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是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行业,目的在于加强城乡商贸的对接和整合。商贸流通不畅除了延缓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降低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运行效率外,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农民增收和消费,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下我国商贸流通不畅原因为切入点,并从建立农村零售组织网、完善城乡流通组织供应链及加强各项政策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析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 流通不畅原因 城乡一体化 解决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重生产、轻流通”而加剧形成。城乡长期的二元结构阻碍了农村市场化,使其逐渐形成完全异质和低组织化的消费市场,造成商贸流通不畅。因此我国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要以统筹的思路激发农村商贸流通组织改变传统运行方式,同时还要通过发挥城市商贸流通组织作用实现城乡流通的充分对接,保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高效率运行,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商贸流通环境
(一)硬件
现代物流是实现生产者和消费之间商品交易的纽带,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如仓储、装卸、运输、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城市中网络通讯、道路建设等硬件设施都相对完善,然而农村情况相对于城市较差,在交通通讯及仓储道路运输等硬件设施方面都不如城市,一定程度上影响农副产品进城及城乡商贸流通。与此同时,在批量运输、市场开发及践行履约等方面部分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的交易费用都高于工业产品。表1农产品综合市场基本情况显示,当前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分散,难以形成现代化、规范化及专业化大型市场。仲裁机构、产品检测也不够健全和完善,更缺少现代化的交易结算。
(二)软件
农副产品的层次相对于城市其他产品比较低,同时还涉及较多主体,如生产、交易及流通等。尤其和其他产品相比在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方面,农产品市场都比较混乱,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市场法律法规。此外,保险、金融等机构都是工业产品生产销售的资金保障,然而农村受经济发展影响,其金融扶持工具完善度不及城市,除此之外,还要在商贸流通体系中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产品标准化,目前市场上却有部分质量低下的农副产品流通交易,部分质量优的农产品因受商贸流通影响而无人问津,导致交易量较低。
(三)综合市场
为满足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跨步发展时纷纷建立工业消费品市场及农副产品市场。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成交额方面却没有形成数量优势,虽然我国经营农副产品有较多的市场,但市场层次低、规模小、联合性不强且集中程度不高。工业品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不同,前者发展规模大,发展状况较好,甚至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批发零售一站式和集团化(见表1)。
城乡一体化下我国商贸流通不畅的原因
(一)城市和农村商贸过度竞争,专业化分工协作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之间的价格相对于以往其竞争力度也越来越激烈,如零售市场上常见各种促销方式(打折、返券、特价、优惠价等)。虽然此类方式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及促进销售,但它涉及多个方面的利益,即消费者、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此过程中受到压缩,严重时还会让消费者对此方式产生逆反和怀疑心理,甚至怀疑该企业产品真实性,使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方面,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就低于城市商贸流通,主要因为农村商贸流通组织的人力资本、技术及资本金都不如城市商贸流通,虽然在价格竞争过程中能承担较小的成本及经济风险。然而可以看出城乡经营商品差异的不同造成上述过度竞争。一旦城市和农村商品的同质性和替代性都持相同水平,那么消费者必然会对价格敏感,将价格维持在可以生产范围的最低水平是两种产品商家唯一确定的价格策略。我国城市流通组织通常经营品牌商品及高附加值商品,农村商贸流通组织所经营的商品附加值都不及城市,因此城市流通中价格高于商品本身是普遍现象。此外传统商贸流通组织分工协作体系为批发-储运-零售三个环境,自改革后,这种分工协作体系也转为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的企业主体。在利润驱动下改革后的流通企业积极进行改革,形成批发、零售及储运分割的局面,无法分工协作,使城市和农村的流通组织往往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发展需求,也呈现过大过小的极端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传统分工协作难度,降低当前城市和农村分工协作水平,一定程度影响农村市场的开拓。特别是受商贸流通组织分工影响,要经过长期的存储和运输才能实现交易,农户所生产的产品不能以满意的价格贩卖,导致生产和流通出现不和谐的关系。
(二)资金专用性,缺乏创新能力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要在流通制度一体化、流通主体一体化及市场一体化等基础上实现对接,而不对接的表现是由商贸流通组织自身特点而决定,也还因为一体化还在进行中。创造和实现商品价值要经过零售商、供应商、批发商、制造商、物流商等多个市场主体相互努力,三种市场主体都涵盖在流通产业当中,沟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可利用相关渠道,关键时可和上游经济主体构成以纵向为主的市场关系后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风险,农村和城市的资产性会导致各个企业组织内部的发展出现差距,只有某个特定用途才能运用某种特定资产,若将其运用于其他地方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成本。若下游买方和供应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经营者,由此一来当前交易需求如果使用供应商的专门化投资根本无法得到满足,产生这种问题也受资产专用性影响,如果上游供应商投资专业性资产,那么下游买方榨取供应商的剩余价值就会以停止交易为借口,投资的专用性因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变得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大风险,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根据资产专用性情况加以判定商贸流通组织合作方式。
在经济领域发展中,商贸流通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也开始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创新。流通创新的意义为在最需要的地方配置稀缺的资源,优化商贸流通效率。部分商贸流通产业的创新来自以下方面:其一,商贸流通产业技术创新会因为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发生改变,在目前社会环境中生产技术的进步需和流通技术相互支撑及配合,否则会破坏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均衡,也会阻碍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二,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和流通资本受流通企业的逐利动机内在推动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商贸流通的创新指不同流通组织通过创新到融合等不同途径逐渐适应经济社会环境,有利于我国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改善,最终提高商贸流通运行效率。和城市商贸流通相比,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仍落后于城市,主要因为20世纪的城市中所运用的连锁商业组织形式已经打破商圈限制。然而农村受经济发展影响,其自身并不具备发展连锁企业的条件和实力。尤其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惯性是要使用体制力量,不具备庞大的信息化和科层组织,一定程度也影响城市流通组织创新能力。
(三)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发展差距多体现在城市和农民年收入及消费等方面,从相关数据得知,2001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89∶1,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03∶1,如果再考虑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因素,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则会出现更大的差距。从表2得知,早在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785.8元,而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则在2013年才达到8895.9元,由此说明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过了10年才赶上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发展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商贸流通发展,因为商贸流通由多个方面组成,每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商贸流通不畅现象。如在物流方面,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使物流服务组织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受到严重阻碍。整个流通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可以说物流服务是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关键点,尤其物流服务组织之所以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起到良好的传递作用,在于依靠自身具备的仓储、输送、运输等条件。目前受经济发展影响,和城市相比农村商贸物流服务组织仍是薄弱环节,尤其城市已经开始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城乡商贸组织体系核心部分时受到这种分割影响。再例如在价值流方面,和流通相关的价值产业的发展因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而受到严重阻碍,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二者之间的均衡需要组织、物流及市场等不同方面的均衡,更需要第三产业配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在商品流通中商贸流通组织要和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且需要金融、保险等相关行业支持,商品需要上述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流通,关键在于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一体化,降低商贸流通风险。然而在规模报酬、技术创新等方面城乡商贸流通之间存有严重的分割现象,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情况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我国商贸流通不畅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农村零售组织网,强化农产品流通网络
农村零售组织网在以零售业为主导的组织对接模式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农村通过特许连锁的方式建立零售店,以此快速拓展农村零售网。二是随着不断增加的农村零售网点及扩大的加盟店数量,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管理难度。由此一来则需将两种方式结合及引进开设直营店的方式,可选择在中心乡镇开设直营店,周边行政村、乡镇都可加盟连锁店,形成以直营店为中心的零售网。直营店作为连接加盟店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农村物流中心、城市流通组织相整合。小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都会产生双重约束,同时规模的扩大则建立在各种先进交易方式和营销技术的基础上,如果交易规模没有扩大农户经营就难以利用规范的外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现代市场制度功能获取潜在的交易收益。根据我国农情出发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要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集中销售农产品时可建立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农业批发市场。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中专业市场具有相对稳定、交易量大及吸纳较多就业人口的特点,可以说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妥善储藏、快速运输及保鲜加工,解决传统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分散性、地区性出现的矛盾。选择和培养一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农村原材料基地向餐饮等企业运输食材。或培养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相一致的农业组织,目的在于组织农民生产和流通农产品,与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流通企业等组织进行协调,以此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最后强化农产品流通网络有助于形成大流通及大市场。建立信息网能使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市场价格动态,便于及时调整商品的流量和流向,最重要是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半径。同时还能解决市场信息的需求矛盾。分散经营是我国农村市场的关键主体,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搜索和利用市场信息,从而难以满足我国农民需求。信息网有较大的辐射强度,便于农民根据市场预测调节农产品在淡季、旺季的上市数量和时间,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率。
(二)建立共同行为约束边界,完善城乡流通组织供应链
目前有关部门针对城市和非正式流通组织建立了共同行为约束边界,目的在于促使双方达成协商对接。城市和农村非正式组织都分散且独立,需建立一个行为约束边界有强度的控制力及影响力,使组织为服务广大农户及消费者时能将终究目标设为组员利益最大化,避免出现交易秩序混乱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非正式流通组织的约束边界也参考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正式流通组织,若某个流通企业的行为越过所规定约束边界,如因流通成本增加而放弃,那么之后需付出巨大的回归成本回归到流通产业正常组织状态。建立强有效的行为约束边界需借助众多流通组织中的核心能力,而城乡商贸流通公认的核心能力可吸引分散的流通资源,其分散的流通资源还能向有能力的流通组织靠拢。建立商贸流通组织核心能力一般需要以下环节:首先具备对商贸流通组织的诊断分析能力;商贸流通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分析及诊断,因为企业中有处于相对于优势的能力,有的能力较易模仿,有的能力具备绝对优势,而商贸流通组织的核心能力就在于不容易被模仿且有绝对优势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对选中的核心能力进行强化,将组织内部资源集中投放到核心能力建设当中,通过相关辅助和强化步骤后与核心能力构成良好互动。其次建立有效沟通环境;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与社会多层次的信息沟通有利于核心能力发展。最后建立巩固核心能力需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式流通组织和非正式流通组织在确定核心能力后就要运用和管理,约束流通中的组织行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农产品产业链在于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供应链一体化,一般城市商贸流通组织和农村对接通常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城市流通组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该模式通过城市大型零售批发组织直接联系农村的加工企业后再贩卖农副产品,后者则将农副产品的销售利用前者的直接供应商一并纳入城市商贸流通中。除此之外,农副产品还可自行联系城市大型零售批发组织形成和产品有关的销售品牌,一方面能提高销售量,更重要是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二是“批发零售+零售”,在这种模式中批发组织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和收购,之后将其配送到销售区域后直接流入城市商贸流通市场中。三是“农户+零售流通组织”,在农村的零售流通组织承担收购和零售工作,收购设在农村的零售店铺,之后通过加工后进入城市流通市场中实现销售。
(三)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利益
首先,针对商贸流通企业制定合理的联合兼并政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商贸流通组织更是有了较好的发展,但农村商贸组织和城市相比其各方面水平处于弱势状态。因此需要改善当下农村流通组织“小、散、差”的现状。针对部分规模小和效益差的流通企业组织可以让农村相对实力强大的流通组织兼并,扩大商贸流通组织经营规模。兼并后可以在所合并的组织中运用优秀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商贸流通组织在资产上的实现量。制定兼并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互利、有偿转让及政策导向等原则,因为市场竞争中必然不可缺少兼并,然而可能涉及到农村市场中农民生产结果,因此更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同时评估流通组织资产。在农村和城市市场中必然会有实力较强的中小流通企业,针对此情况可将资金、人力、技术、物力相持平2-3个商贸流通组织联合成实力、规模都高于原先的新组织。
其次,制定流通行业反垄断法律法规:国家要从宏观策略上重视流通业发展,提供切实人力、物力的支持,重点关注城乡统筹,形成统一的商贸流通市场的前提要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不断扭转城乡流通市场分割局面。所以要根据流通行业现状及时制定相关反垄断法,限制垄断的流通企业,尤其要重点干涉城市、农村中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处理方式和行政垄断。不断加大农村流通市场的升级改造,拓宽投资渠道,将资金应用于加强批发零售市场的建设。同时努力健全农村流通组织的合理布局,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和检测农产品批发市场,促使农村流通组织成为高效运行和功能齐全的组织并与城市商贸流通相互扶持与促进。
最后,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和竞争政策:在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方面城市、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不可避免地存在分割。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在农村流通组织中依旧是主流,所以国家在制定和现代技术手段相关优惠政策时可以农村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为前提,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除了在农村引起城市先进技术外,最重要是国家要引导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吸收城市技术手段的优势,之后根据农村商贸流通特点改造技术,最后应用于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当中。众所周知,城市流通产业和农村流通产业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竞争过度的流通产业与商贸流通不畅息息相关。通常城市商贸流通采取如促销大战、价格战等不正当手段抢占市场份额,自然而然使整个商贸流通业的有序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可指定有关的竞争政策对其实施约束,使城市商贸流通和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有法律可循,有利于整个流通产业实现良性竞争机制。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乡商贸流通对协调城乡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商贸流通不畅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消费,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我国商贸流通业只有改变传统流通局面,逐渐向双向流通过渡,以此提高商贸流通体系效率。同时整合城市和农村零售组织网,建立城乡共同遵守的行为约束边界和相关政策制度,为城乡商贸统筹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1(1)
2.魏婕,何爱平.城乡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3.齐春莹,齐君伶.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4.林建华.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2011(3)
5.李秀丽.浅析我国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
6.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7)
7.Wei J, Liu 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Business Economy,2015
8.商焱明.关于推进武汉城乡商贸服务一体化的思考[J].武汉商务,2015(4)
9.翟小光,姜鹏.推进吉林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1)
10.Tang X J,Ren B P.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Rural-urban Integration of Commerce Distribution[J]. Economic Survey, 2014,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