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婷
摘 要: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融合歌舞、文学、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特点于一体而生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意境”一直是我国传统艺术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们都希望能够创造出“天人合一,情境交融”的艺术效果。而戏曲表演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对戏曲表演中意境的营造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戏曲表演;意境;唱念做打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1
戏曲是一门舞台艺术,“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形式,而其“意境”的营造就在这些表演活动中逐渐形成。其具体的营造过程展现如下:
一、通过优美的“唱”来营造戏曲意境
“唱”是戏曲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演唱来交代故事的情节,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的性格。所谓“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1]只有触动人物内心的演唱,才能承担起营造意境的重任。
首先,要动情。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演唱,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来抒发戏中人物的情仇。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或者尖厉,或者柔美的演唱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戏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唱词和唱腔都要有所区别。一个闺阁千金,不能让她像市井无赖一样撒泼打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落到什么境地,他们都自有一股气度存在。
比如,在越剧《红楼梦》中,黛玉“焚稿”是最为经典的唱段之一,“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一生心血结成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2]这段唱词浓缩了黛玉的一生。随着演员的演唱,观众的眼前回放出黛玉一生中值得回忆的往事。唱词中既有闺阁小姐高傲,又有寄人篱下的哀怨。观众随着演员营造的意境走进黛玉的内心,随着黛玉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唏嘘哀叹,一鞠同情之泪。可以说,意境的成功营造,就是建立在演员优美的唱词和唱腔之上的。
二、通过精彩的“念”来营造戏曲意境
“念”就是“念白”。“念”的主要功能是解释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念”和“唱”不同,念白一般都比较简短,有的时候就是一两句话,甚至是一个字。但是却能高效地表达出很多的内容。戏曲表演中,演员出场通常会有一段念白,有时候是一两个字,有时候是一两句话,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身份。有时候,在一大段唱词中间,会掺杂有一段念白,一来可以平缓或者调动演员的情绪,二来可以让情感表达得更加浓郁。比如《祥林嫂》末尾段“抬头问苍天”中,其念白的处理就具有这样的效果。这是一段掺杂在一大段唱词中的念白,用一大段唱交代了祥林嫂的一生。对于自己的一生,祥林嫂的态度是非常平淡的,但是观众在这平淡之中,却能体会到无限的辛酸。只是提及到阿毛,祥林嫂的情绪出现了变化,这里没有再用唱词来表达,而是改用一段念白来表示,“阿毛,阿毛……是呀,我是笨,我单知道下雪天野兽在山坳里没有东西吃才会到村子里来,我就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老六,你不要怪我啊!”就是这句简单的念白,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把前面唱词中的平淡打破,让悲剧的意味更加深厚,把祥林嫂的悔恨和凄惨刻画地淋漓尽致,给观众营造了悲惨的意境。[3]让观众在对祥林嫂的境遇深表同情的同时,对造成她的悲剧的封建社会制度更加憎恨。
三、用高超的舞台动作和打营造戏曲意境
这里把“做”和“打”放在一起叙述,主要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很多场合是相同的。做,就是动作,打,就是打斗。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可以用舞台动作和技巧来代表千军万马、黑天白夜、生死抉择,可以用灵活的戏曲表现方法来自由地变换舞台的时空。在戏曲表演舞台上,演员的动作可以决定舞台的时间。说其实白天,它就是白天;说其是晚上,它就是晚上。比如,在《乌龙杀惜》中,宋江就用戏曲动作推动了时间的变化,让舞台的时间从黄昏一直推移到次日黎明,剧情在这时间的变化中一步步展开,演员高超的动作把宋江杀惜的心理活动完成地展现了出来,让观众和宋江一起经历了纠结、疑惑、退缩,最终做出决定的过程。让人物的性格更加多样化。除了时间上的变化,还有空间上的变化。通过演员的舞台动作和大豆,演员可以瞬间把戏曲舞台营造为金戈铁马的战场,也可以转变为换花团锦簇的后花园。比如,在《穆桂英挂帅》中,七八个人的排列就可以是千军万马,一两个人的简单的打斗动作就可以给人战场厮杀的感觉。
四、总结
总之,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把观众带入一个个不同的意境之中,让观众随着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观看别人的表演的同时,自身的情感也得到了抒发。这就是戏曲表演的精妙所在。对戏曲意境营造的途径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对戏曲意境营造有更深刻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夏伟.抒情是戏曲表演的关键方式[J].剧影月报,2012(8):80.
[2]孙丽萍.戏曲表演意境营造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4(4):61—65.
[3] 高永江.论古典戏曲的“意境”——兼谈古代戏曲与古代小说及其诗歌的区别[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