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刘立佳
内容摘要: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在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及整个农村部门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2.5亿农村转移劳动力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经验和开放的观念,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构建价格扭曲、趋同对农村GDP和城乡收入差异影响的计量模型计量得出: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有负面影响但并不是很大;工资扭曲度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比较显著,也即工资扭曲度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工资变化趋同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比较大;工资变化趋同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是负面的,也即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变化趋同,减小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
关键词:农村转移劳动力 价格扭曲 价格趋同 农村发展
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2.5亿农村转移劳动力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二元制度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排斥,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和整个农业部门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1.86∶1扩大到2011年的3.3∶1。同时,经过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和计划生育的共同影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逐步减少,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蔡,2007)。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步入了上涨的快车道,2005至2009年全国农民工工资年均涨幅达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目前,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状况进行的系统研究也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正在动态的趋同于城镇劳动力价格(杜建军,孙君;2013)。
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扭曲给农村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随着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及变化趋同,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也给农业部门带来大量的资金、新技术和新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部门的发展。为了客观地评价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和变化趋同给农业部门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对此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价格扭曲、变化趋同影响农村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与农村发展
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阻碍了农村发展,拉大了城乡和地区差距。
一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带来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萎缩,一方面使得劳动力自身技能和生产能力下降,收入增长停滞,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劳动力的家庭生活和子女培养,削弱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
二是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不是真正的剩余,而是农村的优质劳动力不甘于贫困而外出寻找新的机会,但是由于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存在,这些人只获得了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中的基于制度因素决定的勉强维持生活的不变制度工资,这部分工资不足以弥补农村因为优质人力资本的流失而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这些优质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失,农村趋于空心化,制约了农村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变化趋同与农村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价格变化趋同对农村的影响效应,表现为促进了农村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
一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在扣除生活费用以维持自身的再生产之后,大部分都汇回到农村,所以劳动力价格的趋同,增加了农村转移劳动力汇回农村的资金,图1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剩余工资增长了4.23倍,农村转移劳动力剩余工资的增长改善了他们家庭子女的消费、农业生产和居住条件,这都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是有些农村转移劳动力因为劳动力工资收入的上升,在城市务工积累了资本后,返回农村投资创业,将在城市学习得到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和经验等人力资本带回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实证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一)价格扭曲与农村发展
(三)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年鉴》,时间跨度从1980年至2011年。另外,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和湘鄂皖川7个区域就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抽样调查,整理出1200份有效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包括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年龄较大从业者和一般从业者,采用请他们追忆以前工资的方法,得到调查对象,因为时间跨度太长,有些调查对象时间序列数据不全,在难以精确得到1980年至2011年之间(特别是1997年之前)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情况下,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处理缺失的数据,以尽可能减小数据分析中的误差调查处理数据。
实证估计结果及讨论
(一)价格扭曲与农村发展估计结果
1.價格扭曲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1报告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分别运用OLS和IV GMM估计方法,模型(1)和模型(3)估计了工资扭曲度一个变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模型(2)和模型(4)加入了控制变量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农村耕地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税变量。
比较估计结果,OLS和IV GMM两种估计方法的结果方向一致,但具体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因为IV GMM估计方法控制了内生性,结果更为可信。估计结果显示,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0.635,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0.121,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有负面影响但不是很大,这可能是由于:工资扭曲虽然致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汇回农村的资金比劳动力价格正常情况下减少,但不可否认,农村转移劳动力汇回农村的资金是农村现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状况,因此,工资扭曲并没有对农业产值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达到3.797,这比较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的情况。农业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0.983,这可能是中国土地有限,过多的劳动力投入到有限的土地上,可能会影响土地的产出效率。
2.价格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2报告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分别运用OLS和IV GMM估计方法,模型(1)和模型(3)估计了工资扭曲度一个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2)和模型(4)加入了城乡资本投入之比、城乡劳动力投入之比、农村耕地数量、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税变量。
比较OLS和IV GMM两种估计方法,仍然是结果方向大体一致,但具体影响程度差别较大。IV GMM估计结果显示,工资扭曲度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扭曲度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是0.165,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扭曲度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是0.082,也即工资扭曲度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工资扭曲度增加后,城市更多的分享了因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扭曲而带来的农业剩余,从1980年至2011年,中国工业产值从2192亿增长到220413亿,增长了100.55倍;而农村则失去了大量的优质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农业增长缓慢,从1980年至2011年,中国农业产值从1372亿增长到了47486亿,仅增长了34.61倍;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差距从1980年的1.60:1变化为2011年的4.64:1;因此,工资扭曲度的增加导致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扩大。
(二)价格变化趋同与农村发展估计结果
1.价格变化趋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3报告了模型的估计结果,IV GMM估计结果显示,工资变化趋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0.732,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0.187,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比较大;从1980年至2011年,随着农村转移劳动力汇回农村的剩余工资的快速持续增加,农民投资于农业生产的资金也增长很快,这就直接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2.价格变化趋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4报告了模型的估计结果,模型(1)和模型(3)估计了工资变化一个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OLS和IV GMM估计结果都显示,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变化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比较显著,影响系数分别是-0.130和-0.176;模型(2)和模型(4)引入了城乡资本投入之比、城乡劳动力投入之比和政府支农资金三个变量后,工资变化、城乡资本投入之比、城乡劳动力投入之比和政府支农资金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也比较显著。IV GMM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和内生性的条件下,工资变化对城鄉人均收入差的影响是-0.271,也即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变化趋同减小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从1980年至2011年,随着农村转移劳动力汇回农村的剩余工资的快速持续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因此,农民就有更多的现金进行投资、生产和消费,这就直接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异。
结论
本文构建了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价格变化趋同对农村GDP和城乡收入差异影响的计量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扭曲度对农业生产有负面影响但并不是很大。二是工资扭曲度对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的影响比较显著,也即工资扭曲度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三是工资变化趋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工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比较大。四是工资变化趋同对城乡人均收入差的影响是负面的,也即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变化趋同,缩小了城乡人均收入差异。
为了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本文认为:一是尽量采取各种措施破除造成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各种政策制度壁垒,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融入城市,以减小价格扭曲;二是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破除阻碍市场决定劳动力价格的制度障碍,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遵循市场规律变动;三是支持农村转移劳动力通过合法的劳资谈判和组织工会等途径维护劳动权利,以利于农村转移劳动力改善收入和生活条件;四是加快金融和财政制度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对中小企业大规模减税,以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2.杜建军,孙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价格动态趋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4)
3.Wang,X,Kalirajan.K.P. On Explaining Chinaps Rural Sectorps Productivity Growth[J], Economic Modelling, 2002(19)
4.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
5.Wu H.X,Meng.X.The Impact of the Relocation of Farm Labor on Chinese Grain Produc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7(2)
6.Rozelle.S,Taylor,J.E.Brauw.A.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
7.王小鲁等.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
8.姚枝仲等.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4)
9.Cai. F, Wang. D, Du Y. Regional Dispa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Impact of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2(13)
10.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管理世界,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