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悠悠魂梦杳

2016-05-09 15:14张淑红郭蕾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7期
关键词:幻象

张淑红++郭蕾

摘 要:著名诗人哈代为悼念亡妻完成的“艾玛组诗”是悼亡诗中的杰作。该组诗歌有别于传统的悼亡诗,表现出独特的忧郁特质,抒发了诗人“由极度悲伤到迷恋艾玛的幻象,最终转化为嗔怒和怨恨”的情感轨迹。这恰恰符合现代心理学中关于忧郁情结的描述。

关键词:悼亡;幻象;忧郁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其小说和诗歌作品越来越受到世界文学界的重视。1912年,哈代的妻子艾玛因病去世,在之后的16年时间中,他为了悼念亡妻先后创作了多首挽诗,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最美的悼亡诗。这些诗歌也奠定了哈代作为伟大诗人的地位。

与传统悼亡诗中“哀悼、追忆、赞美爱情”的模式不同,哈代对艾玛的悼亡诗表现出从“失去爱人的极度悲伤和对现实世界的伤感无奈”到“不断受到关于艾玛幻象的困扰”以及对“亡妻的迷恋转向嗔怒和怨恨”的情感抒发轨迹。这种情绪的表达体现出现代心理学中关于忧郁情结的描述,即由“心境低落和与处境不相称”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幻觉”乃至表现出“不合理的嗔怒和怨恨”。

一、失去爱人的极度悲伤

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布朗宁夫妇为代表的英国诗人,多以诗歌歌颂爱情的甜蜜和崇高,而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很多诗人和诗作开始关注爱情的丧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哈代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艾玛组诗”中对逝去爱情以回忆的方式进行歌颂和哀悼,表达出诗人极度的忧伤。

忧伤是所有悼亡诗的核心特质之一,但是忧伤也有不同的类型。通常悼亡诗人都在诗歌中表现对被哀悼对象的伤感、追忆、赞颂,而最终回归现实,与逝去的爱人和情感实现“健康的哀悼”,回归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将逝去的爱人化作回忆中的思念对象。但哈代的艾玛组诗中不断地表现出诗人在妻子去世之后长期陷入悲哀和沮丧之中而不能自拔。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爱情丧失的悲伤不断地冲击哈代的心灵,因此他以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来不断缅怀过去的爱情生活的美好,从而反衬爱情丧失之后的哀伤与无奈。

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现实性和幻想性相结合是哈代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如果说哈代小说是以现实为基础来反映生活,那么哈代的爱情诗则是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幻想性,而这种现实与幻想的鲜明对比加强了因爱情失去而产生的痛苦心境,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在哈代的艾玛组诗中,诗人经常通过一次具体的经历或者一个事件的回忆,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爱情的天地。而每次这种美好的想象都使诗人不得不以更冷峻的笔触反映现实的痛苦和无奈,使他认识到婚后的不和谐,以及对这种不和谐无从弥补而产生的悔恨。在诗歌《声音》中,诗人对往昔甜蜜的回忆是由若隐若现的呼唤声引发的:步入老年的哈代沉浸于对艾玛的回忆中,而每当他走进艾玛曾经散步的小径,与艾玛重新相见的渴望就达到极点。期待中伴随着绝望,他觉得是艾玛的声音在呼唤他故地重游。然而理智又将诗人带回孤寂的现实,充满哀愁和忧伤。

三、饱受“艾玛”幻象的困扰

诗人在对逝去的爱人和爱情的追忆中一直进行无果的追寻,在现实世界中,诗人还故地重游去寻找当年与艾玛相恋时的回忆。然而这种追寻并没有帮助诗人完成对逝者的“健康的悼念”,而是使诗人不断产生听觉和视觉的幻象,时刻感受到艾玛的存在。

在《声音》一诗中,哈代故地重游,“听”到艾玛的声音;“看”到艾玛的面容甚至“感受”到艾玛的存在,一如当年他们相爱的时候。这些都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幻象”,即听到、看到或者感觉到并不现实存在的人或物。在《踪影》一诗中,诗人仿佛看到艾玛在花园中劳作的身影,但是“我不愿回过头去,怕看不到一个人影”,表达了诗人害怕自己这种幻象醒来发现艾玛根本不存在的顾虑和伤感。最终诗人认为“可不能使这一形象消失,她就在我身后也很可能”,说明诗人虽然受到幻象的困扰,但是渴望这种幻象真的存在。于是“我头也不回,怕我的梦消失无踪。”在长久的哀悼之后,诗人自己创造了这样的幻象以慰藉心灵,他不敢回头,因为他无法接受第二次失去艾玛的痛苦,他宁愿这种幻象在身后存在,相信艾玛的灵魂就在附近。

四、对亡妻的迷恋转化为嗔怒和怨恨

除了悲伤、无奈和幻象之外,嗔怒和怨恨也是哈代诗歌忧郁特质的一种体现。经历了极度哀伤和无奈,悼亡诗人对爱人和自己产生了不合理的嗔怒和怨恨。

在诗歌《离去》中,诗人表达了对爱人突然离去的悲伤和嗔怒。在这首诗的开头,诗人问亡妻“为什么”,这一问折射出诗人在痛失爱人之后的复杂心情。“为什么那一夜你不曾暗示/将在次日的晨晓时分/平静地,似乎毫不在乎地/结束这里的生活”。然后诗人表达了这种嗔怒之后的无奈“插上燕子的翅膀也不能/最后再看你一眼!”诗人的这种哀伤基调上细微的嗔怒之情,转化成对自己的怨恨,怨恨自己曾经与艾玛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不和谐,并且深深地意识到已经再也没有机会挽回。在全诗歌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这种怨恨和无奈“啊,啊!再也无法补救/再也不能改变…/你这么着急地走了/没人能预料…/连我也没有准备——几乎把我彻底毁了!”

哈代悼亡诗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其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忧郁特质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传统悼亡诗相比,哈代的悼亡诗充分体现了悼亡者深深的哀伤和无奈,由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幻想和真实的对比,使诗歌的忧郁情怀更婉约动人,同时,怀念转为嗔怒,也体现出哈代作为诗人的忧郁性格特质,在完成悼亡的过程中,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中不能自拔。

猜你喜欢
幻象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幻象(外一首)
欲念森林
“异域”幻象的艺术化重构——品评洛克《音乐与异国情调:从文艺复兴到莫扎特》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幻象的现实:齐泽克幻象理论在电影世界的呈现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香格里拉”神话与幻象——西方的“西藏印象”影像探源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