增多,建立一个当代的流通系统和市场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商品的集散地、货品交易中心、物流疏散点等。这方面中西部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中部地区是一个连接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中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煤矿、天然气、金属、能源等。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国需要不断促进中西部能源以及原材料大市场的统一建设,并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的贸易环境。此外,国家需要大力支持中西部物流业的发展,以促进东中西部一体化当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另外,我国需要从物流行业建设为出发点,建设一定数量的当代物流分配中心,并充分运用现有物流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合理的布局科学、有效的配置、完备的功能的物流服务系统。
(六)促进当代市场系统的建立,实现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系统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一旦市场系统是统一的、合理的,那么这就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然而,如果市场系统是混乱的,那么就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面对如此庞大的商贸流通市场,包括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当代市场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设当代市场系统过程中,我国需要不断加强对大城市的重视,并将大城市作为市场发展的中心,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以城市带动乡村,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和布局。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建设路径上,各个省级重点城市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综合化的形式,而对于省属的地方市而言,则以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式为着力点。由各省统合前的市场自己慢慢自然建设形式,改变成省级区域联合行动,一开始是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然后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才有成熟的地区市场系统的自我发展方式。另外,我国在选择市场发展动力时,需要以地区特色小产品带动各个地区市场的大力发展和壮大,同时也需要与省级区域合作来建立快速的交通物流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来打造健康和谐的市场贸易环境。
(七)强化对连锁经营和大型流通公司的建设,促进商贸市场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缩小各个地区之间的商贸流通业差距,需要强化对连锁经营和大型流通公司的建设。也就是说,现代化的商贸流通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经营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流通组织形式。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国的各个地区需要将连锁经营形式和零售经营形式相结合,并促使优秀商贸公司零售系统的发展,一步一步形成大规模商品的零售途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我国各个不同的地区需要促进网络商务等新形式在商贸流通中的实际运用,以便于建设一个更好的物流流通网络系统。另外,我国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来实行商品和贸易的规范和统一,并采取一定措施来惩罚非法的交易行为,以促进商贸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商贸流通速率的地区差异明显。整体从三大区域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商贸流通速率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东部地区所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差异也很大,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速率即便比西部地区稍稍高一点,可是没有明显差异,中西部地区整体上来说都相对弱一些,但地区所属各省市、区之间的差异较东部来说比较小一点。具体至不同省直辖市、自治区来说,各个省市、区在商品贸易综合发展、建设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工作机会这四个方面上,都有其自己的优劣势。比如在中西部地区,河南省和四川省有着相对好的商贸流通业壮大环境,但在促进经济建设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各个省市、区应依据自己经济建设的特征,有目的、有重点地制订适合自己状况的法律规章。
本文着重研究了自改革开放以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还有商贸流通速率地区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类似历史时期的发展经验,对比总结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相似及不同之处,能更清晰地总结出我国商贸流通区域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可以更好地借鉴类似的经验,避免出现相同的教训。
参考文献:
1.金利娟,贺思圣,汪隆宝.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贸流通业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2)
2.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3.刘建颖.商贸流通业发展国际观察[J].商业时代,2013(30)
4.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5.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